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斌章专利>正文

一种伞用下盘按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308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伞部件下盘上的按钮。它包括按钮本体、弹簧固定柱、铆钉孔、卡锁凸块,其特征在于按钮本体的顶面采用半径不小于1/4顶面宽度的圆弧面与两侧面光滑连接。因为按钮的顶面和侧面过度平滑,用手触及时,手感良好,较好解决了现有按钮的上端侧面倒角偏小,手感较差,容易卡手等缺点。(*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伞用零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伞部件下盘上的按钮。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伞主要由伞面、伞骨、上盘、下盘、伞杆和手柄组成,其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所述的伞上盘、手柄分别固定安装在伞杆的上、下两端,下盘套装在伞杆上,可以沿伞杆上下滑动,上盘下端和下盘上端设有绕端部的凹槽,沿凹槽一周设若干相对均匀的开口,数量与伞骨相同。所述伞骨通过上、下槽骨安装在上、下盘凹槽内,由套圈固定,并与上、下盘及伞杆组成滑块连杆机构,伞骨的其它支片组成至少一个多连杆机构,当下盘在伞杆上上下移动时,伞骨随之做伸展和收折运动。所述伞面中心与上盘固定,边缘相应处与伞骨尖端绑缚在一起,伞骨各支片绑缚在伞面的相应位置,推动下盘,伞面会随着伞骨撑开或收合。所述的下盘上铆接有按钮。所述的按钮可以绕铆钉转动,其下端设有卡锁凸块,上端设有顶推弹簧。打开伞时,用手推动下盘沿伞杆上行,当按钮下端的卡锁凸块与伞杆上开设的限位孔正对时,在顶推弹簧的作用下,该卡锁凸块便嵌入所述的伞杆上的限位孔内。这样,下盘被锁定在该位置处,伞则被保持在打开状态。收合时,用手按住按钮上端,克服顶推弹簧的弹力后使按钮绕铆钉转动,按钮的下端则向外运动,当所述的卡锁凸块脱离伞杆上的限位孔后,下盘便可以在伞杆上自然滑动。下盘现有的按钮呈方形结构,相邻平面之间的连接处呈尖角。或者采用很小的倒角过渡,手感较差,且容易卡手,会带来不适感,严重时有可能造成伤害。而且采用这种结构外形也过于单调。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手感良好的新型伞用下盘按钮。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伞用下盘按钮,包括按钮本体、弹簧固定柱、卡锁凸块,所述的按钮轴接到所述的下盘上,其特征在于按钮本体的顶面采用半径不小于1/4顶面宽度的圆弧面与两侧面光滑连接。在本技术中,一般可以把本体的顶面和侧面设计为平面或者圆弧面,因为这种轮廓线形状和姆指腹形状接近,当触按时姆指腹上的受力比较均匀,手感较好。所述的按钮可以通过以下方式与所述的下盘连接所述的按钮本体设有铆钉孔,通过铆钉轴接到所述的下盘上。或者,所述的按钮本体两侧设有一对短轴,所述的下盘上设有一对相应的圆孔,所述的按钮本体通过轴-孔连接的方式轴接到所述的下盘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本体上端呈水滴状。侧面靠近与下盘的连接处内收,宽度略小于本体上端,这样不仅保证了良好的手感,又节省了材料,也比较美观。当所述的按钮使用铆钉与下盘连接时,可使铆钉尽可能短,铆钉铆合时稳定性好且不易折弯。作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改进,所述的本体上端呈拱形,侧面为平面或者圆弧面。也可以使上下端对称,呈腰圆形。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伞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伞用下盘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伞用下盘按钮正面视图。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伞用下盘按钮后面视图。图6是本技术伞用下盘按钮正面视图。图7是图6的B-B向剖视图。图8是本技术伞用下盘按钮后面视图。