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智能传感器的连续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8020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带智能传感器的连续千斤顶,包括:锚索管、锚杯、钢绞线连接套、锚垫板、锚圈、撑脚、磁通量传感器、千斤顶本体;斜拉索与钢绞线连接套通过锚杯上的螺纹连接,通过千斤顶本体牵引通过锚索管;锚杯和连接套设于锚索管中;锚索管的后端连接锚垫板,锚垫板后端连接撑脚;锚圈设置于撑脚内,与锚垫板连接;撑脚后端连接千斤顶本体;在撑脚中和千斤顶本体中各设置磁通量传感器,每根钢绞线各对应通过一个磁通量传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时监测每根通过的钢绞线的受力状况,明确安全度,发现明显差异可实时修正、优化等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带智能传感器的连续千斤顶
本技术涉及一种连续千斤顶,用于每根钢绞线测力的智能连续千斤顶。
技术介绍
斜拉索挂设的关键,是如何将斜拉索锚头引出锚垫板外,拧上锚圈固定。斜拉索为一柔性结构,在自重垂度下呈悬链曲线状,需要施加一定的牵引力来改变自重垂度、减小对应悬链线长度,方能完成斜拉索挂设。现有的斜拉索软牵引钢绞线梁端入锚采用整束钢绞线(12根)整体张拉,通过油泵上的油表读数来判断张拉力。由于钢绞线牵引距离较长,虽然整体牵引力可以控制,但每根钢绞线的受力难以控制,有的钢绞线受力大,有的受力小。甚至在总的牵引力不超出范围的情况下,由于受力不均匀,发生某一根钢绞线断裂现象,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另外,由于牵引距离长,易使钢绞线沿程产生挤压、折弯、打绞等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带智能传感器的连续千斤顶,通过在连续千斤顶上安装磁通量传感器,实时监测每根通过的钢绞线的受力状况,明确安全度,发现明显差异可实时修正、优化等值;做到安全可控。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带智能传感器的连续千斤顶,包括:锚索管、锚杯、钢绞线连接套、锚垫板、锚圈、撑脚、磁通量传感器、千斤顶本体;斜拉索与钢绞线连接套通过锚杯上的螺纹连接,通过千斤顶本体牵引通过锚索管;锚杯和连接套设于锚索管中;锚索管的后端连接锚垫板,锚垫板后端连接撑脚;锚圈设置于撑脚内,与锚垫板连接;撑脚后端连接千斤顶本体;在撑脚中和千斤顶本体中各设置磁通量传感器,每根钢绞线各对应通过一个磁通量传感器。具体地,千斤顶本体中包括前夹持旋转部和后夹持旋转部;前夹持旋转部中包括:轴承座、轴承、滚子轴承、自适应前夹持器、轴承压盖、千斤顶活塞、穿线架、千斤顶端盖、穿线架固定座;穿线架固定座通过轴承和轴承座与千斤顶端盖连接,形成回转;穿线架连接穿线架固定座;自适应前夹持器和千斤顶活塞通过滚子轴承形成回转;轴承压盖将自适应前夹持器和千斤顶活塞轴向固定;后夹持旋转部中包括:轴承座、轴承、滚子轴承、自适应后夹持器、轴承压盖、千斤顶活塞、穿线架、千斤顶端盖、穿线架固定座;穿线架固定座通过轴承和轴承座与千斤顶端盖连接,形成回转;穿线架连接穿线架固定座;自适应后夹持器和千斤顶活塞通过滚子轴承形成回转;轴承压盖将自适应后夹持器和千斤顶活塞轴向固定。进一步地,磁通量传感器的安装结构为:底板、中板通过套管连接,中板和顶板通过套管连接;磁通量传感器设于套管中。本技术的优点在于:1、实时监测每根钢绞线的受力状况,明确安全度,发现明显差异,实时修正、优化等值;2、通过钢绞线的受力状况,了解钢绞线沿程挤压、折弯状况,可及时调整导向位置,解决钢绞线受力不均或强拉强拽不当之举;解决钢绞线打绞问题;3、当钢绞线控制应力超限,动力系统作出响应、及时报警,控制风险源。4、解决了目前整束钢绞线张拉存在的主要问题,极大提高了安全性和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组成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磁通量传感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穿线架示意图。图4为图2的A-A向视图。图5为图2的B-B向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带智能传感器的连续千斤顶,包括:锚索管2、锚杯3、钢绞线连接套4、锚垫板5、锚圈6、撑脚7、磁通量传感器11、轴承座13、轴承14、滚子轴承16、自适应前夹持器17、轴承压盖18、千斤顶活塞20、千斤顶本体21、自适应后夹持器22、穿线架24、千斤顶端盖25、穿线架固定座26;斜拉索1与钢绞线连接套4通过锚杯3上的螺纹连接,通过千斤顶本体21牵引通过锚索管2,当锚杯3通过锚垫板5到达指定位置时,锚圈6与锚杯3外螺纹拧合,从入完成入锚工作;锚杯3和连接套4设于锚索管2中;锚索管2的后端连接锚垫板5,锚垫板5后端连接撑脚7;锚圈6设置于撑脚7内,与锚垫板5连接;撑脚7后端连接千斤顶本体21;在撑脚7中和千斤顶本体21中各设置磁通量传感器11,每根钢绞线23各对应通过一个磁通量传感器11,这样可以实时检测每根钢绞线所受的力,避免用普通千斤顶和油