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及蓄电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55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及蓄电设备。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1)构成如下:包含由耐热性树脂膜形成的基材层(2)、作为内侧层的密封层(3)、和配置在基材层(2)与密封层(3)之间的金属箔层(4),构成基材层的耐热性树脂膜是杨氏模量为2.5GPa~4.5GPa的耐热性树脂膜,基材层(2)的厚度为金属箔层(4)的厚度的1.5倍~3.0倍。通过该构成,能够提供即使受到弯折等也不会在外包装材料中产生针孔、裂纹等的耐弯曲性优异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及蓄电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设备的电池、电容器、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夜间电力的蓄电用途的电池、电容器等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以及利用该外包装材料进行了外包装的蓄电设备。
技术介绍
近年来,用于使IC卡、信用卡等卡中保存各种信息的技术正在不断发展。为了对这样的信息量多的卡内的信息进行交换,需要大量电力。目前,使用RFID标签等利用磁通量的装置,但无法得到充分的电量。为了对信息量多的卡内的信息进行交换,需要能够获得充分电量的薄型电池。为了制备薄型电池,因为要求薄型化所以不能使用金属罐等厚的外包装材料,另外,由于要求薄型化,故而配置于内部的电池元件(电极板、隔膜等)必需设计得很薄,通过上述薄型化,难以确保作为电池元件的充分的强度,存在这些电池元件的耐弯折性降低的问题。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搭载有薄型电池的电子设备,其通过规定薄型电池内部的集电体整体的厚度与搭载薄型电池的电子设备一方的厚度之间的关系,使得即使受到弯曲变形也不会在搭载电池中发生断线等功能降低的情况。即,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搭载有薄型电池的电子设备,其搭载有薄型电池,该薄型电池具有片状的电极组(该片状的电极组具有正极、负极及存在于所述正极与所述负极之间的电解质层)和密闭所述电极组的外包装体,所述电极组的厚度h、与从所述电极组的上表面至搭载有薄型电池的电子设备上表面为止的距离H1、从所述电极组下表面至搭载有薄型电池的电子设备下表面为止的距离H2满足10≤H1/h、且10≤H2/h的关系(参见专利文献的图6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6169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然而,上述现有技术是规定了薄型电池的集电体整体的厚度与所搭载的电子设备一方的厚度之间的关系以使得在弯曲变形时不产生由所搭载的薄型电池导致的功能降低的技术,并不是规定薄型电池本身的构成、结构来实现解决的技术。即,为了解决课题,存在对搭载电池的卡等电子设备一方的构成、结构产生限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技术背景而得到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使受到弯折等弯曲变形也不会在外包装材料中产生针孔、裂纹等的耐弯曲性优异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申请人针对电池等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本身的构成、结构进行设计,为了提供耐弯曲性优异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而进行了潜心研究,从而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手段。[1]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包含由耐热性树脂膜形成的基材层、作为内侧层的密封层、和配置在所述基材层与所述密封层之间的金属箔层,构成所述基材层的耐热性树脂膜是杨氏模量为2.5GPa~4.5GPa的耐热性树脂膜,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是所述金属箔层的厚度的1.5倍~3.0倍。[2]如前项[1]所述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金属箔层的厚度为5μm~35μm。[3]如前项[1]或[2]所述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其中,构成所述基材层的耐热性树脂膜为聚酯树脂膜。[4]如前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的厚度为70μm~120μm。[5]蓄电设备用外包装壳体,其是由前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的成型体形成的。[6]蓄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蓄电设备主体部;和外包装部件,所述外包装部件是由前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及/或前项[5]所述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壳体形成的,所述蓄电设备主体部用所述外包装部件进行外包装。专利技术效果[1]的专利技术中,作为构成基材层的耐热性树脂膜使用杨氏模量为2.5GPa~4.5GPa的耐热性树脂膜,因此能够提供耐弯折性等耐弯曲性(弯曲恢复力)优异、即使受到弯折等在外包装材料中也不产生针孔、裂纹等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另外,由于构成基材层的耐热性树脂膜的杨氏模量为4.5GPa以下,所以作为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能够确保良好的成型性。