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炉落料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97411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2 0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淬火炉落料斗,包括落料斗本体,所述落料斗本体包括主下料通道、第一下料通道和第二下料通道,所述第一下料通道和所述第二下料通道平列设置在所述主下料通道下方,且与所述主下料通道相连通,形成人字形,且人字形的对接部位设置有导料柱;所述导料柱通过转轴安装在所述落料斗本体上,且所述转轴纵向贯穿所述落料斗本体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轮,所述转轮上设置有拨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落料斗设计成人字形,并利用所述导料柱对工件进行导向,从而使工件落入不同的淬火槽内,避免对淬火槽进行转运以及等待淬火油冷却,而浪费体力和时间,从而提高淬火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淬火炉落料斗
本技术涉及热处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淬火炉落料斗。
技术介绍
淬火炉是热处理工艺中的一个常用设备,工件通过淬火炉进行加热,并保持一段时间后,被送入落料斗,经落料斗再次被送入淬火槽内,进行快速冷却,从而使工件的性能更加稳定。其中落料斗是连接淬火炉和淬火槽之间的纽带,通过落料斗对工件进行输送,将工件与空气隔离开,从而避免工件被氧化。本申请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当淬火槽内油温过高时,需更停止淬火工序,待油温冷却后,才可继续冷却,因此会造成时间的大量耗费,导致工作效率降低,而采用两个淬火槽交替工作时,还需对淬火槽进行转运,同样造成时间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淬火炉落料斗,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淬火槽内油温过高,导致淬火工艺间断,使工作效率降低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诸多技术方案中优选的技术方案具有:通过在所述落料斗本体内设置所述导料柱,对工件进行导向,从而使工件经所述第一下料通道或所述第二下料通道落入已冷却的淬火槽内,从而避免转运淬火槽以及等待油温冷却而浪费时间等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淬火炉落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落料斗本体(1),所述落料斗本体(1)包括主下料通道(101)、第一下料通道(102)和第二下料通道(103),所述第一下料通道(102)和所述第二下料通道(103)平列设置在所述主下料通道(101)下方,且与所述主下料通道(101)相连通,形成人字形,且人字形的对接部位设置有导料柱(2);所述导料柱(2)通过转轴(3)安装在所述落料斗本体(1)上,且所述转轴(3)纵向贯穿所述落料斗本体(1)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3)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轮(6),所述转轮(6)上设置有拨柄(7),所述转轮(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8),且所述第一滑槽(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炉落料斗,其特征在于:包括落料斗本体(1),所述落料斗本体(1)包括主下料通道(101)、第一下料通道(102)和第二下料通道(103),所述第一下料通道(102)和所述第二下料通道(103)平列设置在所述主下料通道(101)下方,且与所述主下料通道(101)相连通,形成人字形,且人字形的对接部位设置有导料柱(2);所述导料柱(2)通过转轴(3)安装在所述落料斗本体(1)上,且所述转轴(3)纵向贯穿所述落料斗本体(1)的前后两侧,所述转轴(3)的两端均安装有转轮(6),所述转轮(6)上设置有拨柄(7),所述转轮(6)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一滑槽(4)和第二滑槽(8),且所述第一滑槽(4)和所述第二滑槽(8)上分别安装有第一挡块(5)和第二挡块(9),所述第一挡块(5)和所述第二挡块(9)上均设置有侧支撑头(401),且两个所述侧支撑头(401)相对设置;所述主下料通道(101)的侧壁上设置有第一凸台(104)和第二凸台(105),且所述第一凸台(104)和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伟国陈大中周慧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佳弟精密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