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新诺明衍生物合成的微流控反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36245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9 05: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新诺明衍生物合成的微流控反应装置,主要涉及制药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中间容器、产物收集容器、第一微反应器、第二微反应器,所述第一容器中设有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二容器中设有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三容器中设有第三引流管,所述中间容器中设有第四引流管,所述中间容器上设有第一进液管、第一真空管,所述第一真空管远离中间容器的一端设有抽真空装置,所述产物收集容器上设有第二真空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通过一个抽真空装置即可提供生产过程中溶液流动所需的动力,能够降低能耗,能够减少溶液输送管路与微反应器中液体的残留,能够便于微反应器的清洗与维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新诺明衍生物合成的微流控反应装置
本技术涉及制药
,具体是一种用于新诺明衍生物合成的微流控反应装置。
技术介绍
微反应器,即微通道反应器,其通常含有小的通道尺寸(当量直径小于500μm)和通道多样性,流体在这些通道中流动,并要求在这些通道中发生所要求的反应,现已广泛应用于药物生产领域。目前,在实验室制备新诺明衍生物时,常借助于两组微反应器来进行,首先将新诺明甲苯溶液和芳香醛甲苯溶液以一定的流速推入其中一个微反应器中,通过中间容器收集该微反应器中的产物,再将中间容器中收集到的产物与丙二酸酯甲苯溶液推入另外一个微反应器中,在该微反应器的输出端获得新诺明衍生物,在上述制备过程中,溶液的流动完全依靠抽水泵来抽取,每一种溶液需要配备一个抽水泵,三个抽水泵同时启动时,功耗较高,且在新诺明衍生物制备完成后,抽水泵无法将溶液输送管路与微反应器中的液体完全抽出,在溶液输送管路与微反应器中往往会残留一定的液体,需要进行多次清洗,使用极为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新诺明衍生物合成的微流控反应装置,它通过一个抽真空装置即可提供生产过程中溶液流动所需的动力,能够降低能耗,能够减少溶液输送管路与微反应器中液体的残留,能够便于微反应器的清洗与维护。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新诺明衍生物合成的微流控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中间容器、产物收集容器、第一微反应器、第二微反应器,所述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中间容器、产物收集容器上均设有橡皮塞,所述第一容器中设有第一引流管,所述第二容器中设有第二引流管,所述第三容器中设有第三引流管,所述中间容器中设有第四引流管,所述中间容器上设有第一进液管、第一真空管,所述第一真空管远离中间容器的一端设有抽真空装置,所述产物收集容器上设有第二进液管,所述产物收集容器上设有第二真空管,所述第二真空管、第一真空管均与抽真空装置连通,所述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均与第一微反应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微反应器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液管连通,所述第三引流管、第四引流管均与第二微反应器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微反应器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液管连通。所述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第三引流管、第四引流管的底端均设有过滤器。所述第一真空管、第二真空管上均设有压力控制阀。所述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技术的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用于存放合成新诺明衍生物所需的原材料,中间容器用于存放合成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产物收集容器用于存放合成的新诺明衍生物,第一微反应器用于进行合成新诺明衍生物的第一步反应、第二微反应器用于进行合成新诺明衍生物的第二步反应,抽真空装置对中间容器进行抽真空,能够在中间容器中形成负压,能够使第一容器、第二容器中的原材料进入第一微反应器中,且能够将第一微反应器中产生的中间产物吸入中间容器中,抽真空装置对产物收集容器进行抽真空,能够在产物收集容器中形成负压,能够使第三容器、中间容器中的原材料进入第二微反应器中,且能够将第二微反应器中产生的新诺明衍生物吸入产物收集容器中,通过一个抽真空装置即可提供生产过程中溶液流动所需的动力,能够降低能耗,能够将溶液输送管路与微反应器中液体全部抽出,能够减少溶液输送管路与微反应器中液体的残留,能够便于微反应器的清洗与维护。2、本技术的第一引流管、第二引流管、第三引流管、第四引流管的底端均设有过滤器,能够对第一容器、第二容器、第三容器、中间容器中的原材料进行过滤,能够防止第一微反应器、第二微反应器堵塞。3、本技术的第一真空管、第二真空管上均设有压力控制阀,能够分别控制中间容器、产物收集容器中的压力,能够便于合成过程中生成物收集速度的控制。4、本技术的第一进液管、第二进液管上均设有流量控制阀,能够分别控制合成过程中,原材料在第一微反应器、第二微反应器中的反应时间,能够控制第一微反应器、第二微反应器中产物的流出速度,能够便于合成过程的控制。