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包括壳身与壳盖,壳身内部设有若干个腔体,壳身侧壁上设有压力缓冲腔,压力缓冲腔外部设有若干根散热片,散热片嵌于壳身内,壳身右侧设有散热槽,散热槽为凹槽结构,散热片设于散热槽外部并连接于散热槽侧壁两端,壳身上部设有卡槽,卡槽下部设有密封条安装槽,密封条安装槽内设有密封条,卡槽上部端口设有凸台,壳盖设于壳身上部,壳盖内侧壁上设有斜槽,斜槽与凸台为相互配合的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简单可靠,可承受的内部压力高,壳身使用稳定,散热性好,密封性优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
本技术涉及蓄电池配件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
技术介绍
蓄电池是一种能够用充电的方式使内部活性物质再生,把电能储存为化学能;需要放电时再次把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电池,蓄电池的外壳是用来盛放电解液和极板组的一种用于蓄电池的配件。蓄电池内部会进行化学反应来实现化学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进行化学能反应的蓄电池内部会产生化学气体,从而使得蓄电池内部压力升高,传统蓄电池外壳只是单单的采用一层外壳来盛放蓄电池和承受蓄电池内部的压力,这样的结构由于无法对内部压力进行一个缓解和缓冲,在蓄电池内部压力到达临界值时很容易发生蓄电池爆裂的情况,可承受的内部压力较低,壳身使用稳定性较差,且传统蓄电池外壳密封时一般只在壳盖和壳身之间加装密封条来实现蓄电池的密封,这样的结构无法有效的避免电解液对密封条的腐蚀,导致蓄电池在长久使用中会由于密封条的腐蚀而造成漏液的现象,使用寿命较差,蓄电池的散热问题也是一直以来需要解决和改进的地方,传统蓄电池常常会因为安装环境较差,周边环境温度过高而导致充电时蓄电池温度超过设计的临界值,在高温下充放电会严重影响蓄电池的使用寿命,使蓄电池受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背景,本技术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结构设计简单可靠,可承受的内部压力高,壳身使用稳定,散热性好,密封性优良。为了实现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包括壳身与壳盖,所述壳身内部设有若干个腔体,所述壳身侧壁上设有压力缓冲腔,所述压力缓冲腔外部设有若干根散热片,所述散热片嵌于壳身内,所述壳身右侧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为凹槽结构,所述散热片设于散热槽外部并连接于散热槽侧壁两端,所述壳身上部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下部设有密封条安装槽,所述密封条安装槽内设有密封条,所述卡槽上部端口设有凸台,所述壳盖设于壳身上部,所述壳盖内侧壁上设有斜槽,所述斜槽与凸台为相互配合的结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散热片采用铝合金材质,厚度为0.5cm~0.8cm,外部涂有散热硅胶。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壳身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可以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力缓冲腔与壳身内侧壁之间距离为2cm~4cm。综上所述,本技术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采用设于壳身内部的腔体来盛放电解液和电极组,壳身侧壁上的压力缓冲腔来对本技术内部的压力进行缓冲和缓解,压力缓冲腔外部的散热片来对本技术进行整体的散热和防止局部过热,并采用密封条来进行内部密封,斜槽与凸台相互配合来防止电解液对密封条的腐蚀的结构,结构设计简单可靠,壳身侧壁上设有压力缓冲腔,压力缓冲腔与壳身内侧壁之间距离为2cm~4cm,在壳身侧壁上设置压力缓冲腔,当本技术内部压力过大,甚至到达临界值时,压力缓冲腔能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防止内部压力直接作用在外壳上而导致外壳变形、爆裂,压力缓冲腔与壳身内侧壁之间距离为2cm~4cm,保证压力缓冲腔与壳身内侧壁之间有足够的韧性和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壳身所能承受的内部压力,压力缓冲腔外部设有若干根散热片,散热片嵌于壳身内,壳身右侧设有散热槽,散热槽为凹槽结构,散热片设于散热槽外部并连接于散热槽侧壁两端,在压力缓冲腔外部设置若干根散热片,并在壳身右侧设置散热槽,散热槽为凹槽结构,并将散热片连接于散热槽的部分设于散热槽外部并连接于散热槽侧壁两端,散热片将壳身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并在散热槽将热量导出外部,散热片均匀分布于壳身上下,有效避免了壳身局部过热的情况发生,壳身上部设有卡槽,卡槽下部设有密封条安装槽,密封条安装槽内设有密封条,卡槽上部端口设有凸台,壳盖设于壳身上部,壳盖内侧壁上设有斜槽,斜槽与凸台为相互配合的结构,在密封条安装槽内设置密封条,并在卡槽上部端口设置凸台,壳盖内侧壁上设置斜槽,斜槽与凸台为相互配合的结构,当壳盖与壳身合在一起时,斜槽与凸台相互贴合在一起,在保证了本技术密封性的同时有效防止了电解液接触到密封条而导致密封条腐蚀的情况发生,密封性优良。