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9052135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旨在解决混凝土抗渗仪需要人工多次进行补水操作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包括抗渗仪本体、连接于抗渗仪本体的渗透泵、经渗透泵向抗渗仪给水的给水系统、连接给水系统与渗透泵的连接机构,给水系统包括给水罐、控制给水罐是否出水的控制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给水罐与控制装置,使得抗渗仪可以自动由给水罐进行补水,达到节约人力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检测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
技术介绍
混凝土抗渗仪是用于检测混凝土硬化后的防水性能以及测定其抗渗标号的仪器,是混凝土预混企业、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实验室必备的测量仪器。混凝土抗渗仪是利用密封容器内压力处处相等的原理,以渗透泵对整个系统输压,并通过压力仪表及控制器对加压压力的大小进行控制,实现水压由下向上渗透进压装在试模中的试件,从而测定试件抗渗性能和计算其抗渗标号的仪器。但是混凝土抗渗仪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对多个渗透泵不断进行加水,这个过程不仅使得工作人员不得不留守仪器旁边,而且多个渗透泵的分别加水在工作中也十分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通过给水罐与控制装置,使得抗渗仪可以自动由给水罐进行补水,达到节约人力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包括抗渗仪本体、连接于抗渗仪本体的渗透泵、经渗透泵向抗渗仪给水的给水系统、连接给水系统与渗透泵的连接机构,给水系统包括给水罐、控制给水罐是否出水的控制装置。通过给水罐的设计,对多个渗透泵统一给水,减少了工作人员挨个给水的麻烦,并通过控制装置的设置,实现对给水罐的自动补水,全程自动无需工作人员专门去观察。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给水系统还包括连接于给水罐出水管的增压泵、连接于给水罐进水管的进水泵。增压泵固定于给水罐的出水管,由于不同渗透泵距离抗渗仪本体的距离不同,渗透泵对抗渗仪的的给水可能受到印象,通过增压泵的设计,能够使不同渗透泵的方便的得到给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上液位传感器,在给水罐中的水位将要补满时输出上液位信号;下液位传感器,设于给水罐中且位于上液位传感器的下方,并于给水罐中的水位过低时输出下液位信号;第一继电器,其常开触点串接在进水泵的供电回路上;第二继电器,其常开触点串接在第一继电器线圈的供电回路上,其线圈上耦接有可控硅,该可控硅的受控端耦接于下液位传感并响应于下液位信号控制第二继电器的线圈得电以使得进水泵启动;第三继电器,其常闭触点串接在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供电回路上,其线圈耦接于上液位传感器并响应于上液位信号控制其常闭触点断开以使得进水泵关闭。通过上液位传感器与下液位传感器的设置,使给水罐的水位得到控制,当水位低于下液位传感器时通过进水泵进行加水,水位高于上液位传感器时停止加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下液位传感器包括两个呈上下分布的固定块一、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块一且呈中空设置的固定杆一,所述固定杆一外套接有中空的浮力环一,所述浮力环一的内环壁上安装有磁性件一,所述固定杆一靠近下方的固定块一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干簧管一,所述干簧管一电连接于可控硅的受控端。在给水罐通过水泵不断对抗渗仪进行补水时,将导致给水罐中水的液位下降,浮力环一下降,使得磁性件一触发干簧管一导通,可控硅的受控端触发,第二继电器的线圈得电,控制其常开触点闭合,使得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得电控制其常开触点闭合以使得进水泵启动,进水泵对给水罐中水的进行补充;其中,补水管中水的液位上升,在浮力环二上升,使得磁性件二触发干簧管二导通,第三继电器的线圈得电以控制其常闭触点断开,使得第二继电器的线圈失电,第二继电器的常开触点断开,第一继电器的线圈失电控制其常开触点断开以使得进水泵关闭。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浮力环一内均填充有泡沫颗粒。通过泡沫颗粒的设计,使浮力环得以漂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于给水罐的出水管、一端连接出水管分流器,所述分流器另一端连接有多个给水管,给水管连接于渗透泵。通过分流器的设计,将出水管一分为多,使得多个水泵能够同时进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给水罐底部设有垫块。通过垫块的设计,使得给水管的高度被抬高,从而通过高度差减少水泵抽水所需的力度。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给水罐设有观察窗。