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传送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76936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9 0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传送设备。所述物料传送设备包括传动机构与升降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运输架、第一气缸、第二运输架、第一传动柱、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柱以及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一运输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架顶部,所述第一运输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运输架连接,所述第一运输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上套设有第一传动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物料传送设备,操作方便、效率较高。

A material transfer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material conveying device. The material conveying device comprises a transmission mechanism and a lifting mechanism which are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lifting mechanism.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conveyor, a first cylinder, a second conveyor, a first transmission column, a first transmission belt, a second transmission column and a second transmission belt. The first transmission frame is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lifting mechanism. The first carriage comprises a first supporting post, a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a second supporting post. The first supporting post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upporting post through the first connecting part and one of the first driving post. Th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upport column, the other end of the first transmission column is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support column, and the first transmission column is sleeved with the first transmission belt. The material transmission device of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high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传送设备
本技术涉及物料传送
,尤其涉及一种物料传送设备。
技术介绍
一般地,物料传送设备的工作台面都是固定式高度,因此无法在不同的工况条件下工作,而且,工作台面上置放的物料传送设备,在同一时间通常只能运输一趟货物,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效率较高的物料传送设备。一种物料传送设备,其包括传动机构与升降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运输架、第一气缸、第二运输架、第一传动柱、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柱以及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一运输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架顶部,所述第一运输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运输架连接,所述第一运输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上套设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二运输架包括第三支撑柱、第二连接部与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柱上套设有第二传动带,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台、第二气缸、第二升降台、支撑台、手轮、拉杆、升降柱与弹簧,所述第一升降台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台顶部,所述第一升降台通过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升降台连接,所述支撑台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台的底部,所述支撑台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手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台与所述支撑台之间,且所述手轮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手轮上开设有连接口,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口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升降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台抵接,所述升降柱的另一端与支撑台抵接,所述升降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升降柱包括内套管与外套管,所述内套管收容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内套管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内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伸缩部与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伸缩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架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伸缩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转动。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伸缩部与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伸缩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台的一侧,所述第二伸缩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固定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伸缩部相对于所述第二固定部转动。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还包括操作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一操作件、第二操作件与支撑块,所述操作台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底部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与第二电机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操作台内,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第一传动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二传动柱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操作件与所述第二操作件相互间隔地设置于所述操作台上,所述第一操作件与所述第一电机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操作件与所述第二电机电性连接,所述支撑块为多个,所述多个支撑块分别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与第二支撑柱底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呈柱形,所述支撑块为四个。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动柱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传动柱上分别套设有所述多个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二传动柱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二传动柱上分别套设有所述多个第二传动带。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台包括支撑脚、第一置放台与第二置放台,所述支撑脚包括第一支撑支脚与第二支撑支脚,所述第一置放台设置于所述支撑脚的顶部,所述第一置放台底部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支脚抵接,所述第一置放台底部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支脚抵接,所述第一连接孔设置于所述第一置放台上,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拉杆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置放台上还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升降柱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二置放台设置于所述第一置放台底部,所述第二置放台的一侧与所述第一支撑支脚抵接,所述第二置放台的另一侧与所述第二支撑支脚抵接,所述第二置放台上开设有第三连接孔,所述第三连接孔的位置对准所述第一连接孔。进一步地,所述拉杆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三连接孔中,所述升降柱穿设于所述第二连接孔中,所述升降柱与所述第二置放台抵接。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柱为四个,相应地,所述第二连接孔为四个。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的表面均设置有铝合金涂层,所述铝合金涂层的厚度为0.3-0.8毫米。本技术的物料传送设备,传动机构置于升降机构上,通过在第二升降台底部设置有手轮,利用手轮带动丝杆的原理,调节第二升降台的高度,该物料传送设备可以在不同工况条件下工作;由于第二伸缩部设置于第一升降台的一侧,第二固定部设置于第二升降台的一侧,第一升降台可以相对于第二升降台折叠,从而第一运输架也可以相对于第二运输架折叠,因此,在同一时间第一运输架与第二运输架可以同时运输;由于升降柱上套设有弹簧,可以避免第二升降台与第一置放台刚性接触,升降时安全性能较高,本物料传送设备既可以升降又可以折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安全系数较高,传送效率较高。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物料传送设备的传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为图1所示物料传送设备的升降机构的主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传动机构10升降机构20第一气缸12第二运输架13第一传动柱14第一传动带15第二传动柱16第二传动带17第一支撑柱111第一连接部112第二支撑柱113第一伸缩部121第一固定部122第三支撑柱131第二连接部132第四支撑柱133操作台18第一操作件183第二操作件184支撑块185第一升降台21第二气缸22第二升降台23支撑台24手轮25拉杆26升降柱27第一运输架11第二伸缩部221第二固定部222支撑脚241第一置放台242第二置放台243第一支撑支脚2411第二支撑支脚2412第一连接孔2421第二连接孔2422第三连接孔2431连接口251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物料传送设备,该物料传送设备包括传动机构10与升降机构20,升降机构20的表面设置有铝合金涂层,铝合金涂层的厚度为0.3-0.8毫米,传动机构10设置于升降机构20的顶部。传动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物料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机构与升降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运输架、第一气缸、第二运输架、第一传动柱、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柱以及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一运输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架顶部,所述第一运输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运输架连接,所述第一运输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上套设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二运输架包括第三支撑柱、第二连接部与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柱上套设有第二传动带,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台、第二气缸、第二升降台、支撑台、手轮、拉杆、升降柱与弹簧,所述第一升降台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台顶部,所述第一升降台通过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升降台连接,所述支撑台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台的底部,所述支撑台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手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台与所述支撑台之间,且所述手轮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手轮上开设有连接口,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口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升降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台抵接,所述升降柱的另一端与支撑台抵接,所述升降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升降柱包括内套管与外套管,所述内套管收容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内套管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内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机构与升降机构,所述传动机构设置于所述升降机构的顶部,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一运输架、第一气缸、第二运输架、第一传动柱、第一传动带、第二传动柱以及第二传动带,所述第一运输架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架顶部,所述第一运输架通过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运输架连接,所述第一运输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连接部与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一传动柱上套设有第一传动带,所述第二运输架包括第三支撑柱、第二连接部与第四支撑柱,所述第三支撑柱通过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四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支撑柱连接,所述第二传动柱上套设有第二传动带,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台、第二气缸、第二升降台、支撑台、手轮、拉杆、升降柱与弹簧,所述第一升降台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台顶部,所述第一升降台通过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二升降台连接,所述支撑台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台的底部,所述支撑台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手轮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台与所述支撑台之间,且所述手轮设置于所述支撑台上,所述手轮上开设有连接口,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连接口的内壁可拆卸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内,所述升降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台抵接,所述升降柱的另一端与支撑台抵接,所述升降柱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升降柱包括内套管与外套管,所述内套管收容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内套管的外壁上设置有凸起,所述内套管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凹槽内壁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伸缩部与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伸缩部设置于所述第一运输架的一侧,所述第一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运输架的一侧,所述第一伸缩部的位置与所述第一固定部的位置相对应,所述第一伸缩部相对于所述第一固定部转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传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伸缩部与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伸缩部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台的一侧,所述第二固定部设置于所述第二升降台的一侧,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力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同冠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