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52117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1: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包括:选取能反映区块或油藏物性特征的多条实验室测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建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参数与岩心样品的空气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函数关系式;对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水相相对渗透率和油相相对渗透率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建立标准化后的水相、油相相对渗透率与含水、含油饱和度之间幂函数关系式,并建立幂指数与空气渗透率和孔隙度的函数关系式;利用不同的储层物性数据得到不同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该方法为油藏工程、水驱油理论以及油藏数值模拟考虑渗流非均质性的计算方法的推导奠定基础,准确预测了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及趋势,指导油田开发生产实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油田开发
,特别是涉及到一种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
技术介绍
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岩石空隙中油水两相渗流特征的综合反映,是油水两相在渗流过程中遵循的最基本的规律。油水相渗曲线是油藏工程产油量预测中的重要资料。有效表征处理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对于优化油田开发方案,提高油田采收率,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针对一个具体的区块或单元的油藏,实验室要做若干岩心样品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实验,为了数据使用的方便,传统做法是将多块岩样的相渗曲线采用简单的算数平均求得一条平均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来作为整个区块或单元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使用,这样油藏的不同位置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数据都是一样的,忽略了储层非均质性对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和油藏开发的影响,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油田的真实情况,影响油田开发方案的优化以及最终采收率的提高。为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解决了以上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准确表征由于储层非均质性造成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差异,能够全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选取能反映区块或油藏物性特征的多条实验室测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步骤2,建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参数与岩心样品的空气渗透率K和孔隙度φ的函数关系式;步骤3,对含水饱和度Sw、含油饱和度So、水相相对渗透率Krw和油相相对渗透率Kro进行标准化处理;步骤4,建立标准化后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wn与标准化后的含水饱和度Swn以及标准化后的油相相对渗透率Kron与标准化后的含油饱和度Son之间的幂函数关系表达式,并建立幂指数A,B与空气渗透率K和孔隙度φ的函数关系式;步骤5,利用不...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包括:步骤1,选取能反映区块或油藏物性特征的多条实验室测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数据;步骤2,建立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参数与岩心样品的空气渗透率K和孔隙度φ的函数关系式;步骤3,对含水饱和度Sw、含油饱和度So、水相相对渗透率Krw和油相相对渗透率Kro进行标准化处理;步骤4,建立标准化后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wn与标准化后的含水饱和度Swn以及标准化后的油相相对渗透率Kron与标准化后的含油饱和度Son之间的幂函数关系表达式,并建立幂指数A,B与空气渗透率K和孔隙度φ的函数关系式;步骤5,利用不同的储层物性得到不同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选取的实验室测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不少于5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参数包括岩心束缚水饱和度Swi、油水共渗饱和度区间Sow、残余油饱和度Sor、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wmax、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渗透率Kwmax、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渗透率Komax。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通过大量的实验数据分析建立岩心束缚水饱和度Swi、油水共渗饱和度区间Sow、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Krwmax、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渗透率Kwmax、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渗透率Komax与岩心样品的空气渗透率K的自然对数lnK以及孔隙度φ之间的函数关系式。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储层物性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征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建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参数与岩心样品的空气渗透率K和孔隙度φ的函数关系式为:Swi=a1lnK+b1φ+c1(1)Sow=a2lnK+b2φ+c2(2)Krwmax=a3lnK+b3φ+c3(3)lnKwmax=a4lnK+c4(4)lnKomax=a5lnK+c5(5)式中:Swi—束缚水饱和度,无因次;Sow—油水共渗饱和度区间,无因次;Krwmax—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相对渗透率,无因次;Kwmax—残余油饱和度下的水相渗透率,mD;Komax—束缚水饱和度下的油相渗透率,mD;K—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光焕刘西雷王玉环王可君陈明铭孙业恒孙钰杨鹏牛丽娟王传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