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线端头、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8514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拉线端头、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及汽车,通过拉线端头的抵持部抵持于压缩弹簧的第一端,连接部用于穿设于压缩弹簧中;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的一大直径段和一小直径段,大直径段与抵持部固定连接,大直径段与压缩弹簧间隙配合,用于对连接部限位以使连接部与压缩弹簧同轴;小直径段背离大直径段的一端用于与拉线固定连接,以使拉线从压缩弹簧的第二端伸出,改变了拉线端头与压缩弹簧间的配合关系,在压缩弹簧压缩和回复过程拉线端头与压缩弹簧不会干涉,进而避免了拉线端头与压缩弹簧碰撞产生异响,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拉线端头、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及汽车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拉线端头、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及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汽车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对汽车声音品质的要求越来越严苛。而玻璃升降器是汽车上使用频率非常高的零部件,如果玻璃升降器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异响会直接影响用户的感受。现有的玻璃升降器有很多种类,其中较为常用的是如图1所示的绳轮式玻璃升降器,由直流电机驱动,通过卷丝机构500转动拉动拉线300,带动滑块400沿滑轨600上下运动,使固定在滑块400上的车窗玻璃上升或下降到需要位置。具体的,如图2的局部放大图所示,滑块400上沿升降方向开设有两个容纳槽410,每一容纳槽410中固定设置有一个压缩弹簧200,其中,上方的容纳槽410中的压缩弹簧200的下端固定,下方的容纳槽410中的压缩弹簧200的上端固定,拉线300端部通过拉线端头100a与压缩弹簧200连接,在下降车窗玻璃过程,卷丝机构500拉动拉线300,带动上方的拉线端头100a向下运动,从而向下压缩上方的压缩弹簧200,进而带动滑块400沿滑轨600向下运动,从而使车窗玻璃下降;在上升车窗玻璃的过程,卷丝机构500反向拉动拉线300,带动下方的拉线端头100a向上运动,从而向上压缩下方的压缩弹簧200,进而带动滑块400沿滑轨600向上运动,从而使车窗玻璃上升。现有的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在使用过程中拉线端头和压缩弹簧处容易产生异响,在润滑脂缺失的情况下尤为明显,影响乘客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拉线端头、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及汽车,以减少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在使用过程中的异响,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拉线端头,用于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其中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沿升降方向开设有两个容纳槽,每一所述容纳槽中固定设置有一个压缩弹簧,拉线一端绕设于卷丝机构,另一端通过拉线端头与所述压缩弹簧连接;其中,所述拉线端头包括:抵持部及与抵持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抵持部用于抵持于压缩弹簧的第一端,所述连接部用于穿设于所述压缩弹簧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的一大直径段和一小直径段,所述大直径段与抵持部固定连接,所述大直径段与所述压缩弹簧间隙配合,用于对所述连接部限位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缩弹簧同轴;所述小直径段背离所述大直径段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拉线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拉线从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伸出。进一步的,所述大直径段的直径较所述压缩弹簧内径小0.1-0.2mm。进一步的,所述大直径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压缩弹簧的螺距。进一步的,所述大直径段的长度小于所述压缩弹簧的螺距的2倍。进一步的,所述抵持部为正多棱柱,其外接圆直径大于所述压缩弹簧内径;或者所述抵持部为圆柱,其直径大于所述压缩弹簧内径。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的长度小于所述压缩弹簧处于压缩极限时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小直径段与所述拉线为一体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小直径段背离所述大直径段的一端设置有拉线固定结构,用于固定所述拉线。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包括滑块、压缩弹簧、卷丝机构、拉线、以及如上所述的拉线端头;所述滑块上沿升降方向开设有两个容纳槽,每一所述容纳槽中固定设置有一个所述压缩弹簧,所述拉线一端绕设于所述卷丝机构,另一端通过所述拉线端头与所述压缩弹簧连接。本技术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所述的绳轮式玻璃升降器。