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9047580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10: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所述白芨组培快繁过程中添加了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可以为单壁碳纳米管或多壁碳纳米管;所述碳纳米管的浓度为0.5mg/L~2.5mg/L。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碳纳米管的抗菌作用,在白芨的组培快繁进程中使用不同浓度的碳纳米管,降低污染率,提高繁殖效率;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还减少组培苗对植物生在调节剂的依赖,从而缩短组培苗移栽后的缓苗期,提高移栽的成活率,缩短白芨成苗的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
技术介绍
白芨[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为兰科(Orchidaceae)白芨属(Bletilla)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连及草、甘根、箬兰、朱兰、紫兰、紫蕙、百笠等,分布于东亚;在我国主产于南方。喜温暖、阴湿的环境。稍耐寒,耐阴性强。白芨用途广泛,在药物、食品、化妆品和观赏方面都有重要应用价值。目前,白芨的主要采购还是野生自然资源为主,由于市场需求不断扩展,需要量大大增加,大量开挖野生白芨,储存量急剧减少。而且白芨种子在自然环境播种很难发芽,繁殖率速度很慢,而且药用需求量较大。采用现代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快速繁殖大量的种苗,进行人工栽培,而且繁殖速度快、产量高,减少对大自然的破坏,可以最大化的满足市场需求。目前,白芨快繁体系建立的方法是以种子为外植体,萌发后获得无菌苗;无菌幼苗经诱导增殖,获得丛生芽。但由于白芨共生的菌类种类较多,在芽增殖和生长的过程中由于共生菌污染导致死亡的现象频频发生;除此之外,芽诱导增殖过程中幼玻璃化的现象也较为严重,这极大的降低了白芨组培快繁的效率和繁殖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其中,所述白芨组培快繁过程中添加了碳纳米管;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碳纳米管可以为单壁碳纳米管(或称单层碳纳米管,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SWCNTs)和多壁碳纳米管(或多层碳纳米管,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MWCNTs)。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中,所述碳纳米管的浓度为0.5mg/L~2.5mg/L。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为提供上述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准备:采收白芨蒴果;2)外植体的灭菌:将所述白芨蒴果清洗消毒;3)种子萌发:将所述已灭菌白芨蒴果纵剖在种子培养基培养萌发获得无菌苗;4)壮苗培养:将所述种子萌发获得的无菌苗移栽到壮芽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白芨无菌小苗;5)不定芽的诱导:将所述白芨无菌小苗继代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从生芽的诱导、培养后,获得白芨丛生芽;6)不定芽的增殖:将所述白芨丛生芽继代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的增殖培养,获得大量增殖的不定芽;7)壮芽培养:将所述白芨丛生芽继代到壮芽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培养,获得白芨小苗。8)壮芽培养和生根培养:将所述白芨小苗继代至壮芽和生根共培养的壮芽培养基上,进行壮芽和生根共培养,获得白芨苗;9)炼苗和移栽:将所述白芨苗置于自然散射光下,进行炼苗,移栽至栽培基质之后,进行正常的水肥管理即得。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中,所述种子培养基的的组分为:蔗糖30g/L+琼脂7.5g/L+1/2MS+1.4-1.8mg/L6-BA+0.1-0.3mg/LNAA+0.5-2.5mg/L碳纳米管;所述种子萌发的培养条件为25±1℃,光照强度100~300μmol·m-2·s-1,光照时间12h。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中,所述壮苗培养基的组分为:蔗糖40g/L+琼脂7.5g/L+1/2MS+0.8-1.2mg/L6-BA+0.1-0.3mg/LNAA+0.5-2.5mg/L碳纳米管;所述壮苗培养的培养条件为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100~300μmol·m-2·s-1,光照时间12h。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中,所述不定芽诱导培养基的组分为:蔗糖30g/L+琼脂7.5g/L+1/2MS+1.5-2.5mg/L6-BA+0.1-0.3mg/LNAA+05-2.0mg/L碳纳米管;所述不定芽诱导的培养条件为所述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100~300μmol·m-2·s-1,光照时间16h。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中,所述不定芽增殖培养基的组分为:蔗糖30g/L+琼脂7.5g/L+1/2MS+1.5-2.5mg/L6-BA+0.4-0.6mg/LNAA+0.5-1.5mg/L碳纳米管;所述不定芽诱导的培养条件为所述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100~300μmol·m-2·s-1,光照时间16h。