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通道变掺杂LDMOS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5606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7: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通道变掺杂LDMOS器件,该器件包括P型衬底,P型衬底中形成有相邻的深N阱和P阱,深N阱的顶部形成多段深度相同且相互间隔的P型帽层,在多段P型帽层下方的深N阱中形成有至少一层注入埋层,深N阱远离P阱的一侧形成有N+漏极,P阱上形成有N+源极和P+源极,在深N阱与P阱交界区域上方的P型衬底上形成有多晶硅栅,多晶硅栅与深N阱和P阱绝缘隔离,其中,注入埋层包括由上至下的N型埋层和P型埋层,多段P型帽层的掺杂浓度互不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在同样击穿电压前提下,获得更低的比导通电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通道变掺杂LDMOS器件
本技术涉及半导体
,尤其是一种双通道变掺杂LDMOS器件。
技术介绍
横向高压DMOS(LDMOS,LaterallyDiffusedMetalOxideSemiconductor,横向扩散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广泛应用于AC-DC电源管理、LED驱动和马达驱动芯片中。LDMOS器件要获得高的击穿电压,通常要增大比导通电阻(导通电阻×面积),但这两个参数之间是矛盾的。现有的LDMOS器件主要采用降低表面电场(RESURF)技术,来减小因增加击穿电压而导致的导通电阻增加幅度,其核心思想在于引入额外的P型层次来辅助耗尽N型导电区(漂移区),使得N型漂移区可以用于更高的浓度,从而获得更低的比导通电阻。但是,由于P型层次不易实现,因此传统的RESURF技术只能实现1倍(Single)RESURF、2倍(Double)RESURF和3倍(Triple)RESURF,即N型漂移区的上限浓度被限制在3×1012/cm2。电场分布只有两个电场峰值,离理想的矩形电场仍有差距。这样,在同样击穿电压下,LDMOS的比导通电阻仍然较大,限制了其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通道变掺杂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衬底,所述P型衬底中形成有相邻的深N阱和P阱,所述深N阱的顶部形成多段深度相同且相互间隔的P型帽层,在多段所述P型帽层下方的深N阱中形成有至少一层注入埋层,所述深N阱远离所述P阱的一侧形成有N+漏极,所述P阱上形成有N+源极和P+源极,在所述深N阱与P阱交界区域上方的所述P型衬底上形成有多晶硅栅,所述多晶硅栅与所述深N阱和P阱绝缘隔离,其中,所述注入埋层包括由上至下的N型埋层和P型埋层,多段所述P型帽层的掺杂浓度互不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通道变掺杂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包括P型衬底,所述P型衬底中形成有相邻的深N阱和P阱,所述深N阱的顶部形成多段深度相同且相互间隔的P型帽层,在多段所述P型帽层下方的深N阱中形成有至少一层注入埋层,所述深N阱远离所述P阱的一侧形成有N+漏极,所述P阱上形成有N+源极和P+源极,在所述深N阱与P阱交界区域上方的所述P型衬底上形成有多晶硅栅,所述多晶硅栅与所述深N阱和P阱绝缘隔离,其中,所述注入埋层包括由上至下的N型埋层和P型埋层,多段所述P型帽层的掺杂浓度互不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通道变掺杂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晶硅栅呈阶梯形,且所述多晶硅栅较高的一端位于所述深N阱上方,所述多晶硅栅较低的一端位于所述P阱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通道变掺杂LDMOS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P型衬底上还形成有绝缘介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焜姚尧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