图9本技术下盘按钮的平顶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0本技术下盘按钮的拱形顶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1本技术下盘按钮的腰圆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2本技术下盘按钮的顶面、侧面为平面,侧面内收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3本技术下盘按钮的平顶面,侧面为弧面内收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4本技术下盘按钮的顶面、侧面为弧面,侧面内收的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5本技术下盘按钮的哑铃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6本技术下盘按钮的棒形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17本本技术通过轴-孔方式与下盘连接的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伞的整体结构包括手柄1、伞杆2、伞骨3、上盘4、伞面5、下盘6。所述伞上盘4、手柄1分别固定安装在伞杆2的上、下两端,下盘6套装在伞杆2上,可以沿伞杆2上下滑动,上盘下端和下盘上端设有绕端部的凹槽11,沿凹槽一周设若干相对均匀的开口,数量与伞骨相同。所述伞骨包括上槽骨7、下槽骨8和其它支片9,各伞骨的上、下槽骨分别由套圈绑接在上、下盘相应的开口内,与下盘6、伞杆2和伞骨其它支片9共同组成一个滑块连杆机构和一个四连杆机构,所述的套圈穿过伞骨端部连接小孔且安装在上、下盘凹槽11内。当下盘6沿伞杆2上下移动时,伞骨3随之做伸展和收折运动。所述伞面5的中心部位与上盘4固定,边缘相应处与伞骨尖端10绑缚在一起,伞骨各支片9绑缚在伞面的相应位置。推动下盘6,伞面5会随着伞骨3撑开或收合。参照图2,所述的下盘上铆接有按钮12。所述的按钮12可以绕铆钉13转动,其下端设有卡锁凸块14,上端设有顶推弹簧15。打开伞时,用手推动下盘6沿伞杆2上行,当按钮12下端的卡锁凸块14与伞杆2上开设的限位孔正对时,在顶推弹簧15的作用下,该卡锁凸块14便嵌入所述的伞杆2上的限位孔内。这样,下盘6被锁定在该位置处,伞则被保持在打开状态。收合时,用手按住按钮上端,克服顶推弹簧15的弹力后使按钮12绕铆钉13转动,按钮下端则向外运动,当所述的卡锁凸块14脱离伞杆2上的限位孔后,下盘6便可以在伞杆2上自然向下滑动。参照图3-5,现有的下盘按钮12主要由本体17、弹簧固定柱16、铆钉孔18和卡锁凸块14组成。根据图3,按钮本体上端相邻平面a、b、c为平面,且之间的连接处m、n采用很小的倒角过渡,采用这种形状,手感较差,且容易卡手,会带来不适感,严重时有可能造成伤害。而且采用这种结构外形也过于单调。图6、图7、图8本技术下盘按钮的一种实施方式,它包括本体19、弹簧固定柱20、铆钉孔21和卡锁凸块22。与现有技术的区别在于,其上端23如水滴状,各侧面a1、b1、c1为弧面,且之间以较大圆弧m1、n1过度,中间靠近铆钉孔21处内收,宽度小于上端23的宽度,下端24外展。因为圆弧m1、n1较大,故当手按在按钮上时,手感良好,更适于应用。看起来也比较美观。图9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其上端侧面和顶面均为平面,侧面与顶面的连接处采用大尺寸倒角,其倒角的半径为顶面宽度的1/3。下端与上端同宽。图10所示是本技术的另一种实施方案,其上端顶面为拱形,侧面和下端与图9中的实施例相同。图11为本实施例的进一步变体,呈腰圆形。图12,图13,图14,图15,图16为本技术的其它几种实施方案。其中图12是在图9的基础上使侧面靠进铆钉孔处内收而成。在图12的基础上选择弧形侧面便得到图13。图14是图13的顶变成弧面的结果。图15的上、下端对称,均为火柴状。图16为棒状,顶面为弧面,侧面为平面但内收,下端为方形,但宽度较上端略小。上述各实施例形状各有不同,但因侧面与顶面连接处均过度平缓,都较好改善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参照图17,本实施方式是在图1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改进的,与图1实施方式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按钮本体19两侧设有一对短轴25,所述的下盘6上设有一对相应的圆孔,所述的按钮本体19通过轴-孔连接的方式轴接到所述的下盘6上。又应该理解到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对本技术的说明,而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任何不超出本技术实质精神范围内的专利技术创造,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伞用下盘按钮,包括按钮本体(19)、弹簧固定柱(20)、卡锁凸块(22),所述的按钮轴接到所述的下盘(6)上,其特征在于按钮本体(19)的顶面(a1)采用半径不小于1/4顶面宽度的圆弧面与两侧面(b1、c1)光滑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斌章
申请(专利权)人:王斌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