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药物合成的微控合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3624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药物合成的微控合成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立柱、产物收集装置,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产物收集装置之间反应罐;所述反应罐为圆柱体,所述反应罐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壳、导热层、保温层和外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快速加热至所需温度,且进料时混料效果好,有效避免混料后局部浓度过大,有利于反应罐内的两种原料完全反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药物合成的微控合成装置
本技术主要涉及药物合成装置,具体是一种用于药物合成的微控合成装置。
技术介绍
微反应器核心部件为完全或部分采用微加工技术制造出的微型化工系统,微反应器相对于常规规模的反应器在能源效率、反应速率和产率、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和过程控制的精细程度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在药物合成领域,尤其是药物分析、研究以及中间体的合成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对于部分采用微加工技术的微反应器存在以下缺点:进料分布器和出料段均为常规的圆柱体,进行物料分布时,使得物料分布不均匀,物料混合不够充分,造成局部浓度过大,进而导致原料的化学反应不够彻底,另外,现有的反应器一般采用进料预先加热或是水浴加热,虽热加热方式比较柔和,但是进料预先加热或是水浴加热对加热到100°以上的实验不适合,且有些药物合成需要严格做到无水,导致水浴加热应用范围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用于药物合成的微控合成装置,能够快速加热至所需温度,且进料时混料效果好,有效避免混料后局部浓度过大,有利于反应罐内的两种原料完全反应。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药物合成的微控合成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设置两个立柱,所述底座相对位于两个所述立柱之间设置产物收集装置,所述立柱的顶端设置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与产物收集装置之间设置反应罐,所述进液管通过反应管与反应罐连通,所述反应管为波浪形管体,所述反应罐通过连接管与产物收集装置连通;所述反应罐为圆柱体,所述反应罐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壳、导热层、保温层和外壳,所述保温层与导热层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外壳的一端设置连接座,所述连接座靠近内壳的一端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电发热盘和与电发热盘电联接的导电连接口;还包括插电底盘,所述插电底盘连接有电源插头,插电底盘内设置与导电连接口相配合的导电插座。所述导热层的由不锈钢、铜或铁制成。还包括动力罐、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所述动力罐为整个系统的驱动装置,动力罐上安装有开关,第一储液罐、第二储液罐的一端与动力罐连接,另一端均连接有流量计,所述流量计的出料口分别连接两个进液管。所述动力罐内部填充有压缩的氮气。对比与现有技术,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导热层为整体包裹内壳的圆柱体,热传递的流向迅速的蔓延整个导热层,内壳不是由一个部位开始加热,而是整体同时加热,使得加热均匀并且快速,能够快速将整个内壳加热至所需温度,且进料时反应管为波浪形管体,混料效果好,有效避免进入反应罐后两种原料不能充分混合导致局部浓度过大,更加有利于反应罐内的两种原料完全反应。2、本技术导热层的由不锈钢、铜或铁制成,导热效果良好,有利于将热量均匀且快速的传递至整个导热层。3、本技术将准备好的原料A和原料B分别加入第一储液罐6、第二储液罐,动力罐为整个系统的驱动装置,流量计控制流量,原料A和原料B以一定的流速分别进入反应罐的两个进液管,然后在反应管内对撞、均匀混合后进入反应罐,产物通过连接管进入产物收集装置。4、本技术动力罐内部填充有压缩的氮气,以压缩氮气作为进料的动力。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反应罐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2的A处放大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底座;11、立柱;2、产物收集装置;3、进液管;31、反应管;32、连接管;4、反应罐;41、内壳;42、导热层;43、保温层;44、外壳;45、连接座;46、电发热盘;47、导电连接口;48、插电底盘;49、导电插座;5、动力罐;6、第一储液罐;7、第二储液罐;8、流量计;9、耐高温绝缘层。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一种用于药物合成的微控合成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两个立柱11,所述底座1相对位于两个所述立柱11之间设置产物收集装置2,所述立柱11的顶端设置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与产物收集装置2之间设置反应罐4,所述进液管3通过反应管31与反应罐4连通,所述反应管31为波浪形管体,所述反应罐4通过连接管32与产物收集装置2连通;进料时反应管31为波浪形管体,混料效果好,有效避免进入反应罐4后两种原料不能充分混合导致局部浓度过大,更加有利于反应罐4内的两种原料完全反应。