另外,由于基材层的厚度为金属箔层的厚度的1.5倍~3.0倍,所以能够提供即使是外包装材料的厚度薄的构成(例如60μm~90μm的厚度)、耐弯折性等耐弯曲性(弯曲恢复力)也优异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另外,该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的穿刺强度等机械强度(物理强度)也优异。[2]的专利技术中,由于金属箔层的厚度为5μm~35μm,所以能够提供耐弯折性等耐弯曲性(弯曲恢复力)更优异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3]的专利技术中,能够提供耐水性等耐气候性优异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4]的专利技术中,能够使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的热密封性(热封性)提高。[5]的专利技术中,能够提供耐弯折性等耐弯曲性(弯曲恢复力)优异、即使受到弯折等在外包装材料中也不会产生针孔、裂纹等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壳体。另外,即使是外包装壳体的厚度薄的构成(例如60μm~90μm的厚度),耐弯折性等耐弯曲性(弯曲恢复力)也优异。另外,该外包装壳体的穿刺强度等机械强度(物理强度)也优异。[6]的专利技术中,由于用耐弯折性等耐弯曲性(弯曲恢复力)优异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进行外包装,所以能够提供即使受到弯折等在外包装材料中也不会产生针孔、裂纹等的蓄电设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2是表示使用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构成的蓄电设备的一实施方式的剖面图。符号说明1...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2...基材层(外侧层)3...密封层(内侧层)4...金属箔层20...蓄电设备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1的一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该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1被用于锂离子二次电池壳体用途。即,对于上述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1而言,例如可供于深拉深成型、胀形成型等成型从而作为二次电池的壳体等而使用。上述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1具有如下构成:在金属箔层4的一个面上经由第一粘接剂层5而将耐热性树脂膜层(外侧层;基材层)2进行层合一体化,并且在上述金属箔层4的另一个面上经由第二粘接剂层6将热熔接性树脂层(内侧层;密封层)3进行层合一体化。本专利技术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1的构成为:构成上述基材层2的耐热性树脂膜是杨氏模量为2.5GPa~4.5GPa的耐热性树脂膜,上述基材层2的厚度是上述金属箔层4的厚度的1.5倍~3.0倍。本专利技术中,作为构成基材层2的耐热性树脂膜,使用杨氏模量为2.5GPa~4.5GPa的耐热性树脂膜,因此,能够提供耐弯折性等耐弯曲性(弯曲恢复力)优异、即使受到弯折、弯曲等在外包装材料中也不会产生针孔、裂纹等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因此,即使受到弯折、弯曲等,也能够防止蓄电设备的短路、漏液。另外,由于构成基材层2的耐热性树脂膜的杨氏模量为4.5GPa以下,所以在成型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1时能够确保良好的成型性。另外,由于基材层2的厚度为金属箔层4的厚度的1.5倍~3.0倍,所以能够提供即使是外包装材料的总厚度薄的构成(例如60μm~90μm的厚度)、耐弯折性等耐弯曲性(弯曲恢复力)也优异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1。如果构成上述基材层2的耐热性树脂膜的杨氏模量小于2.5GPa,则耐弯折性等耐弯曲性降低。另外,如果构成上述基材层2的耐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包含由耐热性树脂膜形成的基材层、作为内侧层的密封层、和配置在所述基材层与所述密封层之间的金属箔层,构成所述基材层的耐热性树脂膜是杨氏模量为2.5GPa~4.5GPa的耐热性树脂膜,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是所述金属箔层的厚度的1.5倍~3.0倍。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3.09 JP 2017-0448511.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包含由耐热性树脂膜形成的基材层、作为内侧层的密封层、和配置在所述基材层与所述密封层之间的金属箔层,构成所述基材层的耐热性树脂膜是杨氏模量为2.5GPa~4.5GPa的耐热性树脂膜,所述基材层的厚度是所述金属箔层的厚度的1.5倍~3.0倍。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设备用外包装材料,其中,所述金属箔层的厚度为5μm~35μm。3.如权利要求1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川北圭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昭和电工包装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