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光谱变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3834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宽光谱变换器,能够适用于结构简明,能够广泛适于于各种应用环境。该宽光谱变换器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三棱柱,尺寸为纳米量级,等腰三棱柱的表面为金属材料,两个等腰三棱柱的尖端正对并保持间隙,尖端处的对等棱边组成的平面作为两个等腰三棱柱的对称面,待变换光谱激光的偏振方向在所述对称面内,且垂直于所述对等棱边,两个等腰三棱柱的结构参数满足并决定:待变换光谱激光同时辐照在临近间隙的两个等腰三棱柱尖端部分时,在金属表面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子,激子辐射光谱表现出与入射激光光谱的相应调制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宽光谱变换器
本申请属于纳米光子学
,具体涉及一种宽光谱变换器。
技术介绍
激光光谱变换技术一直是光学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其技术思路是,借助一些光学效应或光学过程以作用待变换光谱,实现光谱强度、频段、谱宽等参数的调制。纵观激光技术发展历程,最为常用的光学过程是基于光学晶体中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合频、差频过程。除了可用光学晶体种类极为有限这个限制因素之外,光学晶体中折射率色散特性也使得相位匹配成为该类光谱变换技术的固有技术难题。而当待变换光谱较宽时,传统的基于光学晶体非线性光学效应的光谱变换技术更显得无能为力。在宽光谱变换
,目前常采用的空芯充气光纤谱变换技术。该技术利用的是待变换激光与光纤中气体的非线性作用(主要是自相位调制效应),从而实现对激光光谱的变换。但该技术的缺点是,系统庞大、技术调节复杂。在一些对小型化、紧凑型具有苛刻要求的应用环境,该技术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宽光谱变换器,能够适用于结构简明,能够广泛适于于各种应用环境。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为:该宽光谱变换器结构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纳米量级等腰三棱柱,中间形成间隙区。当待变换光谱激光同时辐照在临近间隙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宽光谱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三棱柱,尺寸为纳米量级,等腰三棱柱的表面为金属材料,两个等腰三棱柱的尖端正对并保持间隙,尖端处的对等棱边组成的平面作为两个等腰三棱柱的对称面,待变换光谱激光的偏振方向在所述对称面内,且垂直于所述对等棱边;两个等腰三棱柱的尖端之间的间隙d为15~40nm,等腰三棱柱的厚度t为30~100nm,等腰三棱柱底面的底边b为30~100nm、底面的高h为20~300nm,具体结构参数满足并决定:待变换光谱激光同时辐照在临近间隙的两个等腰三棱柱尖端部分时,在金属表面激发表面等离子激子,激子辐射光谱表现出与入射激光光谱的相应调制效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光谱变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完全相同的等腰三棱柱,尺寸为纳米量级,等腰三棱柱的表面为金属材料,两个等腰三棱柱的尖端正对并保持间隙,尖端处的对等棱边组成的平面作为两个等腰三棱柱的对称面,待变换光谱激光的偏振方向在所述对称面内,且垂直于所述对等棱边;两个等腰三棱柱的尖端之间的间隙d为15~40nm,等腰三棱柱的厚度t为30~100nm,等腰三棱柱底面的底边b为30~100nm、底面的高h为20~300nm,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超白永林王屹山赵卫田进寿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