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进武专利>正文

液压起拔道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2075 阅读:1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铁道线路的手动液压起拨道器,为了提供一种适用于各种重轨,其中包括国际上100kg/m大型重轨及各重轨的板结道床和我国铁路已将60kg/m重轨道叉组群由木枕开始换成混凝土轨枕,总重由20吨增加到42吨。我国铁路上所有的液压起拨道器都干不动。提供由铰接于A、B、C、D、F五点,活动底座、固定底座、摇杆与工作缸不移动件上的缸座组成的后活动底座,拨杆等组成的机构为一直杆的一半作为平面六连杆的一个边杆的五铰点机构的液压起拨道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铁道线路的手动液压起拨道机械.机车车辆在线路轨道上运行时,对线路产生垂直和水平方向的作用力,在这两个力的作用下使轨道在垂直、水平方向发生位移,从而增加了列车的不安全度,影响行车速度.为恢复线路轨道原来的几何位置,一般通过起拨道作业来完成这一任务.中国专利CN85105828公开了一种由底盘、拨杆和工作缸等组成的平面三铰点四连杆机构.这种机具最大不足之处,(1)初始起道力小.(2)初始拨道力小.(3)初始起与拨比不合理.所以只能适用于43kg/M.50kg/M钢轨起拨道作业,对板结道床或重轨作业除劳动强度大之外,由机具负荷过大造成大批破损.中国专利CN88104478A由活动底座与固定底座互相铰接,活动底座与拨杆铰接,拨杆的另一端与工作缸的移动件铰接工作缸的不移动件与固定底座的另一端铰接,使固定底座、活动底座、拨杆、工作缸的移动件和工作缸的不移动件构成平面四铰点五连杆机构.采用平面四铰点五连杆机构,当起拨道器初始加力时,活动底座与拨杆铰接,由于活动底座面积小,单位面积上受力大,而固定底座面积大,而单位面积上受力小,所以活动底座下沉快.在这过程中实际上增大了α角,也就是增大了初始起拨道力.这种适用于轻重轨起拨道作业,但对于重轨板结道床劳动强度仍然很大,特别对我国最近60kg/M道叉组群由木枕换上了混凝土轨枕,总重由木枕的20吨换上混凝土轨枕提高到42吨.所以这种平面四铰点五连杆机构也起拨不动.为解决上述急需生产关键提出本题.本专利技术具有互相铰接的活动底座和固定底座,并在固定底座中部铰接一个摇杆,而摇杆的另一端与工作缸不移动件的缸座铰接,而拨杆的这一端与活动底座铰接另一端与工作缸的移动件铰接,由于采用了上述机构,即形成直杆的一半作为平面六连杆的一个边杆的五铰点机构.此机构工作时由于固定底座面积大,而活动底座面积小,其后端的摇杆和缸座铰接组成的活动底座面积更小.所以当受力后,两端的活动底座由于面积小而单位面积上受力大,工作时先下沉.则使α增大到α1,α2增大到α12(图5)通过计算可以看出直杆的一半作为平面六连杆的一个边杆的五铰点机构的α增值倍数,大于平面四铰点五连杆机构.于是可知产生的初始起拨道力也比平面四铰点五连杆机构产生的初始起拨道力大.达到了本专利技术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 结构2为本专利技术 工作原理3为本专利技术 作业瞬间结构状态示意4为本专利技术 初始起拨道时结构状态示意5为本专利技术 初始起拨道时理论结构状态示意图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用销轴1铰接于A点的活动底座2和固定底座3,在铰点A处的固定底座3的下部具有限制活动底座2,与固定底座3的相对转角的止推面4,止推面4与垂直平面的夹角为2°-14°,最佳为7°10′.活动底座2的另一端用销轴与拨杆6铰接于B点,拨杆6的另一端用销轴7与工作缸8的移动件9铰接于C点,工作缸8的不移动件10用销轴11与摇杆28的一端铰接在缸座上的D点,摇杆28的另一端用铰接在固定底座3上的销轴30上.摇杆摆角范围10°-25°,最佳为14°.铰接在A.B.C.D.F五铰点的固定底座3,活动底座2,拨杆6,工作缸8的移动件9和工作缸不移动件10的缸座与摇杆28构成的.即一直杆的一半作为平面六连杆的一个边杆的五铰点机构.其参数如下AB BC CD始CD终BD FD AE30-300 200-270 205-285 310-440 400-600 40-200 270-500一直杆的一半作为平面六连杆的一个边杆的五铰点机构的最佳参数为AB BC CD始CD终BD FD AE150 215 280 420 440 120 340拨杆6与工作缸的移动件9铰接于C点的销轴7上直接安装或经滚针轴承12安装有起拨道轮13,在工作缸8的不移动件10点安装有容纳偏心轮操纵的快速回油阀14(图2)四个单向阀15,溢流阀16及形成油路的阀体17,在阀体17上装有油箱18和置于油箱18内双柱塞泵19,快速回油阀14位于工作缸8相通的油路上,溢流阀16位于双柱塞泵19与工作缸8相通的单向阀15工作缸8之间的油路上,溢流阀16的标定压力为320cgt/cm2,中部与手柄套20连接的摇臂21的两端经连杆与双柱塞泵19的柱塞22、23铰接连结,亦可经装在柱塞泵19的柱塞22、23上的摇臂21两端的滑槽24、25的内滑动的滑块26、27与双柱塞泵19的柱塞22、23构成滑动副连结.