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性催化的微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624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手性催化的微控反应器,主要涉及一种微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框架、热交换板块和反应器板块,反应器板块内的S管道始端设有第一反应流体进液管头、催化剂进液管头,S管道的末端设有反应腔,反应腔末端设有反应流体排出管头,S管道靠近反应腔一侧设有第一单向阀门,第一单向阀门与反应腔之间设有疏通气体管道和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疏通气体管道外设有疏通气体管头,疏通气体管头上设有第二单向阀门,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外设有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很好的解决了未及时溶解的未及时溶解的颗粒物料在流体混合通道内易堆积而堵塞的问题,而且若发生堵塞后也能够更方便的进行疏通清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手性催化的微控反应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微控反应器,具体是一种用于手性催化的微控反应器。
技术介绍
微控反应器,即微通道反应器,是一种借助于特殊微加工技术以固体基质制造的可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三维结构元件。微反应器通常含有小的通道尺寸和通道多样性,流体在这些通道中流动,并要求在这些通道中发生所要求的反应。利用手性催化剂催化反应时,第一反应流体与第二反应流体之间反应会产生未及时溶解的颗粒物料,现有技术中,第一反应流体与第二反应流体混合通道较窄,而且反应后的流体要在片状积层内S管道内流动,导致未及时溶解的颗粒物料很容易在流体混合通道内堆积而堵塞,导致生产无法连续进行。而且当流体混合通道内堆积而堵塞时,现有的微反应器清理方式是通过向第一反应流体进口通入高压气体,将堆积的未及时溶解的颗粒物料从反应流体排出口吹出,此过程中由于要经过较长的S管道,未及时溶解的颗粒物料会有些许残留在S管道的内壁导致清理不彻底,再次进行反应生产时,较短时间内再次出现堵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性催化的微控反应器,它很好的解决了未及时溶解的颗粒物料在流体混合通道内易堆积而堵塞的问题,而且若发生堵塞后也能够更方便的进行疏通清理。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手性催化的微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框架、热交换板块和反应器板块,所述热交换板块与反应器板块交错压紧设置在反应器框架内,所述反应器板块内设有S管道,所述S管道的始端设有第一反应流体进液管头、催化剂进液管头,所述S管道的末端设有反应腔,所述反应腔末端设有反应流体排出管头,所述S管道靠近反应腔一侧设有第一单向阀门,所述第一单向阀门与反应腔之间设有与反应腔连通的疏通气体管道和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所述疏通气体管道外设有疏通气体管头,所述疏通气体管头上设有第二单向阀门,所述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外设有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头。所述反应器框架包括底板、顶板,所述底板与顶板之间设有滑柱,所述底板上设有与热交换板块相适应的底部压块,所述顶板上设有压紧螺栓,所述压紧螺栓末端设有与热交换板块相适应的顶部压块,所述热交换板块和反应器板块压紧设置在顶部压块与底部压块之间。所述反应器板块顶部和底部均设有吊耳,所述吊耳上设有与滑柱滑动连接的滑孔。所述S管道的始端设有与S管道连通的第一流体进液螺纹槽,所述第一反应流体进液管头、催化剂进液管头末端设有与第一流体进液螺纹槽螺纹连接的第一流体进液螺纹连接座,所述第一流体进液螺纹连接座与S管道始端之间设有与第一反应流体进液管头、催化剂进液管头连通的汇流腔。所述反应腔末端设有与反应腔连通的流体出液螺纹槽,所述反应流体排出管头末端设有与流体出液螺纹槽螺纹连接的流体出液螺纹连接座,所述反应流体排出管头与反应腔连通。所述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末端设有与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连通的第二流体进液螺纹槽,所述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头末端设有与第二流体进液螺纹槽螺纹连接的第二流体进液螺纹连接座,所述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头与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连通。所述反应器板块底部两侧设有支座。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装置首先在S管道始端将第一反应流体和催化剂混合,然后第一反应流体和催化剂的混合液流经整个S管道,这样一来,S管道末端之前的管道内不会发生反应,避免S管道末端之前的管道内产生未及时溶解的颗粒物料而堆积堵塞。S管道的末端设有反应腔,第二反应流体进入到反应腔与第一反应流体、催化剂混合反应,然后接着从反应流体排出管头将反应后的产物排出,这样一来,反应后的产物生成到排出之间不会再经过S管道,第一反应流体、第二反应流体、催化剂的混合通道在反应腔内,反应腔腔室较大,不会出现流体混合通道较窄的现象而发生堵塞。若发生堵塞后,通过向疏通气体管头内吹入高压气体,第一单向阀门的设置避免了高压气体流向S管道,高压气体作用在反应腔至反应流体排出管头之间的管道段,能够方便的对此段管道进行疏通清理。第二单向阀门的设置避免了S管道内的液体从疏通气体管头流出。因此,通过上述装置和使用方法,很好的解决了未及时溶解的颗粒物料在流体混合通道内易堆积而堵塞的问题,而且若发生堵塞后也能够更方便的进行疏通清理。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具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中反应器板块三维图。