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造纸机成形机的导引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490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造纸机成形机的导引网装置,该成形机的双网部分具有二只平行的网,设在网内侧的脱水组件用于排除在二网之间的纸浆中的水,在跨越机器方向和纸幅的宽度上,远离脱水组件的网借助案板条等压靠着靠近脱水组件的网。为了获得对两网之间的纸浆的理想压力,通过设在每个案板条和支承台等之间的分别加压的软管结构对案板条加压。每个加压软管结构装备有能单独传送所需超压的单独的压力区间,以便在横跨纸幅的宽度上,使案板条对网部产生理想的压力。(*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造纸机成形机的导引网的装置。成形机包括双网部分,双网部分包括二只平行运行的网,其中,在网的另一侧设置的脱水组件,用以排除在二网之间流动的纸浆中的水,其中,在网的横向和横跨纸幅的宽度上,至少离脱水组件最远的网被用案板条或类似的支承元件对着最靠近脱水组件的网挤压。为了获得对在二网之间的纸浆的理想压力,这些案板条或支承元件的压力通过设置在每个案板条和支承台或类似元件之间的单独的增压软管结构而获得。造纸成形机包括通常的双网部分,其中上网和下网互相平行地移动,纸浆置于二网之间以便脱水。在位于上网上方的脱水组件中,负压的存在,有助于纸浆的脱水。下网通常借助支承案板条,在相对於网的方向上横跨机器地支承在支承梁上。支承梁相对於脱水组件是固定的。在装置中,一般希望可以调节网之间的间隙以及可以改变间隙的形状,使之合乎需要。为此目的,一些现有技术已经提出一些解决方案,对网部进行导引的支承。例如,西德公布的3406217号申请,公开了网的导引方式,其中下网由设置的多个互相靠近的案板条支承并且在横跨网的宽度方向上延伸。下网靠在这些案板条上,所述案板条可调整地紧压下网。在该解决办法中提及的案板条互相紧靠着设置,其结果使案板条由於互相摩擦而受影响,从而使精确导引变得困难。西德公布的3153305号申请公开了一种网的导引方式,其中有多个案板条密集地靠着下网,对着下网紧压的这些案板条各自通过弹簧装置予以调整。在另外的现有技术解决办法中,在横跨机器的方向并且在横跨纸幅的宽度延伸的加压软管被用来作为一个弹簧装置。这种加压软管靠压缩空气使其扩张,以便使案板条对下网的压力合乎要求。上面提及的技术的主要缺点是,在横跨机器方向纸幅的湿度是不一致的,横向湿度的变化情况是,边缘区域的纸幅湿度比其中心区域高。这主要是由这样一种情况造成的,即案板以大体上均匀的压力对着下网加压,因此,使“浮”在均匀压缩软管上的案板条具有这样的特性,在案板条的端部,由於点态的不连续性(pointsofdiscontinuity)而产生弯矩,并且该力矩势必弯曲案板条,使均匀加压的案板条不会在横跨整个纸幅宽度的方向上对下网产生均匀的压力。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改进上面提及的现有技术并消除与它们相联系的缺陷。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是,每个加压软管结构配备有单独的压力区间,所希望的超压力可单独地被输送到每个压力区间,以便在横跨纸幅的宽度上,对紧靠着案板条的网产生一个理想的案板压力负荷。与现有技术比较,本专利技术的最主要优点是,用本专利技术的装置,在横跨纸幅的宽度上,能够使靠着网的案板条获得理想的负荷。由於能够把压力调整到合乎要求的水平,使案板条和网之间也能获得均匀的压力。由於如上所述的缘故,可以减低湿度分布的最大值,以获得均匀一致的湿度分布。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主要优点是,本专利技术装置能够应用到现存的成形机上,而不依赖於在网之间的纸幅是否作水平的、倾斜的或者是曲线的运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结构是非常简单和可靠的。本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在下面的说明书中予以介绍,但是本专利技术不仅局限於说明书中的描述,也不会受到其限制。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装置的成形机的简略侧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成形机的脱水部件的放大细节,表示案板条如何对网部加压的。图3是图2点划线圈的部件的进一步放大的细节。图4是加压软管结构的简略纵截面图。