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保国专利>正文

一种双钩液压水平弯轨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331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钩液压水平弯轨机,它包括油缸座(6),所述油缸座(6)的孔腔内设有液压系统,在油缸座(6)上部设有施力装置,在油缸座(6)的两侧对称设有承力梁(4),两承力梁(4)向上倾斜,承力梁(4)的一端与油缸座(6)连接,另一端设有承力钩(1)。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间为液压系统、两端为承力钩,承力梁向上倾斜,承受弯轨力小,且无水平分力损耗,这样可以提高机械强度,同时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在承力梁上设有搬运手柄,这样可以便于运送,同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重心在搬运手柄焊接端点连接线的垂直平分线上,这样可以省力。(*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矿山用的弯轨机,尤其是一种双钩液压水平弯轨机
技术介绍
目前的矿山井下在现场使用的是单钩液压水平弯轨机,这种弯轨机的承力钩1位于中间位置,在两侧分别设有可调支点、液压系统和顶头,它存在着以下不足(1)它随着钢轨的弯曲,弯轨力中水平分力将逐渐增大,该水平分力不但会引起无功损耗,而且易造成机件的损坏以及液压系统的密封性能的降低;(2)它的可调支点的机械强度低,故它只能弯轻轨;(3)可调支点为结构件,加工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钩液压水平弯轨机,它不但使用方便、省力,而且可以提高使用寿命。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双钩液压水平弯轨机,它包括油缸座,所述油缸座的孔腔内设有液压系统,在油缸座上部设有施力装置,在油缸座的两侧对称设有承力梁,两承力梁向上倾斜,承力梁的一端与油缸座连接,另一端设有承力钩。所述的液压系统设有油泵,油泵包括油缸、活塞、活塞杆、进油油路、出油油路、通气阀和卸压阀,所述的油缸穿过油缸座的孔腔后固定在油缸座上,在油泵的前缸盖上设有通气漏油孔,在油泵的后缸盖上设有柱塞泵和油箱,在柱塞泵与油箱之间设有进油油路,进油油路包括进油单向阀、进油阀支座、滤油器和组成,进油单向阀通过进油阀支座与后缸盖连接,滤油器与进油阀支座相连接,油箱与后缸盖连接,柱塞泵通过进油油路与油箱相通,在柱塞泵与油缸内设有的活塞右侧的高压油腔之间设有出油油路,出油油路包括出油单向阀、出油阀支座、外套螺母、通气阀和卸压阀,出油单向阀分别通过出油阀支座与油泵的后缸盖连接,油箱与油泵的后缸盖连接,卸压阀设置在后缸盖上,卸压阀内的钢球左侧油路与活塞的高压油腔相通,钢球右侧油路与油箱相通,通气阀设置在油箱上,柱塞泵通过出油油路与活塞右侧的高压油腔相通。所述的施力装置上设有支座,支座设置在油缸座的上部,在支座上设有连片,连片的一端与支座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揿手,揿手的前端与连片转动连接,揿手的下端与柱塞泵的泵芯转动连接,在揿手后端的孔腔内设有操纵杆,操纵杆的一端位于揿手的孔腔内,另一端套有手柄。所述的活塞杆的尾端设有顶头,顶头右端的设置在活塞杆尾端的孔腔中的环形凹槽内,顶头的尾端设置为劈形,其劈口的截面为圆弧形。所述的两承力梁与两承力钩之间分别设有三角形加强筋,所述的两承力梁与油缸座之间设有平行四边形加强筋。所述的两承力梁上对称的设有L型搬运手柄,搬运手柄的一边与承力钩平行。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间为液压系统、两端为承力钩,承力梁向上倾斜,承受弯轨力小,且无水平分力损耗,这样可以提高机械强度,同时故障率低,使用寿命长。在承力梁上设有搬运手柄,这样可以便于运送,同时本技术的重心在搬运手柄焊接端点连接线的垂直平分线上,这样可以省力。