本技术提供的拉线端头、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及汽车,通过拉线端头的抵持部抵持于压缩弹簧的第一端,连接部用于穿设于压缩弹簧中;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的一大直径段和一小直径段,大直径段与抵持部固定连接,大直径段与压缩弹簧间隙配合,用于对连接部限位以使连接部与压缩弹簧同轴;小直径段背离大直径段的一端用于与拉线固定连接,以使拉线从压缩弹簧的第二端伸出,改变了拉线端头与压缩弹簧间的配合关系,在压缩弹簧压缩和回复过程拉线端头与压缩弹簧不会干涉,进而避免了拉线端头与压缩弹簧碰撞产生异响,提高乘客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现有的绳轮式玻璃升降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绳轮式玻璃升降器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绳轮式玻璃升降器中拉线端头和压缩弹簧产生异响状况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拉线端头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0a-拉线端头;100b-拉线端头;110-抵持部;120-连接部;121-大直径段;122-小直径段;200-压缩弹簧;300-拉线;400-滑块;410-容纳槽;500-卷丝机构;600-滑轨。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公开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公开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公开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长度”、“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图1和图2所示的现有的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其用于固定车窗玻璃的滑块400上,沿升降方向开设有两个容纳槽410,每一容纳槽410中固定设置有一个压缩弹簧200,具体的,上方的容纳槽410中的压缩弹簧200的下端固定,下方的容纳槽410中的压缩弹簧200的上端固定,拉线300端部通过拉线端头100a与压缩弹簧200连接,在下降车窗玻璃过程,卷丝机构500拉动拉线300,带动上方的拉线端头100a向下运动,从而向下压缩上方的压缩弹簧200,进而带动滑块400沿滑轨600向下运动,从而使车窗玻璃下降;在上升车窗玻璃的过程,卷丝机构500反向拉动拉线300,带动下方的拉线端头100a向上运动,从而向上压缩下方的压缩弹簧200,进而带动滑块400沿滑轨600向上运动,从而使车窗玻璃上升。现有的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在使用过程中拉线端头100a和压缩弹簧200处容易产生异响,在润滑脂缺失的情况下尤为明显,经分析发现,如图3所示,现有的拉线端头100a穿设于压缩弹簧200中部分的直径远小于压缩弹簧200的内径,在升降过程中,容易受拉线300方向、压缩弹簧200变形等因素,造成拉线端头100a与压缩弹簧200不同轴的情况,在此情况下压缩弹簧200压缩和回复过程就会造成拉线端头100a与压缩弹簧200干涉,从而产生异响,在润滑脂缺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拉线端头,其特征在于,用于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其中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沿升降方向开设有两个容纳槽,每一所述容纳槽中固定设置有一个压缩弹簧,拉线一端绕设于卷丝机构,另一端通过拉线端头与所述压缩弹簧连接;其中,所述拉线端头包括:抵持部及与抵持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抵持部用于抵持于压缩弹簧的第一端,所述连接部用于穿设于所述压缩弹簧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的一大直径段和一小直径段,所述大直径段与抵持部固定连接,所述大直径段与所述压缩弹簧间隙配合,用于对所述连接部限位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缩弹簧同轴;所述小直径段背离所述大直径段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拉线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拉线从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伸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线端头,其特征在于,用于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其中绳轮式玻璃升降器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沿升降方向开设有两个容纳槽,每一所述容纳槽中固定设置有一个压缩弹簧,拉线一端绕设于卷丝机构,另一端通过拉线端头与所述压缩弹簧连接;其中,所述拉线端头包括:抵持部及与抵持部固定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抵持部用于抵持于压缩弹簧的第一端,所述连接部用于穿设于所述压缩弹簧中;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连接的一大直径段和一小直径段,所述大直径段与抵持部固定连接,所述大直径段与所述压缩弹簧间隙配合,用于对所述连接部限位以使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压缩弹簧同轴;所述小直径段背离所述大直径段的一端用于与所述拉线固定连接,以使所述拉线从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伸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直径段的直径较所述压缩弹簧内径小0.1-0.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线端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直径段的长度大于所述压缩弹簧的螺距。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拉线端头,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化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