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沟槽烧结多孔层复合吸液芯热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5005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1: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沟槽烧结多孔层复合吸液芯热柱,包括管体、多沟槽流道;多沟槽流道中的沟槽从管体的一端延伸至管体的另一端;在管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有两道弹性隔板,两道弹性隔板将管体其内部空腔沿其宽度方向分割呈两个边腔室、一个中间腔室,中间腔室位于两个边腔室的中间,在每一个边腔室、中间腔室中均收容有一个软质金属内胆;管体包括两个相互对合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在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之间连接有可收缩在管体中的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能将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撑开而形成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毛细压力大、回流阻力小、便于开口而用以检测、修复、更换管体内部元件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沟槽烧结多孔层复合吸液芯热柱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沟槽烧结多孔层复合吸液芯热柱。
技术介绍
热柱又名热管,它充分利用了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现有的热管一般包括一中空密闭的金属壳体、设于该壳体内的毛细结构及填充于壳体内的工作介质,该毛细结构通常为沟槽式结构、烧结粉末式结构或丝网式结构。其中,丝网式结构由于工艺重复性差、不能适应管道弯曲的情况,已逐渐被其它形式吸液芯取代。目前,烧结粉末式结构多与沟槽式结构配合,来提高工作介质的流动性。如专利申请201410320295.0公开的一种热管复合吸液芯及其制备方法,充分地将传统的烧结粉末式结构与沟槽式结构结合,通过在金属外套管内设置金属多孔流道,该金属多孔流道由粒径40~180μm的金属粉末颗粒经固相烧结而成,其表面和内部均具有平均孔径为10~100μm的多孔孔隙结构,该金属多孔流道的内壁面沿其周向均匀分布有20~60个长度与所述金属多孔流道的轴向长度相同的吸液凹槽,来提供毛细压力大、回流阻力小的热管。随着技术的进步,电子设备除了朝着大功率小尺寸的方向发展,还正在向着多功能、集成化的方向发展。最新的研究显示,热管的内部构造将越来越复杂化。如专利申请201611099102.9公开的螺旋动力热管,用以大型装置系统,公开的技术方案中集成了诸多元件,如若采用传统的焊接密封管体的方式,将极其不利于管体内部元件的后续的修复、检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毛细压力大、回流阻力小、便于开口而用以检测、修复、更换管体内部元件的沟槽烧结多孔层复合吸液芯热柱。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种沟槽烧结多孔层复合吸液芯热柱,包括管体、多沟槽流道;所述管体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多沟槽流道位于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多沟槽流道中的沟槽从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在所述管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有两道弹性隔板,每一道弹性隔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多道槽体,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与弹性隔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弹性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一内端壁连接,所述弹性隔板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管体的另一内端壁;两道所述弹性隔板将所述管体其内部空腔沿其宽度方向分割呈两个边腔室、一个中间腔室,所述中间腔室位于两个边腔室的中间,在每一个边腔室、中间腔室中均收容有一个软质金属内胆;所述管体包括两个相互对合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之间连接有可收缩在所述管体中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能将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撑开而形成开口。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管体其开口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导槽、在所述第二管体其开口边缘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槽对应的第二导槽;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导向杆、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槽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导向杆的一端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第二铰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第二铰接杆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被装配至所述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之间形成锐角且所述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相对所述导向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配合,所述第三铰接杆的一端、第四铰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在所述第三铰接杆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所述第四铰接杆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被装配至所述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之间形成锐角且所述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相对所述导向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三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二铰接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铰接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三铰接杆的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杆与所述第四铰接杆的铰接点在所述导向杆轴向的投影均能落在第一导槽、第二导槽中。优选地,在所述导向杆的两端分别套接有一个橡胶套。优选地,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三铰接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一铰接点、所述第二铰接杆与所述第四铰接杆杆之间的铰接点为第二铰接点;在所述第一铰接杆、所述第三铰接杆中靠近所述第一铰接点处分别设置有相互吸合的第一磁性凸起、第三磁性凸起,在所述第二铰接杆、所述第四铰接杆中靠近所述第二铰接点处分别设置有相互吸合的第二磁性凸起、第四磁性凸起。优选地,所述导向杆上开设有导向通孔,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均限位在所述导向通孔中。优选地,在所述第一管体其开口的边缘开设有卡隼,在所述第二管体其开口的边缘开设有与所述卡隼配合的卡槽。