在两承力梁与两承力钩之间分别设有三角形加强筋,在两承力梁与油缸座之间设有平行四边形加强筋,这样可以提高强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图3为图2的B-B剖视图图4为图1的C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根据图1、图2、图3和图4,本技术为一种双钩液压水平弯轨机,它主要包括油缸座6、液压系统、顶头和施力装置,油缸座6的左右两侧对称的焊接有承力梁4,两承力梁4向上倾斜,左右两承力梁4的一端都与油缸座6连接,另一端分别焊接有承力钩1,两只L型搬运手柄3的一端分别对称垂直的焊接在左右承力梁4上,搬运手柄3的一边水平,并与承力钩1相平行,搬运手柄3水平边的端点朝向承力钩1的无钩方向,承力钩1的承力面为圆弧面,本技术的重心在搬运手柄3焊接端点连接线的垂直平分线上,在两承力梁4与两承力钩1之间分别设有三角形加强筋2,两承力梁4与油缸座6之间设有平行四边形加强筋5。油缸座6的孔腔内设有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内设有油泵,油泵包括、油缸44、活塞10、活塞杆4 3、进油油路、出油油路、通气阀和卸压阀,油泵的油缸44穿过油缸座6的孔腔后通过圆形螺母固定在孔腔内,在油泵的前缸盖45上设有通气漏油孔,在油泵的后缸盖20上设有柱塞泵和油箱,柱塞泵由泵芯14和泵体13组成,泵体13固定在后缸盖20的孔腔内,在柱塞泵与油箱之间设有进油油路,进油油路包括进油单向阀39、进油阀支座38、滤油器36和组成,进油单向阀39通过进油阀支座38与后缸盖20连接,滤油器36与进油阀支座38相连接,油箱与后缸盖20连接,柱塞泵泵芯14的下端通过进油油路与油箱相通,在柱塞泵与油缸44内设有的活塞10右侧的高压油腔之间设有出油油路,出油油路包括出油单向阀31、出油阀支座33、外套螺母35、通气阀和卸压阀,出油单向阀31分别通过出油阀支座33与油泵的后缸盖20连接,油箱与油泵的后缸盖20连接,卸压阀设置在后缸盖20右侧的孔腔内,卸压阀包括卸压阀杆27、O型圈28和钢球29,钢球29位于高、低压油腔的汇合腔口处,钢球29左侧油路与活塞10的高压油腔相通,钢球29右侧油路与油箱相通,通气阀包括通气阀杆18和O型圈17,通气阀设置在油箱上侧,柱塞泵的泵芯14也通过出油油路与活塞10右侧的高压油腔相通。在活塞杆43的尾端设有顶头47,顶头47通过孔腔中的压簧7和钢球8右端固定在活塞杆43尾端的的环形凹槽内,顶头47呈劈形,劈口的截面呈园弧状。在油缸座6的上部设有施力装置,施力装置设有支座与油缸座6上部连接,在支座上设有连片12,连片12的一端与支座转动连接,另一端设有揿手15,揿手15的前端与连片12转动连接,揿手15的下端与柱塞泵的泵芯14转动连接,在揿手15后端的孔腔内设有操纵杆,操纵杆的一端位于揿手15的孔腔内,另一端套有手柄。打开通气阀和卸压阀,活塞10右腔高压油则回到油箱,这时压簧7自动复位,活塞10随之带动活塞杆43和顶头复位,将弯轨机平躺在钢轨上,使两承力钩1钩住待弯钢轨顶部,即可进行弯轨作业。权利要求1.一种双钩液压水平弯轨机,它包括油缸座(6),其特征是所述油缸座(6)的孔腔内设有液压系统,在油缸座(6)上部设有施力装置,在油缸座(6)的两侧对称设有承力梁(4),两承力梁(4)向上倾斜,承力梁(4)的一端与油缸座(6)连接,另一端设有承力钩(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钩液压水平弯轨机,其特征是所述的液压系统设有油泵,油泵包括油缸(44)、活塞(10)、活塞杆(43)、进油油路、出油油路、通气阀和卸压阀,所述的油缸(44)穿过油缸座(6)的孔腔后固定在油缸座(6)上,在油泵的前缸盖(45)上设有通气漏油孔,在油泵的后缸盖(20)上设有柱塞泵和油箱,在柱塞泵与油箱之间设有进油油路,进油油路包括进油单向阀(39)、进油阀支座(38)、滤油器(36)和组成,进油单向阀(39)通过进油阀支座(38)与后缸盖(20)连接,滤油器(36)与进油阀支座(38)相连接,油箱与后缸盖(20)连接,柱塞泵通过进油油路与油箱相通,在柱塞泵与油缸(44)内设有的活塞(10)右侧的高压油腔之间设有出油油路,出油油路包括出油单向阀(31)、出油阀支座(33)、外套螺母(35)、通气阀和卸压阀,出油单向阀(31)分别通过出油阀支座(33)与油泵的后缸盖(20)连接,油箱与油泵的后缸盖(20)连接,卸压阀设置在后缸盖(20)上,卸压阀内的钢球(29)左侧油路与活塞(10)的高压油腔相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钩液压水平弯轨机,它包括油缸座(6),其特征是所述油缸座(6)的孔腔内设有液压系统,在油缸座(6)上部设有施力装置,在油缸座(6)的两侧对称设有承力梁(4),两承力梁(4)向上倾斜,承力梁(4)的一端与油缸座(6)连接,另一端设有承力钩(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国李锦山
申请(专利权)人:李保国李锦山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