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5665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7:05
本申请涉及电池模组。电池模组包括外封装袋,所述外封装袋由片材折叠而成并形成容纳电池单元的容纳空间,所述外封装袋的顶部开设有供极柱穿过的极柱孔和与防爆阀对应的通孔,所述片材设置为层叠结构,其至少包括三层,最外侧的两层分别为绝缘层,中间至少包括一层金属层。该方案在保证电池模组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该外封装袋可以降低水汽渗入电池单元的风险,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模组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通常情况下,不需要在电池模组的外部进行密封性包装,电池模组直接暴露在空气中。然而,在潮湿的环境中,电池模组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易渗水,这使得电池模组存在安全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能够降低电池模组的风险。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外封装袋,所述外封装袋由片材折叠而成并形成容纳电池单元的容纳空间,所述外封装袋的顶部开设有供极柱穿过的极柱孔和与防爆阀对应的通孔,所述片材设置为层叠结构,其至少包括三层,最外侧的两层分别为绝缘层,中间至少包括一层金属层。可选地,在所述极柱孔和所述通孔的外轮廓的边缘处,所述外封装袋具有与所述电池单元热封的热封区域。可选地,所述片材折叠后具有第一相接部位,所述第一相接部位设置于所述外封装袋的底部,所述底部与所述顶部位置相对,在所述第一相接部位处,所述片材的两个端部热封连接。可选地,所述片材折叠后具有第一相接部位,所述第一相接部位设置于所述外封装袋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顶部相邻,在所述第一相接部位处,所述片材的两个端部热封连接。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相接部位处,所述片材的两个端部中,一者的内表面与另一者的外表面热封连接。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相接部位处,所述片材的两个端部的内表面热封连接。可选地,所述片材的两个端部热封后形成的热封边向一侧折叠。可选地,所述片材折叠后还具有第二相接部位,所述第二相接部位设置于所述外封装袋的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所述第一侧部或第二侧部分别与所述顶部和所述底部相邻,在所述第二相接部位处,所述片材的端部热封连接。可选地,所述片材折叠后还具有第二相接部位,所述第二相接部位设置于所述外封装袋的第二侧部,所述第二侧部分别与所述顶部和所述第一侧部相邻,在所述第二相接部位处,所述片材的端部热封连接。可选地,所述第二相接部位的两端呈角状结构,所述角状结构向一侧折叠。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其中,该电池模组包括外封装袋,外封装袋由片材折叠而成,其内部具有容纳空间,用来容纳电池单元,外封装袋开设有极柱孔和通孔,电池单元的极柱从极柱孔中穿出,并且,通孔可以用来避让电池单元的防爆阀,由此可知,在保证电池模组正常工作的情况下,该外封装袋可以降低水汽渗入电池单元的风险,提高电池模组的安全性。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片材开设极柱孔和通孔的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片材折叠后形成第一相接部位时热封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部位的放大视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片材折叠后形成另一种第一相接部位时热封的示意图;图6为图5中B部位的放大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片材上开设极柱孔和通孔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又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电池模组;10-电池单元;20-外封装袋;200-极柱孔;202-通孔;204-第一相接部位;206-第二相接部位;2060-端部;208-第一侧部;210-第二侧部;20’-片材;200’-端部。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注意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如图1所示,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100,该电池模组100包括电池单元10和用来封装电池单元10的外封装袋20。其中,外封装袋20由一体式结构的片材20’折叠而成(可参考图2),折叠后的外封装袋20具有容纳空间,以将电池单元10包裹在内,外封装袋20可以降低电池模组100渗水的风险,提高其安全性。具体而言,该片材20’为层叠结构,其至少包括三层,其中,位于最外层的上下两个表面为绝缘层,上下两表面之间的中间层包括至少一层金属层。根据一个实施例,金属层可以选用铝层,绝缘层可以选用聚丙烯层或尼龙层,但不仅限于此。外封装袋20具有隔绝水汽的特性,以便达到密封的目的。外封装袋20的顶部开设有极柱孔200和通孔202,电池单元10的极柱可以从极柱孔200中伸出,以便和外部导电端子连接,通孔202可以用来避让电池单元10的防爆阀,以确保电池模组100的安全。极柱孔200和通孔202可以通过冲压的方式冲制而成,但不仅限于此。根据以上的描述可知,在保证电池模组100可以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外封装袋20可以降低电池模组100渗水的风险,提高安全性。用外封装袋20包裹电池单元10后,外封装袋20具有与电池单元10基本相同的外形,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电池单元10为长方体,外封装袋20则可以相应地折叠成长方体。请继续参考图1,作为片材,折叠后形成的外封装袋20折叠后具有第一相接部位204,第一相接部位204可以设置于外封装袋20的底部,该底部与极柱孔200和通孔202所在的顶部位置相对,在第一相接部位204处,片材20’的两个端部连接在一起,并且,可以采用热封的方式将两个端部热封,由于热封时,是片材20’的两个绝缘层热熔后熔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提高热封装袋20连接的可靠性,进而加强热封装袋20的密封性。一种实施例,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相接部位204处,片材20’的两个端部200’可以搭接在一起,也就是说,其中一个端部200’压设于另一个端部200’,即,一者的内表面与另一者的外表面相接触,此时,两表面均为绝缘层,两绝缘层可以进一步采用热封连接。可选择的,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至图6所示,在第一相接部位204处,还可以设置片材20’的两个端部200’的内表面相接触,两表面均为绝缘层,且两绝缘层热封连接。进一步,在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在第一相接部位204处形成的热封边向一侧折叠,折叠后贴附于外封装袋20的表面,而不是直立着,这样可以节省电池模组100占用的空间(可参考图7)。上述各实施例均可以使得外封装袋20可靠连接,以保证外封装袋20的密封性。还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相接部位204不仅限于采用热封的方式接合在一起,还可以采用超声波焊接等方式相固定。请再次参考图1,外封装袋20折叠后还具有第二相接部位206,第二相接部位206设置于外封装袋20的侧部。对于长方体结构的外封装袋20而言,外封装袋20包括四个侧部,也就是长方体的四个侧面,四个侧面两两相对设置,且均为长方形。这里,将长度尺寸较大的侧部定义为第一侧部208,长度尺寸较小的侧部定义为第二侧部210。此实施例中,第二相接部位206设置于第二侧部210,第二侧部210分别与顶部和底部相邻。可选择的,在第二相接部位206处,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封装袋,所述外封装袋由片材折叠而成并形成容纳电池单元的容纳空间,所述外封装袋的顶部开设有供极柱穿过的极柱孔和与防爆阀对应的通孔,所述片材设置为层叠结构,其至少包括三层,最外侧的两层分别为绝缘层,中间至少包括一层金属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封装袋,所述外封装袋由片材折叠而成并形成容纳电池单元的容纳空间,所述外封装袋的顶部开设有供极柱穿过的极柱孔和与防爆阀对应的通孔,所述片材设置为层叠结构,其至少包括三层,最外侧的两层分别为绝缘层,中间至少包括一层金属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极柱孔和所述通孔的外轮廓的边缘处,所述外封装袋具有与所述电池单元热封的热封区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折叠后具有第一相接部位,所述第一相接部位设置于所述外封装袋的底部,所述底部与所述顶部位置相对,在所述第一相接部位处,所述片材的两个端部热封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片材折叠后具有第一相接部位,所述第一相接部位设置于所述外封装袋的第一侧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顶部相邻,在所述第一相接部位处,所述片材的两个端部热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电池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聂世清王志辉李国栋朱涛声赵丰刚
申请(专利权)人: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