优选地,所述第一管体其开口的边缘的内侧呈一圈台阶结构,所述第二管体其开口的边缘的内侧呈一圈与所述台阶结构配合的突台结构。优选地,所述多沟槽流道由的金属粉末颗粒经固相烧结而成,其表面和内部均具有多孔孔隙结构。优选地,所述弹性隔板包括金属弹片以及贴合在所述金属弹片表面的由金属粉末颗粒经固相烧结而成的槽体。优选地,位于所述边腔室中的软质金属内胆其中的工作介质的膨胀系数大于位于中间腔室中的软质金属内胆其中的工作介质的膨胀系数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由于本专利技术通过弹性隔板将管体其内部空腔沿其宽度方向分割呈两个边腔室、一个中间腔室,本专利技术一共具有三个腔室,当吸热时候,各个腔室中的软质金属内胆受热膨胀,相互挤压直至与弹性隔板充分接触,能使得蒸发后的工作介质遇冷液化后通过弹性隔板上的槽体回流至蒸发段,配合本专利技术的多沟槽流道,进一步提高回流效率。(2)本专利技术的工作介质始终密封在软质金属内胆中,避免了漏液的情况出现。本专利技术将工作介质分装在多个软质金属内胆中,对工作介质进行分流,更进一步提高其流动的畅通效果。(3)由于本专利技术作为热管使用时,将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对合形成整体结构即可进行使用;当专利技术使用出现故障时,通过分开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并通过弹性支撑件能将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撑开一段开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该开口去检测内部元件的损耗,因此,本专利技术具有方便拆解的技术效果,且该拆解是非完全脱离式拆解,方便后续重新组装。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将第一铰接杆的侧面与第三铰接杆的侧面接触、第二铰接杆的侧面与第四铰接杆的侧面接触通过第一磁性凸起、第三磁性凸起相吸合、第二磁性凸起、第四磁性凸起相吸合呈现,当第一磁性凸起、第三磁性凸起相吸合、第二磁性凸起、第四磁性凸起相吸合时,四个铰接杆相互之间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无需重力等外力的作用,即可提供良好对的支撑效果。进一步,本专利技术通过卡隼、卡槽的卡合结构,保证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对合后的紧固效果。台阶结构、突台结构的设置,能提高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对合时的接触面积,提高结合紧密程度。由于在台阶结构、突台结构上均设置有密封层,能提高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对合后的密封性。进一步,本专利技术将位于中间腔室中的软质金属内胆其中的工作介质作为主工作介质,位于边腔室中的软质金属内胆其中的工作介质作为辅工作介质,当位于边腔室中的软质金属内胆其中的工作介质的膨胀系数大于位于中间腔室中的软质金属内胆其中的工作介质的膨胀系数使用,在吸热状态下,能保证位于中间腔室中的软质金属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沟槽烧结多孔层复合吸液芯热柱,包括管体、多沟槽流道;所述管体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多沟槽流道位于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多沟槽流道中的沟槽从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有两道弹性隔板,每一道弹性隔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多道槽体,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与弹性隔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弹性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一内端壁连接,所述弹性隔板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管体的另一内端壁或者与所述管体的另一内端壁连接;两道所述弹性隔板将所述管体其内部空腔沿其宽度方向分割呈两个边腔室、一个中间腔室,所述中间腔室位于两个边腔室的中间,在每一个边腔室、中间腔室中均收容有一个软质金属内胆;所述管体包括两个相互对合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之间连接有能收缩在所述管体中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能将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撑开而形成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沟槽烧结多孔层复合吸液芯热柱,包括管体、多沟槽流道;所述管体沿其长度方向依次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冷凝段;所述多沟槽流道位于所述管体的内侧壁上;所述多沟槽流道中的沟槽从所述管体的一端延伸至所述管体的另一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管体的内部空腔中设置有两道弹性隔板,每一道弹性隔板的两侧均开设有多道槽体,所述槽体的长度方向与弹性隔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弹性隔板的一端与所述管体的一内端壁连接,所述弹性隔板的另一端延伸至靠近所述管体的另一内端壁或者与所述管体的另一内端壁连接;两道所述弹性隔板将所述管体其内部空腔沿其宽度方向分割呈两个边腔室、一个中间腔室,所述中间腔室位于两个边腔室的中间,在每一个边腔室、中间腔室中均收容有一个软质金属内胆;所述管体包括两个相互对合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在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之间连接有能收缩在所述管体中的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能将所述第一管体、第二管体撑开而形成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沟槽烧结多孔层复合吸液芯热柱,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管体其开口的边缘处开设有第一导槽、在所述第二管体其开口的边缘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导槽对应的第二导槽;所述弹性支撑件包括导向杆、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第一滑块、第二滑块;所述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导槽滑动配合,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导槽滑动配合;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导向杆的一端滑动配合,所述第一铰接杆的一端、第二铰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一滑块铰接,在所述第一铰接杆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所述第二铰接杆与所述第一滑块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一扭簧,所述第一扭簧被装配至所述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之间形成锐角且所述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相对所述导向杆对称设置;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导向杆的另一端滑动配合,所述第三铰接杆的一端、第四铰接杆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二滑块铰接,在所述第三铰接杆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所述第四铰接杆与所述第二滑块之间分别安装有第二扭簧,所述第二扭簧被装配至所述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之间形成锐角且所述第三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素连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