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接枝专利>正文

易于开收的多折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90019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易于开收的多折伞,由一杆体部上连设一伞骨部,该伞骨部的底缘另连设一以牵引部带动的掣动部,上述掣动部的内座环设有一嵌槽,令一压制弹簧的固定环设于其中,且以一装设有弹簧的活动块组设其中,并以一内按钮装设一弹簧定位于活动块中,复以一装置外按钮的按座定位于其中,且令一内套管插置于内座中,而该内套管连设有一卡板。(*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易于开收的多折伞。习用的雨伞的伞骨,其是以主伞骨的一端与顶套连结,另端与次伞骨连结,且以尾伞骨连结于次伞骨上,复令一副伞骨之一端连设于滑动套上,另端铆设于主伞骨上;而当使用者欲使用时,需推动该滑动套至抵卡一顶止片,以令整体伞骨结构可作撑开的动作,反之收合时,需先按压该顶止片使整个伞骨结构收合,然如此撑伞、收伞的使用动作不仅需以繁复的操作程序执行且极为费力,非为最佳的简易使用形态;且为令使用者得以简易地操作雨伞,并使之为最佳简易操控形态,且得以将之收折成最小、最不占收容空间的雨伞,所以就有人提出一种如台湾专利公告号352522号的四折等多折用自动开收伞,该结构的伞骨总成是由一顶骨枢连于伞中棒的上巢,令一下支骨枢连该顶骨,并以下巢滑合于伞中棒上,且中间骨藉一外弹性骨与外连接骨外连一尾骨,该中间骨内连接下支骨,并以一内连接骨连接该顶骨,与一内弹性骨连接于该下支骨与外连接骨之间,而令一控制装置的上滚轮旋设于中棒上部,并以一下滚轮旋设于下巢上,而以最上滚轮旋设于中棒顶部,以分别缠绕该控制装置的一拉索以构成一四折等多折用的自动开收伞的结构,然,如此的构成设置虽可达简易的开伞与收折成最小体积状,但因其需以至少两个以上的滚轮组作为滑动拉引,极易于拉动牵引时产生拉索缠绕打结的现象,致使因故障无法使用,且其控制装置内部的组成元件甚为繁多复杂,极易于使用时产生不确切的嵌卡,使之出现故障不易排除,加以因其构成组件繁多,所衍生出的制作、组装成本亦因此相对提高,故仍有作进一步改善的必要性。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于开收的多折伞,以简易的按压动作,即可使整个伞骨部向外撑开,而伞骨整体收折极为简易,毫不费力即可轻易收合,诚具经济实用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易于开收的多折伞,包括一具四杆体的杆体部上连设一由多数支伞骨连设的伞骨部,该伞骨部的底缘另连设一以牵引部带动的掣动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掣动部包括一内座,内座一端延伸出一延伸管,内座顶部内周缘环设有一嵌槽,以一压制弹簧的固定环装设于该嵌槽中,该固定环具有一内顶块,该固定环下方设一活动块,该活动块一端凸设出一凸块,另端镂设有一顶制孔,活动块下缘装设一弹簧,一内设按钮设有顶柱,顶柱上装设一弹簧定位于该顶制孔中,于该内座外套设一按座,按座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装设一外按钮,外按钮抵触该内按钮,一内套管插置于内座中,该内套管连设有一卡板。所述的易于开收的多折伞,其特征在于上述的牵引部是以第一线体之一端固结于伞骨部的顶套中,另端穿过滑动套的滚轮并经组设管的滑轮,且固结于一滑移体的穿柱上,而令第二线体之一端固结于子弹头的槽孔中,另端穿过搭接管的贯孔,并经滑移体的滑轮,穿回搭接管的贯孔中固结,并以一导管套接于其中,使子弹头顶持于导管的底缘面。所述的易于开收的多折伞,其特征在于上述的杆体部是以一连设有一顶套的第一杆体中套接一第二杆体,并以第一杆体的护缘紧配于第二杆体的卡缘,该第二杆体的卡缘另端护缘紧配于第三杆体的卡缘,而其另端护缘套置配合于第四杆体的卡缘,而令一压缩簧穿置于该杆体部的内部。所述的易于开收的多折伞,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座中另凸设出各一对称状的嵌凸条,且活动块的两侧缘另凹设有各一嵌弧。所述的易于开收的多折伞,其特征在于上述固定环的内顶块呈倾斜状,而供嵌卡于杆体部的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及第三杆体的卡制缺口。所述的易于开收的多折伞,其特征在于上述的外按钮上设有止滑纹。本技术的效果是综上所述,本技术易于开收的多折伞,是提供一种不仅开启收折极为简易方便,动作简易迅速,不易产生绕卷故障,且构成组件简单,制作装配的成本可大为降低,适合大量生产。