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膜片空气压缩减振器
本技术属于减振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双膜片空气压缩减振器。
技术介绍
汽车的悬架系统是汽车底盘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减振阻尼器和减振弹簧是悬架系统的两个核心构件。随着车用空气弹簧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端汽车采用空气弹簧代替原来的钢弹簧,已满足乘坐舒适性和车身高度可调性的需求。传统的减振器主要是通过阻尼耗散的方式对车身结构进行减振,振动能量通过阻尼装置转换成热能直接扩散到空气中,浪费能源,同时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膜片空气压缩减振器,在减振器中添加吸气和压气装置,节能环保,结构简单可靠,制造和维护成本较低。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膜片空气压缩减振器,包括套筒、上膜片压缩器和下膜片压缩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密封活塞,密封活塞将套筒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一上油腔和第一下油腔,密封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贯穿第一下油腔并向下延伸至套筒外,所述上膜片压缩器内设置有第一弹力膜,第一弹力膜将上膜片压缩器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二上油腔和下空气腔,第二上油腔与第一上油腔相连通,第二上油腔上部设置有第一可调节流阀片,下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膜片空气压缩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上膜片压缩器和下膜片压缩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密封活塞,密封活塞将套筒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一上油腔和第一下油腔,密封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贯穿第一下油腔并向下延伸至套筒外,所述上膜片压缩器内设置有第一弹力膜,第一弹力膜将上膜片压缩器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二上油腔和下空气腔,第二上油腔与第一上油腔相连通,第二上油腔上部设置有第一可调节流阀片,下空气腔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单向阀和第一排气单向阀,所述下膜片压缩器内设置有第二弹力膜,第二弹力膜将下膜片压缩器分为互不连通的上空气腔和第二下油腔,第二下油腔与第一下油腔相连通,第二下油腔下部设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膜片空气压缩减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上膜片压缩器和下膜片压缩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密封活塞,密封活塞将套筒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一上油腔和第一下油腔,密封活塞上固定连接有活塞杆,活塞杆贯穿第一下油腔并向下延伸至套筒外,所述上膜片压缩器内设置有第一弹力膜,第一弹力膜将上膜片压缩器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二上油腔和下空气腔,第二上油腔与第一上油腔相连通,第二上油腔上部设置有第一可调节流阀片,下空气腔上设置有第一进气单向阀和第一排气单向阀,所述下膜片压缩器内设置有第二弹力膜,第二弹力膜将下膜片压缩器分为互不连通的上空气腔和第二下油腔,第二下油腔与第一下油腔相连通,第二下油腔下部设置有第二可调节流阀片,上空气腔上设置有第二进气单向阀和第二排气单向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膜片空气压缩减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二上油腔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上油腔连通的第一管道,第一管道上设置有第一泄油阀,第一管道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一缓冲器,第一缓冲器内设置有第三弹力膜,第三弹力膜将第一缓冲器分为互不连通的第一泄油腔和第一高压氮气腔,第一泄油腔与第一管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膜片空气压缩减振器,其特征在于,第二下油腔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下油腔连通的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上设置有第二泄油阀,第二管道的自由端设置有第二缓冲器,第二缓冲器内设置有第四弹力膜,第四弹力膜将第二缓冲器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绳飘,张振华,王钦亭,黄晖,王磊,刘永贵,沈玲燕,闫安志,王永贵,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