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滑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7061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6: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滑槽,其包括槽体和开合机构。槽体包括板体,板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板体包括多个固定板和可开合板,可开合板设置于相邻两固定板之间,板体的下端限定出输出口。开合机构与可开合板连接,开合机构能够控制可开合板打开或关闭,当可开合板打开时,该打开的可开合板的相邻的两固定板之间限定出可开合口,进入槽体的包裹能够从可开合口中下落;当可开合板关闭时,该关闭的可开合板与相邻的固定板无缝的对接。

An intelligent chut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n intelligent chute, which comprises a slot body and a retractable mechanism. The groove body comprises a plate body, which is inclined relative to the horizontal plane. The plate body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xed plates and open and close plates. The open and close plates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adjacent two fixed plates,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plate body defines an output port.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is connected with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plates, and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mechanism can control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plates. Whe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plates are opened,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portions between the two adjacent fixing plates of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plates are defined, and the package entering the groove body can fall from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portions; when the opening and closing plates are closed, the closing and opening portions can be opened and closed. The plate is seamlessly butted with the adjacent fixed plat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滑槽
本技术涉及输送设备,具体是用于物流运输的一种输送设备。
技术介绍
物流运输领域中通过需要滑槽作为输送设备用于输送包裹。现有的滑槽包括倾斜的底面和位于底面的输出口。滑槽通常不具备动力,是利用包裹自身重力滑槽的较高的一端输送到较低的一端,并从较低的一端的输出口离开,以便进行后续的传送运输。现有的滑槽具有结构简单可靠、输送量大的特点。然而,现有的滑槽都是单出口滑槽,即滑槽仅有一处输出口。单出口滑槽由于一个滑槽仅有一处输出口,当需求的出口数量较多时,则需要设置多个滑槽,导致占用过大场地。并且,滑槽的倾斜的底面下方空间未被利用,导致空间利用率极低。在所述
技术介绍
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智能滑槽,其能够增加滑槽出口的数量、提高场地空间利用率,以解决传统的滑槽占用场地过大的问题。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滑槽,其包括槽体和开合机构。槽体包括板体,板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板体包括多个固定板和可开合板,可开合板设置于相邻两固定板之间,板体的下端限定出输出口。开合机构与可开合板连接,开合机构能够控制可开合板打开或关闭,当可开合板打开时,该打开的可开合板的相邻的两固定板之间限定出可开合口,进入槽体的包裹能够从可开合口中下落;当可开合板关闭时,该关闭的可开合板与相邻的固定板无缝的对接。根据一实施例,可开合板与相邻的固定板铰接,开合机构包括电机和连杆,连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可开合板连接,电机驱动连杆转动,使得可开合板相对于相邻的固定板旋转,从而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根据一实施例,可开合板包括一对活动板,其分别与相邻的两固定板铰接,每一活动板的一侧设有侧连板,侧连板开设导槽,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滚轮,并能够在对应的导槽内滑动,电机能够带动两个连杆同步旋转,从而带动该对活动板旋转,从而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根据一实施例,电机能够带动该对活动板绕相邻的固定板沿相同的方向旋转,当该对活动板旋转至关闭状态时,该对活动板无缝的对接。根据一实施例,智能滑槽还包括控制机构,其包括视觉摄像头、控制器及第一检测部,视觉摄像头能够通过摄像撷取包裹的信息,并将信息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包裹的信息从输出口和可开合口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用于输出包裹的出口,并控制与该出口对应的电机运行;每一可开合板的上游附近设有一第一检测部,当包裹运动至该出口附近时,该出口附近的第一检测部被触发并且与该出口对应的电机运行,使得该出口被打开。根据一实施例,智能滑槽还包括承接机构,承接机构位于板体的下方,能够承接来自可开合口和输出口的包裹。根据一实施例,承接机构包括多个承接板,其在板体的下方相互平行的间隔设置。根据一实施例,多个承接板的一端分别对应的设置于可开合口和输出口的下方,多个承接板的另一端沿高度方向对齐。