图5是图4软管的简略横截面图。图6是紧靠着网部的案板条如何均匀加压的另一个实施例。图1是造纸机成形机双网部分的简明侧视图,其中配置的上网1能够在导辊6,7,8和9上移动,下网2在上网1之下,并基本上作与其平行的移动。网1和2形成一个楔形间隙5,其中在下网2上流动的纸浆3当网在运动时,在网1和网2之间连续地受挤压。沿R方向,在楔形入口5之后有一个包括脱水组件10的脱水部分。脱水组件10的底部11构成上案板条12。在上案板条12之间具有间隙,在负压作用下自纸浆3中排出的水通过缝隙进入脱水组件10。当移动时,上网1靠在所述的上案板条12上。下案板条20配置於脱水组件10之下,所述案板条从下向下网2施加压力,以便使位於脱水组件10之下的纸浆获得理想的压力。附图1表示成形机的其他几个组件和调节部件,它们本身都是已知技术,将不在此予以描述。图2和图3示出了图1成形机的更详细的细节,包括脱水组件底部11的区域和靠在下网2上的下案板条20,图2更进一步示出了脱水组件10的实施例,它包括三个腔室10a,10b,10c其内提供负压,以能够把水从纸浆3中排入所述的腔室。腔室10a,10b,10c,通过管子26a,26b,26c提供负压及实现脱水。腔室10a,10b,10c最好被抽成不同程度的负压。如上所述,脱水组件10的底部11在相对於网1和网2的R方向上横跨机器方向构成了上案板条12,并且当网1移动通过脱水组件10时,上网1顶靠在上案板条上。所述上案板条12用这样一种方式密集地间隔设置,即上案板条12之间构成水通道13。通过水道13,水从纸浆3中排入脱水组件10。如前所述,在横向跨越机器的方向,下网2借助下案板条20支承上网1并使之受压,下案板条在横跨纸幅的宽度上延伸。下案板条20对上网1的压力通过布置在下案板条20之下的加压软管而获得。这些加压软管与下案板条20保持平行,并且例如压缩空气对软管进行加压,使得下案板条20推压下网2的底面。关於加压软管21的结构和操作,可以特别参见示出了加压软管21更详细细节的图4和图5而获得,刚性支承台25相对於脱水组件10固定地设置在其下,并低於下网2和下案板条20。平行并低於下案板条20的支承梁23设置在所述支承台25上。调整楔块22平行地装配在支承梁23上。所述加压软管在调整楔块22和下案板条20之间,按照这种方式布置,就是说,在加压软管内的超压从支承台25上对着下网2向上推压下案板条20。图4和图5示出了加压软管结构的更详细的细节。图4是加压软管结构的局部纵向部面图。图5是相同的加压软管结构局部纵向横部面图。如图4和5所示,内软管31装配在软管21内侧,其压力区间不与软管21的压力区间21a相连通。内软管31选定的断面尺寸在垂直方向填满软管21的压力区间21a,并且内软管31的顶部和底部表面与加压软管21的内表面接触。然而在水平方向,内软管31基本上比加压软管21稍小,以便在加压软管21和内软管31之间形成空间,该空间即作为加压软管21的压力区间21a。确定了大小的超压被传送到所示压力区间21a,下案板条20对着下网2加压。内软管31在纵向,即在横向跨越机器的方向,通过堵塞块32a,32b和32c以及端部堵塞块33被分隔成单独的腔室。所述堵塞块32a,32b和32c设置在内软管31内。并且用例如在内软管31上的箍34固定。在二个堵塞块之间的腔室起到分隔压力区间36a,36b和36c的作用,超压气体通过管子35a,35b和35c导入各自的压力区间,管子35a,35b和35c适於紧密排布地穿过堵塞块32a,32b和32c。从而压力通过单独的管子35a,35b和35c各自被导入内软管31内的每个单独的压力区间36a,36b和36c。于是可以向内软管31中的每个压力区间36a,36b和36c提供合乎需要的压力,以使在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於造纸机成形机的导引网的装置,所述成形机包括一个双网部件,双网部件包括沿平行於(R)的方向运动的二只网(1,2),设置的脱水组件(10)用来从二网(1,2)之间流动的纸浆(3)中排除水,其中,至少离脱水组件(10)最远的网(2)靠案板条(20)或类似的支承元件,在横跨机器的方向以及横穿纸幅的宽度上,对着最靠近脱水部件(10)的网(1)加压,所述的加压是通过置於每只案板条(20)和支承台(25)或类似部件之间的分离的加压软管结构而获得的,以便获得对网(1,2)的之间纸浆(3)的合乎要求的压力,其特征在於,设置的每只压软管结构具有分隔开的压力区间(21a,36a,36b,36c),合乎要求的超压力能够单独地输送到每个压力区间,以便在横跨纸幅宽度方向上,使案板条(20)对靠在其上的网部产生理想的压力。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斯莫伊瓦拉蒂
申请(专利权)人:维美德阿尔斯特罗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