所述反应罐4为圆柱体,所述反应罐4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壳41、导热层42、保温层43和外壳44,所述保温层43与导热层42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外壳44的一端设置连接座45,所述连接座45靠近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电发热盘46和与电发热盘46电联接的导电连接口47;还包括插电底盘48,所述插电底盘48连接有电源插头,插电底盘48内设与导电连接口47相配合的导电插座49,当需要加热时,将插电底盘48与连接座45连接,连接到供电电源,导电插座49插入导电连接口47启动电发热盘46发热,实现加热功能,导热层42为整体包裹内壳41的圆柱体,热传递的流向迅速的蔓延整个导热层42,内壳41不是由一个部位开始加热,而是整体同时加热,使得加热均匀并且快速,能够快速将整个内壳41加热至所需温度,并且能够满足合成需无水的要求。优选的,所述导热层42的由不锈钢、铜或铁制成,导热效果良好,有利于将热量均匀且快速的传递至整个导热层42。优选的,还包括动力罐5、第一储液罐6、第二储液罐7,所述动力罐5为整个系统的驱动装置,动力罐5上安装有开关,第一储液罐6、第二储液罐7的一端与动力罐5连接,另一端均连接有流量计8,所述流量计8的出料口分别连接两个进液管3,将准备好的原料A和原料B分别加入第一储液罐6、第二储液罐7,动力罐5为整个系统的驱动装置,流量计8控制流量,原料A和原料B以一定的流速分别进入反应罐4的两个进液管3,然后在反应管31内对撞、均匀混合后进入反应罐4,产物通过连接管32进入产物收集装置2。优选的,所述动力罐5内部填充有压缩的氮气作为进料的动力。实施例:一种用于药物合成的微控合成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上设置两个立柱11,两个所述立柱11之间设置产物收集装置2,所述立柱11的顶端设置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与产物收集装置2之间设置反应罐4,所述进液管3通过反应管31与反应罐4连通,所述反应管31为波浪形管体,所述反应罐4通过连接管32与产物收集装置2连通,还包括动力罐5、第一储液罐6、第二储液罐7,所述动力罐5内部填充有压缩的氮气,所述动力罐5为整个系统的驱动装置,动力罐5上安装有开关,第一储液罐6、第二储液罐7的一端与动力罐5连接,另一端均连接有流量计8,所述流量计8的出料口分别连接两个进液管3,进料时反应管31为波浪形管体,混料效果好,有效避免进入反应罐4后两种原料不能充分混合导致局部浓度过大,更加有利于反应罐4内的两种原料完全反应。所述反应罐4为圆柱体,所述反应罐4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壳41、导热层42、保温层43和外壳44,所述导热层42的由不锈钢、铜或铁制成,所述保温层43与导热层42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外壳44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药物合成的微控合成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两个立柱(11),所述底座(1)位于两个所述立柱(11)之间设置产物收集装置(2),所述立柱(11)的顶端设置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与产物收集装置(2)之间设置反应罐(4),所述进液管(3)通过反应管(31)与反应罐(4)连通,所述反应管(31)为波浪形管体,所述反应罐(4)通过连接管(32)与产物收集装置(2)连通;所述反应罐(4)为圆柱体,所述反应罐(4)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壳(41)、导热层(42)、保温层(43)和外壳(44),所述保温层(43)与导热层(42)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外壳(44)的一端设置连接座(45),所述连接座(45)靠近内壳(41)的一端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电发热盘(46)和与电发热盘(46)电联接的导电连接口(47);还包括插电底盘(48),所述插电底盘(48)连接有电源插头,插电底盘(48)内设置与导电连接口(47)相配合的导电插座(49)。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药物合成的微控合成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设置两个立柱(11),所述底座(1)位于两个所述立柱(11)之间设置产物收集装置(2),所述立柱(11)的顶端设置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与产物收集装置(2)之间设置反应罐(4),所述进液管(3)通过反应管(31)与反应罐(4)连通,所述反应管(31)为波浪形管体,所述反应罐(4)通过连接管(32)与产物收集装置(2)连通;所述反应罐(4)为圆柱体,所述反应罐(4)从内至外依次设置的内壳(41)、导热层(42)、保温层(43)和外壳(44),所述保温层(43)与导热层(42)之间设有空腔,所述外壳(44)的一端设置连接座(45),所述连接座(45)靠近内壳(41)的一端设置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电发热盘(46)和与电发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松吴琴朱芸莹魏娴周航周涵刘港巫文静赵昆红吴昊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