为了对本技术能进一步的了解,以下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示详细说明如后附图的简单说明附图说明图1A为本技术的整体组合剖面示意图;图1B、1C是图1A的E、F部局部放大图;图2A为本技术的杆体部组合剖面图;图2B、2C、2D是图2A的A-A、B-B、C-C剖视图;图2E是图2A的D部局部放大图;图3A为本技术的的掣动部立体分解图;图3B为图3A的G部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掣动部组合剖面图;图5A为本技术开伞时的动作示意图;图5B、5C为图5A的J、K部局部放大图;图6A、6B为本技术按压掣动部一次的整体实施动作状态示意图;图7A为本技术收伞时的动作示意图;图7B、7C、7D是图7A的M、N、L部局部放大图;图8A、8B为本技术按压掣动部二次的整体实施动作状态示意图。本技术将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作进一步说明如下请参阅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整体组合剖面示意图,本技术易于开收的多折伞,是于一杆体部10上连设一伞骨部20,而于伞骨部20的底缘另连设一以牵引部30带动的掣动部40所组合构成,可供使用者作简易式的开启、收合整个伞体,且可有效地将其收折成最小状而不占空间,使之携行使用简易方便。结合参照图2,杆体部10,整体是由多数个中空杆体所套接构成,其是以一连设有一组设管15的中空六角状第一杆体11套接一中空圆状的第二杆体12,该组设管15中另设置有一滑轮151,并以第一杆体11的六角护缘111紧密配合于第二杆体12的六角状卡缘121,而该第二杆体12的卡缘121另端六角护缘122紧密配合于中空六角状的第三杆体13的六角状卡缘131,而其另端的六角护缘132紧密套置配合于中空圆状的第四杆体14的六角状卡缘141,令一压缩簧16穿置于该杆体部10的内部,其中第一杆体11、第二杆体12、第三杆体13及第四杆体14之同侧适当位置处各设置有卡制缺口112、123、133、142、143。伞骨部20,供使用者作撑开收合的动作,整体是多数支伞骨连设组装而成,其是以一顶套27周缘分设有多数支可作四折式收折的伞骨,该顶套27是装设定位于杆体部10的组设管15上,而该伞骨是由一连接伞骨21铆设于顶套27的周缘,并于连接伞骨21的另端铆设次伞骨22,次伞骨22另铆设一辅助伞骨23,辅助伞骨23末端铆设一补强伞骨24,而补强伞骨24末端另铆设一尾伞骨25,其中,于次伞骨22之一端铆设一套置于杆体部10中的中空滑动套26上,且该中空滑动套26适当处另设有一滚轮261,而藉由滑动套26于杆体部10中推滑,可确切地将该伞骨部20作撑开收合的动作者(复请参阅图1所示)。结合参照图3,牵引部30,为供掣动牵引之用,其是以第一线体31的一端固结于顶套27上,另端穿设于伞骨部20的滑动套26的滚轮261中,并穿过杆体部10组设管15的滑轮151,且固结于滑移体33的穿柱332上,而令第二线体34之一端先固结于子弹头35的槽孔351中,另端穿过搭接管32的贯孔321,并经滑移体33的滚轮331后,复穿回搭接管32的贯孔321中固结,而该子弹头35上具有一颈缩部352,其是以一中空导管36套接于牵引部30中,并使子弹头35顶持于导管36的底缘面,且该导管36可将杆体部10中的压缩簧16作压持。掣动部40,是为供使用者握持之用,其是由一内座41、一固定环42、一活动块43、一内按钮44、一按座45、一外按钮46、一内套管47及一卡板48所组成,而可作适当的按压,而使其可掣动伞开启收折。内座41,其整体是呈剖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易于开收的多折伞,包括:一具四杆体的杆体部上连设一由多数支伞骨连设的伞骨部,该伞骨部的底缘另连设一以牵引部带动的掣动部,其特征在于:上述掣动部包括一内座,内座一端延伸出一延伸管,内座顶部内周缘环设有一嵌槽,以一压制弹簧的固定环装 设于该嵌槽中,该固定环具有一内顶块,该固定环下方设一活动块,该活动块一端凸设出一凸块,另端镂设有一顶制孔,活动块下缘装设一弹簧,一内设按钮设有顶柱,顶柱上装设一弹簧定位于该顶制孔中,于该内座外套设一按座,按座上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内装设一外按钮,外按钮抵触该内按钮,一内套管插置于内座中,该内套管连设有一卡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接枝张珍满陈进才
申请(专利权)人:吴接枝张珍满陈进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