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号:1、第一容器;2、第二容器;3、第三容器;4、中间容器;5、产物收集容器;6、第一微反应器;7、第二微反应器;8、第一引流管;9、第二引流管;10、第三引流管;11、第四引流管;12、第一进液管;13、第一真空管;14、抽真空装置;15、第二进液管;16、第二真空管;17、压力控制阀;18、流量控制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所述是一种用于新诺明衍生物合成的微流控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第三容器3、中间容器4、产物收集容器5、第一微反应器6、第二微反应器7,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第三容器3用于存放合成新诺明衍生物所需的原材料溶液,中间容器4用于存放合成过程中产生的中间产物,产物收集容器5用于存放合成的新诺明衍生物,第一微反应器6用于进行合成新诺明衍生物的第一步反应、第二微反应器7用于进行合成新诺明衍生物的第二步反应。所述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第三容器3、中间容器4、产物收集容器5上均设有橡皮塞,利用橡皮塞对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第三容器3、中间容器4、产物收集容器5的开口进行密封。所述第一容器1中设有第一引流管8,第一引流管8的底端位于第一容器1内的底部,第一容器1内的溶液经第一引流管8导出。所述第二容器2中设有第二引流管9,第二引流管9的底端位于第二容器2内的底部,第二容器2内的溶液经第二引流管9导出。所述第三容器3中设有第三引流管10,第三引流管10的底端位于第三容器3内的底部,第三容器3内的溶液经第三引流管10导出。所述中间容器4中设有第四引流管11,第四引流管11的底端位于中间容器4内的底部,中间容器4内的溶液经第四引流管11导出。所述中间容器4上设有第一进液管12、第一真空管13,所述第一真空管13远离中间容器4的一端设有抽真空装置14,所述产物收集容器5上设有第二进液管15,所述产物收集容器5上设有第二真空管16,所述第二真空管16、第一真空管13均与抽真空装置14连通,抽真空装置14用于对中间容器4、产物收集容器5进行抽真空。所述第一引流管8、第二引流管9均与第一微反应器6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微反应器6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液管12连通,抽真空装置14对中间容器4进行抽真空,能够在中间容器4中形成负压,能够使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中的原材料进入第一微反应器6中,且能够将第一微反应器6中产生的中间产物经第一进液管12吸入中间容器4中。所述第三引流管10、第四引流管11均与第二微反应器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微反应器7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液管15连通,抽真空装置14对产物收集容器5进行抽真空,能够在产物收集容器5中形成负压,能够使第三容器3、中间容器4中的原材料进入第二微反应器7中,且能够将第二微反应器7中产生的新诺明衍生物经第二进液管15吸入产物收集容器5中,通过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新诺明衍生物合成的微流控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第三容器(3)、中间容器(4)、产物收集容器(5)、第一微反应器(6)、第二微反应器(7),所述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第三容器(3)、中间容器(4)、产物收集容器(5)上均设有橡皮塞,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容器(1)中设有第一引流管(8),所述第二容器(2)中设有第二引流管(9),所述第三容器(3)中设有第三引流管(10),所述中间容器(4)中设有第四引流管(11),所述中间容器(4)上设有第一进液管(12)、第一真空管(13),所述第一真空管(13)远离中间容器(4)的一端设有抽真空装置(14),所述产物收集容器(5)上设有第二进液管(15),所述产物收集容器(5)上设有第二真空管(16),所述第二真空管(16)、第一真空管(13)均与抽真空装置(14)连通,所述第一引流管(8)、第二引流管(9)均与第一微反应器(6)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一微反应器(6)的输出端与第一进液管(12)连通,所述第三引流管(10)、第四引流管(11)均与第二微反应器(7)的输入端连通,所述第二微反应器(7)的输出端与第二进液管(1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新诺明衍生物合成的微流控反应装置,包括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第三容器(3)、中间容器(4)、产物收集容器(5)、第一微反应器(6)、第二微反应器(7),所述第一容器(1)、第二容器(2)、第三容器(3)、中间容器(4)、产物收集容器(5)上均设有橡皮塞,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容器(1)中设有第一引流管(8),所述第二容器(2)中设有第二引流管(9),所述第三容器(3)中设有第三引流管(10),所述中间容器(4)中设有第四引流管(11),所述中间容器(4)上设有第一进液管(12)、第一真空管(13),所述第一真空管(13)远离中间容器(4)的一端设有抽真空装置(14),所述产物收集容器(5)上设有第二进液管(15),所述产物收集容器(5)上设有第二真空管(16),所述第二真空管(16)、第一真空管(13)均与抽真空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柏松朱芸莹魏娴吴琴赵昆红卢佳丽蔡宇琪艾丽娜薛婧汪丹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