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中,所述壮芽培养基的组分为:蔗糖40g/L+琼脂7.5g/L+1/2MS+0.5-1.5mg/L碳纳米管;所述步骤6)中壮芽培养的条件为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100~300μmol·m-2·s-1,光照时间16h。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100~300μmol·m-2·s-1,光照时间16h。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中,所述壮苗和生根共培养培养基的组分为:蔗糖40g/L+琼脂7.5g/L+1/2MS+NAA0.1-0.3mg/L+0.5-1.5mg/L碳纳米管;所述步骤6)中壮芽培养的条件为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100~300μmol·m-2·s-1,光照时间16h。培养温度25±1℃,光照强度100~300μmol·m-2·s-1,光照时间16h。优选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中,所述栽培基质的组分中苔藓:椰糠:珍珠岩=1︰9︰12。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丛生芽诱导和壮芽的过程中,添加一定浓度的碳纳米管,有效的解决了幼苗污染和玻璃化的问题,大大的提高了白芨组培快繁的效率和速度。在获得丛生芽后的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中,降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浓度,并添加不同浓度的碳纳米管,在组培苗的培养阶段降低小苗对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依赖,可大大的缩短移栽后的缓苗期,同时提高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利用碳纳米管的抗菌作用,在白芨的组培快繁进程中使用不同浓度的碳纳米管,降低污染率,提高繁殖效率。2)利用碳纳米管对植物生长和生根的促进作用,在丛生芽诱导完成后,降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浓度或不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添加一定浓度的碳纳米管,减少组培苗对植物生在调节剂的依赖,从而缩短组培苗移栽后的缓苗期,提高移栽的成活率,缩短白芨成苗的周期。具体实施方式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了一种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其中,所述白芨组培快繁过程中添加了碳纳米管;优选地,本专利技术的碳纳米管可以为单壁碳纳米管(或称单层碳纳米管,Single-walledCarbonnanotubes,SWCNTs)和多壁碳纳米管(或多层碳纳米管,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MWCNTs)。优选地,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所述碳纳米管的浓度为0.5mg/L~2.5mg/L。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案中,提供上述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准备:采收白芨蒴果;2)外植体的灭菌:将所述白芨蒴果清洗消毒;3)种子萌发:将所述已灭菌白芨蒴果纵剖在种子培养基培养萌发获得无菌苗;4)壮苗培养:将所述种子萌发获得的无菌苗移栽到壮芽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白芨无菌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芨组培快繁过程中添加了碳纳米管;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或多壁碳纳米管。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芨组培快繁过程中添加了碳纳米管;优选地,所述碳纳米管为单壁碳纳米管或多壁碳纳米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碳纳米管的浓度为0.5mg/L~2.5mg/L。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外植体的准备:采收白芨蒴果;2)外植体的灭菌:将所述白芨蒴果清洗消毒;3)种子萌发:将所述已灭菌白芨蒴果纵剖在种子培养基表面培养萌发获得无菌苗;4)壮苗培养:将所述种子萌发获得的无菌苗移栽到壮芽培养基上培养,获得白芨无菌小苗;5)不定芽的诱导:将所述白芨无菌小苗继代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进行从生芽的诱导、培养后,获得白芨丛生芽;6)不定芽的增殖:将所述白芨丛生芽继代至不定芽增殖培养基上进行不定芽的增殖培养,获得大量增殖的不定芽;7)壮芽培养:将所述白芨丛生芽继代到壮芽培养基上进行壮苗培养,获得白芨小苗。8)壮苗培养和生根培养:将所述白芨小苗继代至壮芽和生根共培养的壮芽培养基上,进行壮和生根共培养,获得白芨苗;9)炼苗和移栽:将所述白芨苗置于自然散射光下,进行炼苗,移栽至栽培基质之后,进行正常的水肥管理即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种子培养基的的组分为:蔗糖30g/L+琼脂7.5g/L+1/2MS+1.4-1.8mg/L6-BA+0.1-0.3mg/LNAA+0.5-2.5mg/L碳纳米管;所述种子萌发的培养条件为25±1℃,光照强度100~300μmol·m-2·s-1,光照时间12h。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利用碳纳米管进行白芨组培快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壮苗培养基的组分为:蔗糖40g/L+琼脂7.5g/L+1/2MS+0.8-1.2mg/L6-BA+0.1-0.3mg/LNAA+0.5-2.5mg/L碳纳米管;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玉红汤兴利周义峰傅力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