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或者优选地描述,其中,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的壳盖与卡槽局部连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考附图1至附图3对本技术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做进一步说明:本技术中所涉及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包括壳身1与壳盖2,所述壳身1外侧壁上设有若干个加强筋12,所述壳身1内部设有若干个腔体3,所述壳身1侧壁上设有压力缓冲腔4,所述压力缓冲腔4与壳身1内侧壁之间距离为2cm~4cm,所述压力缓冲腔4外部设有若干根散热片5,所述散热片5采用铝合金材质,厚度为0.5cm~0.8cm,外部涂有散热硅胶,所述散热片5嵌于壳身1内,所述壳身1右侧设有散热槽6,所述散热槽6为凹槽结构,所述散热片5设于散热槽6外部并连接于散热槽6侧壁两端,所述壳身1上部设有卡槽7,所述卡槽7下部设有密封条安装槽8,所述密封条安装槽8内设有密封条9,所述卡槽7上部端口设有凸台10,所述壳盖2设于壳身1上部,所述壳盖2内侧壁上设有斜槽11,所述斜槽11与凸台10为相互配合的结构。本技术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采用设于壳身1内部的腔体3来盛放电解液和电极组,壳身1侧壁上的压力缓冲腔4来对本技术内部的压力进行缓冲和缓解,压力缓冲腔4外部的散热片5来对本技术进行整体的散热和防止局部过热,并采用密封条9来进行内部密封,斜槽11与凸台10相互配合来防止电解液对密封条9的腐蚀的结构,结构设计简单可靠,壳身1侧壁上设有压力缓冲腔4,压力缓冲腔4与壳身1内侧壁之间距离为2cm~4cm,在壳身1侧壁上设置压力缓冲腔4,当本技术内部压力过大,甚至到达临界值时,压力缓冲腔4能起到缓冲压力的作用,防止内部压力直接作用在壳身1上而导致壳身1变形、爆裂,压力缓冲腔4与壳身1内侧壁之间距离为2cm~4cm,保证压力缓冲腔4与壳身1内侧壁之间有足够的韧性和结构强度,进一步提高壳身1所能承受的内部压力,压力缓冲腔4外部设有若干根散热片5,散热片5嵌于壳身1内,壳身1右侧设有散热槽6,散热槽6为凹槽结构,散热片5设于散热槽6外部并连接于散热槽6侧壁两端,在压力缓冲腔4外部设置散热片5,并在壳身1右侧设置散热槽6,散热槽6为凹槽结构,并将散热片5连接于散热槽6的部分设于散热槽6外部并连接于散热槽6侧壁两端,散热片5将壳身1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收集,并在散热槽6将热量导出外部,散热片5均匀分布于壳身1上下,有效避免了壳身1局部过热的情况发生,壳身1上部设有卡槽7,卡槽7下部设有密封条安装槽8,密封条安装槽8内设有密封条9,卡槽7上部端口设有凸台10,壳盖2设于壳身1上部,壳盖2内侧壁上设有斜槽11,斜槽11与凸台10为相互配合的结构,在密封条安装槽8内设置密封条9,并在卡槽7上部端口设置凸台10,壳盖2内侧壁上设置斜槽11,斜槽11与凸台10为相互配合的结构,当壳盖2与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包括壳身(1)与壳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身(1)内部设有若干个腔体(3),所述壳身(1)侧壁上设有压力缓冲腔(4),所述压力缓冲腔(4)外部设有若干根散热片(5),所述散热片(5)嵌于壳身(1)内,所述壳身(1)右侧设有散热槽(6),所述散热槽(6)为凹槽结构,所述散热片(5)设于散热槽(6)外部并连接于散热槽(6)侧壁两端,所述壳身(1)上部设有卡槽(7),所述卡槽(7)下部设有密封条安装槽(8),所述密封条安装槽(8)内设有密封条(9),所述卡槽(7)上部端口设有凸台(10),所述壳盖(2)设于壳身(1)上部,所述壳盖(2)内侧壁上设有斜槽(11),所述斜槽(11)与凸台(10)为相互配合的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蓄电池的新型外壳,包括壳身(1)与壳盖(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身(1)内部设有若干个腔体(3),所述壳身(1)侧壁上设有压力缓冲腔(4),所述压力缓冲腔(4)外部设有若干根散热片(5),所述散热片(5)嵌于壳身(1)内,所述壳身(1)右侧设有散热槽(6),所述散热槽(6)为凹槽结构,所述散热片(5)设于散热槽(6)外部并连接于散热槽(6)侧壁两端,所述壳身(1)上部设有卡槽(7),所述卡槽(7)下部设有密封条安装槽(8),所述密封条安装槽(8)内设有密封条(9),所述卡槽(7)上部端口设有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抱娣,徐亚鑫,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长广浩天电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