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煤矿井下运输的卡轨车轨道及道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677 阅读:4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实现双向运输,并且提高运输效率的一种用于煤矿井下运输的卡轨车轨道及道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轨道和拉绳,拉绳位于两根轨道间,轨道中段为双轨,活动轨由两背靠背的轨道紧固为一体,活动轨的铰支点设在两双轨道的内道相交处,活动轨的中部与液压千斤顶活塞杆铰接,轨道内设有分绳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巷道中进行货物运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煤矿井下运输的卡轨车轨道及道岔。技术背景卡轨车运输系统具有方便、快捷、运输量大等优点,然而受巷道空间的限 制,不能在巷道全程铺设双轨,这样造成卡轨车运输系统长期以来只能采用单 向运输方式,即运输货物只能单程往返,不能同时实现双向运输。特别是当运 输大型设备时,将长时间占用轨道,而不能同时运送材料,运输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双向运输,并且提高运输效率的卡 轨车轨道及道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包括轨道和拉绳,拉绳位于两根轨道间,轨道 中段为双轨,活动轨由两背靠背的轨道紧固为一体,活动轨的铰支点设在两双 轨道的内道相交处,活动轨的中部与液压千斤顶活塞杆铰接,轨道内设有分绳 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巷道局部设置双向轨,利用卡轨车道岔来实 现换道错车。卡轨车道岔中的活动轨,在液压千斤顶的推拉作用下,完成指定 的并轨和分轨动作。同时,轨道内设置的分绳轮,将有效地使拉绳始终保持在 轨道中间,保障并轨和分轨动作时不会产生误操作。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轨道4和拉绳3,拉绳3位于两根轨道4间,在 井下巷道局部地段,最好选在轨道4中段,将单轨改设为并列的双轨,双轨两 端分别相向弯曲,活动轨5由两背靠背的轨道4紧固为一体,活动轨5的铰支 点设在两双轨道4的内道相交处,活动轨5的中部与液压千斤顶2活塞杆铰接, 液压千斤顶2固定在埋入地层的基础上,轨道4内设有分绳轮1,特别是弯曲处 可多设分绳轮l,将拉绳3按要求设置在轨道4中间,防止脱绳出现故障。工作过程如下当两个方向同时运输货物时,卡轨车先分别在单轨上行驶,当卡轨 车到达双轨处时,操作液压千斤顶2工作,使活动轨5与需要行驶的双轨搭接, 卡轨车拐向该轨道4上。当卡轨车将要驶离双轨时,再次操作液压千斤顶2工 作,此时,液压千斤顶2朝相反方向运动,卡轨车转到单轨上行驶。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煤矿井下运输的卡轨车轨道及道岔,包括轨道(4)和拉绳(3),拉绳(3)位于两根轨道(4)间,其特征在于轨道(4)中段为双轨,活动轨(5)由两背靠背的轨道(4)紧固为一体,活动轨(5)的铰支点设在两双轨道(4)的内道相交处,活动轨(5)的中部与液压千斤顶(2)活塞杆铰接,轨道(4)内设有分绳轮(1)。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能实现双向运输,并且提高运输效率的一种用于煤矿井下运输的卡轨车轨道及道岔。本技术包括轨道和拉绳,拉绳位于两根轨道间,轨道中段为双轨,活动轨由两背靠背的轨道紧固为一体,活动轨的铰支点设在两双轨道的内道相交处,活动轨的中部与液压千斤顶活塞杆铰接,轨道内设有分绳轮。本技术主要用于煤矿井下巷道中进行货物运输。文档编号E01B23/02GK201128849SQ200720103019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9日专利技术者冀永秀, 吕成斌, 李建斌, 雅 王, 王占洲, 王玉林, 矫林岳, 秦卫斌, 纪桂林, 肖亚宁, 田 苗, 赵金风, 郭建宏 申请人: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漳村煤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煤矿井下运输的卡轨车轨道及道岔,包括轨道(4)和拉绳(3),拉绳(3)位于两根轨道(4)间,其特征在于:轨道(4)中段为双轨,活动轨(5)由两背靠背的轨道(4)紧固为一体,活动轨(5)的铰支点设在两双轨道(4)的内道相交处,活动轨(5)的中部与液压千斤顶(2)活塞杆铰接,轨道(4)内设有分绳轮(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亚宁矫林岳王占洲冀永秀苗田郭建宏王玉林李建斌纪桂林吕成斌赵金风王雅秦卫斌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潞安环保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漳村煤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4[中国|山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