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窝吸能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9023340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6 19: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被动安全防护装置的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蜂窝吸能装置,包括用于抵御车辆撞击的壳体,填充于壳体内的用于吸收车辆的撞击能量的蜂窝元件,以及可压缩穿设于蜂窝元件中的用于引导蜂窝元件叠缩的导向管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了可被压缩的导向管组作为蜂窝吸能装置的导向结构,当车辆发生正面碰撞时,导向管组的长度因被挤压而缩短,无需在蜂窝吸能装置的后侧预留相当于导向管组初始长度的后退距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车辆发生碰撞时,蜂窝吸能装置中导向管的后退行程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降低了安装蜂窝吸能装置所需的体积,提高了车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蜂窝吸能装置
本技术属于被动安全防护装置的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蜂窝吸能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车辆首尾两端安装蜂窝吸能装置,被视为交通工具,特别是轨道交通工具被动安全防护的重要措施之一。传统的蜂窝吸能装置一般是采用金属薄片制成的外壳将蜂窝结构包裹起来,以此起到支撑和定型的作用;但是,当车辆发生碰撞时,金属薄片制成的外壳容易在冲击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对内部的蜂窝结构产生破坏,导致蜂窝结构在其纵向延伸的方向上不能正常压缩,而且为了引导蜂窝结构沿纵向叠缩变形,一般在蜂窝结构内部设置有导向管,导向管的长度跟蜂窝的长度一致,导向管后退的空间即为蜂窝吸能装置的吸能行程,这样车辆的首尾两端必须预留二倍于蜂窝吸能装置长度的安装空间,导致蜂窝吸能装置占用空间过大,影响车辆内部空间的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蜂窝吸能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辆发生碰撞时,蜂窝吸能装置中导向管的后退行程占用空间大的技术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蜂窝吸能装置,包括用于抵御车辆撞击的壳体,填充于所述壳体内的用于吸收所述车辆的撞击能量的蜂窝元件,以及可压缩穿设于所述蜂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蜂窝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抵御车辆撞击的壳体,填充于所述壳体内的用于吸收所述车辆的撞击能量的蜂窝元件,以及可压缩穿设于所述蜂窝元件中的用于引导所述蜂窝元件叠缩的导向管组。

【技术特征摘要】
1.蜂窝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抵御车辆撞击的壳体,填充于所述壳体内的用于吸收所述车辆的撞击能量的蜂窝元件,以及可压缩穿设于所述蜂窝元件中的用于引导所述蜂窝元件叠缩的导向管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组包括第一导向管及与所述第一导向管套接的第二导向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蜂窝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管组还包括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管和所述第二导向管上的销钉。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蜂窝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管的管壁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导向管的管壁厚度。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蜂窝吸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一导向管和所述第二导向管均为直柱体,且所述壳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保君黄科褚凌慧曹杨军刘洪涛唐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乾行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