泵张拉而产生整束钢绞线受力不超过设定值而单根受力超过设定值的现象发生,杜绝断丝现象;由于图1中零件较多,为了显示清楚,千斤顶本体21中设置的穿线架24、磁通量传感器11如图3所示;磁通量传感器11的安装结构参见图2,底板8、中板10通过套管9连接,中板10和顶板12通过套管9连接;磁通量传感器11设有套管9中;千斤顶本体21中包括前夹持旋转部和后夹持旋转部;前夹持旋转部中包括:轴承座13、轴承14、滚子轴承16、自适应前夹持器17、轴承压盖18、千斤顶活塞20、穿线架24、千斤顶端盖25、穿线架固定座26;穿线架固定座26通过轴承14和轴承座13与千斤顶端盖25连接,形成回转;穿线架24连接穿线架固定座26;自适应前夹持器17和千斤顶活塞20通过滚子轴承16形成回转;这样可以有效的释放钢绞线打绞产生的扭力;轴承压盖18将自适应前夹持器17和千斤顶活塞20轴向固定;同理,后夹持旋转部中包括:轴承座13、轴承14、滚子轴承16、自适应后夹持器22、轴承压盖18、千斤顶活塞20、穿线架24、千斤顶端盖25、穿线架固定座26;穿线架固定座26通过轴承14和轴承座13与千斤顶端盖25连接,形成回转;穿线架24连接穿线架固定座26;自适应后夹持器22和千斤顶活塞20通过滚子轴承16形成回转;这样可以有效的释放钢绞线打绞产生的扭力;轴承压盖18将自适应后夹持器22和千斤顶活塞20轴向固定;钢绞线23通过前夹持旋转部中的穿线架24、自适应前夹持器17,继续穿过后夹持旋转部中的穿线架24、自适应后夹持器22,从而形成连续牵引;钢绞线软牵引采用的是预应力锚固技术,多根钢绞线组成间距很小的束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频繁安拆、安装空间狭小的使用条件。因此,能够满足使用条件的唯一传感器是磁通量传感器,它体积与钢绞线挤压套基本相同,采用非接触式测量,可集成附加在牵引机构上,较好地解决了钢绞线的安拆。磁通量传感器11工作原理:磁通量传感器基于磁弹效应原理进行测量,当铁磁性材料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内部产生机械应力或应变,相应地磁导率发生改变,通过测定磁导率变化来反映应力(或索力)变化。磁通量传感器11结构:磁通量传感器由两个铜线圈组成,即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初级线圈通入脉冲电流,通电瞬时,由于有铁芯存在,会在次要线圈中产生瞬时电流,得到一个瞬时电压。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强度以及电压的大小依赖于铁芯材料的磁导率,铁芯材料的磁导率又与铁芯的应力状态相关,根据感应电压与应力关系实现测量。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智能传感器的连续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锚索管(2)、锚杯(3)、钢绞线连接套(4)、锚垫板(5)、锚圈(6)、撑脚(7)、磁通量传感器(11)、千斤顶本体(21);斜拉索(1)与钢绞线连接套(4)通过锚杯(3)上的螺纹连接,通过千斤顶本体(21)牵引通过锚索管(2);锚杯(3)和连接套(4)设于锚索管(2)中;锚索管(2)的后端连接锚垫板(5),锚垫板(5)后端连接撑脚(7);锚圈(6)设置于撑脚(7)内,与锚垫板(5)连接;撑脚(7)后端连接千斤顶本体(21);在撑脚(7)中和千斤顶本体(21)中各设置磁通量传感器(11),每根钢绞线(23)各对应通过一个磁通量传感器(1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智能传感器的连续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锚索管(2)、锚杯(3)、钢绞线连接套(4)、锚垫板(5)、锚圈(6)、撑脚(7)、磁通量传感器(11)、千斤顶本体(21);斜拉索(1)与钢绞线连接套(4)通过锚杯(3)上的螺纹连接,通过千斤顶本体(21)牵引通过锚索管(2);锚杯(3)和连接套(4)设于锚索管(2)中;锚索管(2)的后端连接锚垫板(5),锚垫板(5)后端连接撑脚(7);锚圈(6)设置于撑脚(7)内,与锚垫板(5)连接;撑脚(7)后端连接千斤顶本体(21);在撑脚(7)中和千斤顶本体(21)中各设置磁通量传感器(11),每根钢绞线(23)各对应通过一个磁通量传感器(1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智能传感器的连续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千斤顶本体(21)中包括前夹持旋转部和后夹持旋转部;前夹持旋转部中包括:轴承座(13)、轴承(14)、滚子轴承(16)、自适应前夹持器(17)、轴承压盖(18)、千斤顶活塞(20)、穿线架(24)、千斤顶端盖(25)、穿线架固定座(26);前夹持旋转部中的穿线架固定座(26)通过轴承和轴承座与前夹持旋转部中的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亚伟高俊陈志方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智汇高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