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蒋凌帆专利>正文

一种便于快速逃生的锁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42744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8: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锁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快速逃生的锁具,包括设置于外部面板上的把手以及形成有保险传动结构以及锁舌传动结构的锁体;所述保险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装置与保险栓,所述锁舌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装置与锁舌;所述把手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装置上,所述第二转动装置与第一转动装置传动连接,令转动所述把手时,所述保险栓与锁舌同时收缩至所述锁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提出解决了现有锁具需要先打开保险栓再压门把手打开锁舌,导致开锁时间长,耽误紧急情况下快速逃离的时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快速逃生的锁具
本技术涉及锁具
,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快速逃生的锁具。
技术介绍
现有锁具的安全性能越来越高,种类逐渐丰富,其中,指纹锁是近几年兴起的且安全性强的一类锁具,其通过指纹输入驱动内部上锁机构打开,通过拧动手柄达到开门的效果,而为了保证其安全性,锁具的内部结构更为复杂,开门锁所花费的时间也需要随之增加。传统的锁具内部锁舌与保险的上锁与开锁都通过不同的触发机制实现,即需要两个动作完成上锁舌与上保险的闭锁过程,开锁同理,在遭遇险情,即使用者过于慌张或空气环境恶劣时,保险开关的位置难以把握,使用者容易从保险开关上脱手,从而导致锁具内部保险难以打开,使用者被困于门内的情况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为了解决传统锁具上保险传动结构与锁舌传动结构需要两个不同的动作才能打开,而导致开锁时间长,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出现使用者难以打开门锁的情况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便于快速逃生的锁具,包括设置于外部面板上的把手以及形成有保险传动结构以及锁舌传动结构的锁体;所述保险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装置与保险栓,所述锁舌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装置与锁舌;所述把手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装置上,所述第二转动装置与第一转动装置传动连接,令转动所述把手时,所述保险栓与锁舌同时收缩至所述锁体内。优选地,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装置以及第二转动装置固定连接;开锁过程中,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装置转动,且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转动过程中可分解出与所述保险栓收缩方向一致的运动分量。优选地,包括拨块;所述拨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外沿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保险栓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自由端设置于所述限位槽内;开锁过程中,所述自由端作圆周运动,且可分解出所述运动分量。优选地,所述限位槽上形成有形状与所述自由端端部相匹配的卡槽;所述卡槽有两个,且分布于所述限位槽内沿所述保险栓移动方向的两端。优选地,所述连接杆的两端端部与杆身垂直;所述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二转动装置上均形成有供所述连接杆安装的通孔。优选地,所述保险栓上沿其运动方向形成有条形孔;所述锁体内侧壁形成有垂直朝向所述保险栓的限位柱;所述限位柱滑动设置于所述条形孔内。优选地,所述通孔的孔径与所述连接杆的端部直径一致;所述连接杆的端部长度大于所述通孔的深度。由上可知,应用本技术可以得到以下有益效果:第一,本技术中通过传动连接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二转动装置,令打开锁舌与保险栓可以通过一个动作完成,即拧动把手即可同时打开门锁与保险栓,减少了使用者在门锁保险栓上锁的情况下需要打开保险栓再打开门锁的时间,同时由于把手的体积比保险开关大,在紧急情况下,使用者更容易掌握把手位置,且不容易从把手上脱手,进而使门锁的打开更为方便;第二,连接杆就是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二转动装置之间传动连接的具体零件,由于杆的刚性,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二转动装置具备相同的运动状态与位置关系,从而在把手转动时,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二转动装置可以同时控制保险栓与锁舌收缩,从而达到快速逃生的效果;第三,拨块与限位槽的连接实现第一转动装置与保险栓的传动连接,即第一转动装置可以控制保险栓的移动,且拨块作为施力的一方,其运动方向决定了受力一方,即保险栓的运动方向,所以为了保证保险栓可以正常收缩,应令拨块在转动过程中可以分解出具有与保险栓的收缩方向一致的运动分量;第四,卡槽的设置令拨块的端部在保险栓静止时,即在保险栓伸长至锁