附图3是本技术中反应器板块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本技术附图3中I部放大图。附图5是本技术附图3中II部放大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热交换板块;2、反应器板块;3、S管道;4、第一反应流体进液管头;5、催化剂进液管头;6、反应腔;7、反应流体排出管头;8、第一单向阀门;9、疏通气体管道;10、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11、疏通气体管头;12、第二单向阀门;13、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头;14、底板;15、顶板;16、滑柱;17、底部压块;18、压紧螺栓;19、顶部压块;20、吊耳;21、滑孔;22、第一流体进液螺纹槽;23、第一流体进液螺纹连接座;24、汇流腔;25、流体出液螺纹槽;26、流体出液螺纹连接座;27、第二流体进液螺纹槽;28、第二流体进液螺纹连接座;29、支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所述是一种用于手性催化的微控反应器,主体结构包括反应器框架、热交换板块1和反应器板块2,所述热交换板块1与反应器板块2交错压紧设置在反应器框架内,这样一来,热交换板块1和反应器板块2之间的热交换更加平均,保证反应器板块2各个位置的温度恒定,保证流体的正常流动和反应的进行。所述反应器板块2内设有S管道3,S管道3的设置能够使本装置内流动的第一反应流体、催化剂混合更加彻底。所述S管道3的始端设有第一反应流体进液管头4、催化剂进液管头5,所述S管道3的末端设有反应腔6,所述反应腔6末端设有反应流体排出管头7,所述S管道3靠近反应腔6一侧设有第一单向阀门8,第一单向阀门8的设置能避免流体或高压气体倒流。所述第一单向阀门8与反应腔6之间设有与反应腔6连通的疏通气体管道9和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10,所述疏通气体管道9外设有疏通气体管头11,所述疏通气体管头11上设有第二单向阀门12,第二单向阀门12的设置避免了S管道3内的液体从疏通气体管头11流出。所述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10外设有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头13。本装置首先在S管道3始端将第一反应流体和催化剂混合,然后第一反应流体和催化剂的混合液流经整个S管道3,这样一来,S管道3末端之前的管道内不会发生反应,避免S管道3末端之前的管道内产生未及时溶解的颗粒物料而堆积堵塞。S管道3的末端设有反应腔6,第二反应流体进入到反应腔6与第一反应流体、催化剂混合反应,然后接着从反应流体排出管头7将反应后的产物排出,这样一来,反应后的产物生成到排出之间不会再经过S管道3,第一反应流体、第二反应流体、催化剂的混合通道在反应腔6内,反应腔6腔室较大,不会出现流体混合通道较窄的现象而发生堵塞。若发生堵塞后,通过向疏通气体管头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手性催化的微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框架、热交换板块(1)和反应器板块(2),所述热交换板块(1)与反应器板块(2)交错压紧设置在反应器框架内,所述反应器板块(2)内设有S管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S管道(3)的始端设有第一反应流体进液管头(4)、催化剂进液管头(5),所述S管道(3)的末端设有反应腔(6),所述反应腔(6)末端设有反应流体排出管头(7),所述S管道(3)靠近反应腔(6)一侧设有第一单向阀门(8),所述第一单向阀门(8)与反应腔(6)之间设有与反应腔(6)连通的疏通气体管道(9)和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10),所述疏通气体管道(9)外设有疏通气体管头(11),所述疏通气体管头(11)上设有第二单向阀门(12),所述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10)外设有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头(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性催化的微控反应器,包括反应器框架、热交换板块(1)和反应器板块(2),所述热交换板块(1)与反应器板块(2)交错压紧设置在反应器框架内,所述反应器板块(2)内设有S管道(3),其特征在于:所述S管道(3)的始端设有第一反应流体进液管头(4)、催化剂进液管头(5),所述S管道(3)的末端设有反应腔(6),所述反应腔(6)末端设有反应流体排出管头(7),所述S管道(3)靠近反应腔(6)一侧设有第一单向阀门(8),所述第一单向阀门(8)与反应腔(6)之间设有与反应腔(6)连通的疏通气体管道(9)和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10),所述疏通气体管道(9)外设有疏通气体管头(11),所述疏通气体管头(11)上设有第二单向阀门(12),所述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道(10)外设有第二反应流体进液管头(1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用于手性催化的微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框架包括底板(14)、顶板(15),所述底板(14)与顶板(15)之间设有滑柱(16),所述底板(14)上设有与热交换板块(1)相适应的底部压块(17),所述顶板(15)上设有压紧螺栓(18),所述压紧螺栓(18)末端设有与热交换板块(1)相适应的顶部压块(19),所述热交换板块(1)和反应器板块(2)压紧设置在顶部压块(19)与底部压块(17)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用于手性催化的微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板块(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松吴琴朱芸莹魏娴赵昆红汪丹卢佳丽蔡宇琪艾丽娜薛婧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