调整作业时,将液压起拨道器插入轨底,将手柄插入手柄套20,并搬动手柄,使双柱塞泵19产生高压油并进入工作缸8,使工作缸8的移动件9伸出,工作缸10和拨杆6向相反方向转动,处于铰点C的起拨道轮13随之产生上升趋势顶住钢轨受力,该力经拨杆6及工作缸8传递至活动底座2及固定底座3的B.D铰点端,并使两端的活动底座2,28绕固定底座A,F铰点向下转动,处于铰点C的起拨道轮13随之产生上升趋势顶住钢轨受力.并导致∠C′B′D′>∠CBD(图3.5)∠C′D′B′>∠CDB,即增大了起道作业时的初始起拨道力及降低了拨道作业时的起拨道比不合理现象.当活动底座与止推面4接触时,和摇杆28与止推面29接触时,起拨道轮13,随工作缸8的移动件9的伸长而沿着以B为圆心,拨杆6长度为半径的圆弧轨迹运动,产生垂直和水平位移.在起道作业时,使起拨道轮13轴心线伸入轨底边缘,作业过程中起拨道轮13的水平位移是起拨道轮13沿轨底滚动,垂直移动则抬起钢轨即为起道.在拨道作业时,使起拨道轮13轴心线在轨底边缘外卡在轨底侧部其水平位移即为拨道.本专利技术在我国铁路现行正线上的内外侧作业时均不侵入限界,作业时不破坏道床正常工作状态.适合我国铁路24小时不停的运行需要.权利要求1.一种由活动底座,摇杆与工作缸不移动件上的缸座组成的活动底座、固定底座、拨杆、工作缸、油箱、阀体和双柱塞泵组成的用于铁路线路的手动液压起拨道器。拨杆与工作缸移动件铰接于C点,并在铰接点C处具有可置于轨底或轨侧的起道轮,拨杆的另一端和活动底座铰接于B点,工作缸不移动件的缸座与摇杆铰接于D点,摇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底座中部铰接于F,活动底座与固定底座铰接于A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由彼此铰接的活动底座和固定底座组成,使铰接于A.B.C.D.F五点的固定底座、活动底座、拨杆、工作缸移动件和工作缸的不移动件构成的一直杆的一半作为六连杆一个边杆的五铰点机构。在铰点A处的固定底座的下部具有限制活动底座与固定底座相对转动角的止推面(图1.4.29)。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起拨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直杆的一半作为平面六连杆的一个连杆的五铰点机构参数为AB BC CD始CD终BD FD AE30-300 200-270 205-285 300-440 400-600 40-200 270-500(1)前活动底座的推面与固定底座的止推面.(图1.4)夹角范围为2°-14°.(2)摇杆的摆角始边及到止推面(图1.29)其摆角范围为10°-25°.3.按照权利要求1.2所述的液压起拨道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直杆的一半作为平面六连杆的一个边杆的五铰点机构的最佳参数为 AB BC CD始CD终DB FD AE150 215 280 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活动底座,摇杆与工作缸不移动件上的缸座组成的活动底座、固定底座、拨杆、工作缸、油箱、阀体和双柱塞泵组成的用于铁路线路的手动液压起拨道器。拨杆与工作缸移动件铰接于C点,并在铰接点C处具有可置于轨底或轨侧的起道轮,拨杆的另一端和活动底座铰接于B点,工作缸不移动件的缸座与摇杆铰接于D点,摇杆的另一端与固定底座中部铰接于F,活动底座与固定底座铰接于A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由彼此铰接的活动底座和固定底座组成,使铰接于A.B.C.D.F五点的固定底座、活动底座、拨杆、工作缸移动件和工作缸的不移动件构成的一直杆的一半作为六连杆一个边杆的五铰点机构。在铰点A处的固定底座的下部具有限制活动底座与固定底座相对转动角的止推面(图1.4.2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进武何书静
申请(专利权)人:王进武何书静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