体外以及收缩至锁体内时,拨块可以卡合于卡槽处,令拨块不容易从卡槽内脱离,保证拨块在端点位置对可以实现其对保险栓的限位以及固定的作用;第五,通孔的设置为连接杆与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二转动装置的连接提供了连接点,同时由于连接杆的端部与杆身垂直,可以保证连接杆不容易与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二转动装置脱离,从而确保锁舌与保险栓可以实现同时收缩的动作;第六,第一转动装置与限位槽的设置令保险栓可以作伸缩运动,而限位柱与条形孔的设置则进一步限定了保险栓伸缩的距离,保证保险栓既可以完全回缩至锁体内,也可完全伸长至锁体外,令锁具可以正常完成上保险与开保险的动作,保证锁具的正常工作;第七,孔径大小的限定决定了连接杆可否穿过通孔且两者可否固定连接,而连接杆端部的长度则限定了连接杆是否易从通孔中脱离,当孔径与直径一致以及连接杆的端部长度大于通孔深度时,连接杆不容易从第一转动装置与第二转动装置上脱离,从而确保本技术的作用可以正常实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状态一的装置连接示意图及其部分放大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状态一的装置连接示意图及其部分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状态二的装置连接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零件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零件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零件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至图6所示,为了解决传统锁具上保险传动结构与锁舌传动结构需要两个不同的动作才能打开,而导致开锁时间长,而且在紧急情况下,容易出现使用者难以打开门锁的情况的问题,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便于快速逃生的锁具,其主要包括锁具内部的锁体100以及设置于锁具外部面板上的把手;锁体100内部形成有保险传动结构110以及锁舌传动结构120;保险传动结构110内包括第一转动装置10与保险栓20,且两者传动连接;锁舌传动结构120则包括第二转动装置30与保险栓20,两者同样通过传动装置连接;第二转动装置30与把手实现传动连接,而在第一转动装置10与第二转动装置30间也实现传动连接,令把手转动过程中,第二转动装置30可以实现绕把手自转,同时由于传动效应,第一转动装置10同步转动,带动两者连接的锁舌40与保险栓20可以同时收缩至锁体100内部,从而令门页可以脱离门框的限制而打开。本实施例在第一转动装置10与第二转动装置30之间形成传动装置,可以令保险栓20与锁舌40同时收缩,在锁具既上锁又上保险的状态下,通过拧动把手可以一步完成打开锁具的动作,极大缩短了使用者打开锁具的时间,甚至在紧急情况下,可以通过缩短开门时间而提高门页内人员的生存几率,极大地缓解了救援难度,在锁具既能保证其安全性的前提下,又能便于使用者快速逃生。上述第一转动装置10与第二转动装置30间的传动装置具体为连接杆130;连接杆130的两端分别固定于第一转动装置10与第二转动装置30上;把手转动时,第二转动装置30随之转动,由于连接杆130的刚性,第一转动装置10上形成有拉力,令第一转动装置10同步转动;同时,还应保证在第一转动装置10的转动过程中时时刻刻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快速逃生的锁具,包括设置于外部面板上的把手,其特征如下:包括形成有保险传动结构以及锁舌传动结构的锁体;所述保险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装置与保险栓,所述锁舌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装置与锁舌;所述把手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装置上,所述第二转动装置与第一转动装置传动连接,令转动所述把手时,所述保险栓与锁舌同时收缩至所述锁体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快速逃生的锁具,包括设置于外部面板上的把手,其特征如下:包括形成有保险传动结构以及锁舌传动结构的锁体;所述保险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装置与保险栓,所述锁舌传动结构包括传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装置与锁舌;所述把手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转动装置上,所述第二转动装置与第一转动装置传动连接,令转动所述把手时,所述保险栓与锁舌同时收缩至所述锁体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快速逃生的锁具,其特征如下: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装置以及第二转动装置固定连接;开锁过程中,所述第二转动装置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装置转动,且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转动过程中可分解出与所述保险栓收缩方向一致的运动分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快速逃生的锁具,其特征如下:包括拨块;所述拨块的一端固定于所述第一转动装置的外沿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保险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凌帆
申请(专利权)人:蒋凌帆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