通过观察窗的设计,可以透过观察窗更直观的观察给水罐内水位,确保给水系统保持工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其一,通过给水罐与控制装置,使得抗渗仪可以自动由给水罐进行补水,达到节约人力的目的;其二,通过垫块的设计,提高了给水罐的高度,减少了水泵抽水所需的功率,节约了能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给水罐的截面图;图3为上液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下液位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控制装置的电路图。图中:1、给水系统;11、给水罐;111、垫块;112、观察窗;113、进水管;114、进水泵;12、上液位传感器;121、固定块二;122、固定杆二;123、浮力环二;124、磁性件二;125、干簧管二;13、下液位传感器;131、固定块一;132、固定杆一;133、浮力环一;134、磁性件一;135、干簧管一;14、增压泵;15、泡沫颗粒;2、抗渗仪本体;3、渗透泵;4、连接机构;41、出水管;42、分流器;43、给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实施例: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抗渗仪本体2、连接于抗渗仪本体2的渗透泵3、经渗透泵3向抗渗仪本体2给水的给水系统1、连接给水系统1与渗透泵3的连接机构4,其中连接机构4包括连接给水系统1的出水管41、分流出水管41内水流的分流器42、连接于分流器42的多个给水管43。如图2所示,给水系统1包括增压泵14、进水泵114、给水罐11、上液位传感器12(图3)、下液位传感器13(图4)、第一继电器K1、第二继电器K2和第三继电器K3(图5)。其中给水罐11设有进水管113以及出水管41,增压泵14设于出水管41处,进水泵114设于进水管113处。如图3、图4所示,上液位传感器12设于给水罐11中,并于给水罐11中的水达到上限时输出上液位信号。下液位传感器13设于给水罐11中且位于上液位传感器12的下方,并于给水罐11中的水达到下限时输出下液位信号。如图3所示,上液位传感器12包括两个呈上下分布的固定块二121、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块二121且呈中空设置的固定杆二122,固定杆二122外套接有中空的浮力环二123,浮力环二123的内环壁上安装有磁性件二124,固定杆二122靠近上方的固定块二121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干簧管二125,干簧管二125电连接于第三继电器K3的线圈。如图4所示,下液位传感器13包括两个呈上下分布的固定块一131、两端分别连接于固定块一131且呈中空设置的固定杆一132,固定杆一132外套接有中空的浮力环一133,浮力环一133的内环壁上安装有磁性件一134,固定杆一132靠近下方的固定块一131的内壁上固定安装有干簧管一135,干簧管一135电连接于可控硅VT的受控端。如图3、图4所示,为了增强浮力环一133和浮力环二123在水中的浮力,在浮力环一133和浮力环二123内均填充有泡沫颗粒15。如图5所示,第一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1-1串接在进水泵114的供电回路上,第一继电器K1的线圈串接在市电上取电,第一继电器K1采用交流继电器。如图5所示,市电上耦接有降压变压器,降压变压器的一次侧连接在市电上,降压变压器的二次侧连接有整流桥UR,降压变压器用于将220V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包括抗渗仪本体(2)、连接于抗渗仪本体(2)的渗透泵(3)、经渗透泵(3)向抗渗仪本体(2)给水的给水系统(1)、连接给水系统(1)与渗透泵(3)的连接机构(4),其特征在于:给水系统(1)包括给水罐(11)、控制给水罐(11)是否出水的控制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包括抗渗仪本体(2)、连接于抗渗仪本体(2)的渗透泵(3)、经渗透泵(3)向抗渗仪本体(2)给水的给水系统(1)、连接给水系统(1)与渗透泵(3)的连接机构(4),其特征在于:给水系统(1)包括给水罐(11)、控制给水罐(11)是否出水的控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给水系统(1)还包括连接于给水罐(11)出水管(41)的增压泵(14)、连接于给水罐(11)进水管(113)的进水泵(11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渗仪统一供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上液位传感器(12),在给水罐(11)中的水位将要补满时输出上液位信号;下液位传感器(13),设于给水罐(11)中且位于上液位传感器(12)的下方,并于给水罐(11)中的水位过低时输出下液位信号;第一继电器,其常开触点串接在进水泵(114)的供电回路上;第二继电器,其常开触点串接在第一继电器线圈的供电回路上,其线圈上耦接有可控硅,该可控硅的受控端耦接于下液位传感并响应于下液位信号控制第二继电器的线圈得电以使得进水泵(114)启动;第三继电器,其常闭触点串接在第二继电器线圈的供电回路上,其线圈耦接于上液位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卫明徐云肖叶军罗斌王柳裴宗柏方晓斌周飞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南兴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