根据一实施例,每一承接板上设有输送部,输送部上能够放置中转箱,中转箱用于承接来自可开合口和输出口的包裹,输送部用于输送中转箱。根据一实施例,控制机构还包括第二检测部,其分别位于可开合口和输出口的下侧,当中转箱中的包裹超过预设高度时能够触发第二检测部,控制器控制输送部将该中转箱运离智能滑槽。根据一实施例,第一检测部和第二检测部为光电检测开关。本技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智能滑槽提供一种多出口滑槽,包裹可选择性的从多个出口之一滑出,增加了滑槽出口的数量和密度,相比于现有的单出口滑槽,本技术无需设置多个滑槽即可实现多出口输送包裹,满足大批量输送要求,因此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滑槽占用场地过大的问题。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智能滑槽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智能滑槽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实施方式;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更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因而将省略它们的详细描述。实施例中可能使用相对性的用语,例如“较低”或“底部”及“较高”或“顶部”,以描述图标的一个组件对于另一组件的相对关系。能理解的是,如果将图标的装置翻转使其上下颠倒,则所叙述在“较低”侧的组件将会成为在“较高”侧的组件。此外,当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时,有可能是指“直接”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某层在其它层或基板上,或指其它层或基板之间夹设其它层。本技术提供一种智能滑槽,用于输送包裹。如图1、2所示,智能滑槽包括槽体10和开合机构20。槽体10包括板体11,板体11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板体11包括多个固定板12和可开合板13,可开合板13设置于相邻两固定板12之间,板体11的下端限定出输出口14。开合机构20与可开合板13连接,开合机构20能够控制可开合板13打开或关闭,当可开合板13打开时,该打开的可开合板13的相邻的两固定板12之间限定出可开合口15,进入槽体10的包裹能够从可开合口15中下落;当可开合板13关闭时,该关闭的可开合板13与相邻的固定板12无缝的对接。运输过程中,包裹从较高的一端进入槽体10,在初速度V和重力作用下沿板体11下滑。工作人员可指定输出口14和可开合口15选择其中一个作为用于输出包裹的出口。当包裹即将下滑至该指定的出口处时,该出口打开,接着,包裹从指定的出口滑出,随后进入后续输送环节。因此,本技术的智能滑槽提供一种多出口滑槽,包裹可选择性的从多个出口之一滑出,增加了滑槽出口的数量和密度,相比于现有的单出口滑槽,本技术无需设置多个滑槽即可实现多出口输送包裹,满足大批量输送要求,因此本技术解决了传统滑槽占用场地过大的问题。并且,本技术利用槽体10下方的空间设置承接机构30,用以承接及输送来自槽体10的包裹,从而有效利用了槽体10下方的空间,相比于现有的滑槽,本技术大幅提高了场地空间利用率。本实施例中,槽体10还可包括一对侧板16和立柱17,该对侧板16位于板体11两侧,与板体11共同限定出滑动空间,防止包裹滑出板体11之外。立柱17用于支撑板体11,使得板体11呈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可开合板13与相邻的固定板12铰接,开合机构20包括电机21和连杆22,连杆22的一端与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连杆22的另一端与可开合板13连接,电机21驱动连杆22转动,使得可开合板13相对于相邻的固定板12旋转,从而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具体的,可开合板13可包括一对活动板131,其分别与相邻的两固定板12铰接,每一活动板131的一侧设有侧连板132,侧连板132开设导槽133,电机21的输出轴连接两个连杆22,连杆22的另一端设有滚轮23,并能够在对应的导槽133内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滑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包括板体,板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板体包括多个固定板和可开合板,可开合板设置于相邻两固定板之间,板体的下端限定出输出口;及开合机构,与可开合板连接,开合机构能够控制可开合板打开或关闭,当可开合板打开时,该打开的可开合板的相邻的两固定板之间限定出可开合口,进入槽体的包裹能够从可开合口中下落;当可开合板关闭时,该关闭的可开合板与相邻的固定板无缝的对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滑槽,其特征在于,包括:槽体,包括板体,板体相对于水平面倾斜设置,板体包括多个固定板和可开合板,可开合板设置于相邻两固定板之间,板体的下端限定出输出口;及开合机构,与可开合板连接,开合机构能够控制可开合板打开或关闭,当可开合板打开时,该打开的可开合板的相邻的两固定板之间限定出可开合口,进入槽体的包裹能够从可开合口中下落;当可开合板关闭时,该关闭的可开合板与相邻的固定板无缝的对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滑槽,其特征在于,可开合板与相邻的固定板铰接,开合机构包括电机和连杆,连杆的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连杆的另一端与可开合板连接,电机驱动连杆转动,使得可开合板相对于相邻的固定板旋转,从而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滑槽,其特征在于,可开合板包括一对活动板,其分别与相邻的两固定板铰接,每一活动板的一侧设有侧连板,侧连板开设导槽,电机的输出轴连接两个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设有滚轮,并能够在对应的导槽内滑动,电机能够带动两个连杆同步旋转,从而带动该对活动板旋转,从而处于打开状态或关闭状态。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滑槽,其特征在于,电机能够带动该对活动板绕相邻的固定板沿相同的方向旋转,当该对活动板旋转至关闭状态时,该对活动板无缝的对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滑槽,其特征在于,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鹏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京东尚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