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幅成形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94900 阅读:1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纤维材料形成纸张或纸幅的方法和装置。在该装置中,有其上行程的主要部分基本为水平的下网环路和与其协同工作的上网环路,网前箱内的纤维浆液送到下网路上行程的单网第一部分,这里形成第一脱水区,之后有双网成形区,在该区的上、下网环路里有脱水元件,双网第二脱水区是在其主要的并相当长的第一部分平面内,并且是网台面的单网第一部分的直接延伸,此后,双网区在静止和/或转动的导向元件上方弯曲,纸幅经双网区脱水后随下网运行。(*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由纤维材料成形纸幅或纸板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造纸机或类似机器的铜网工段,它包括其上行程的主要部分基本为水平的下铜网环路和与其协同工作的上铜网环路。在该方法中,把来自造纸机网前箱里的纤维浆液输送到所述下铜网环路上行程的第一部分,在此处形成第一脱水区。然后将部分成形的纤维层引入第二脱水区,在该地区配置一上铜网环路,复盖部分成形的纤维层,以确保至少在第二脱水区的二个阶段从纤维层中连续脱水。然后上铜网环路与将近成形的纸幅分离,随着下铜网的运行,纸幅被导向下一道工序。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为实现本专利技术方法所采用的纸幅成形装置。装置包括一个下铜网环路,该环路的上行程的主要部分基本是水平的,还包括一个与其协同工作的上铜网环路以及网前箱,它将纤维浆液喷射到下铜网环路上行程的单网第一部分,此后有限制在下铜网和上铜网共同运行区间的双网成形区,在该区域,下铜网环路和上铜网环路内有用于脱水的不同元件和元件组。在成形连续纸张或纸板幅的古老方法中,此方法应用很普遍。纸幅的成形是在称为水平长网造纸机的铜网部分完成的。在这些方法中,从纤维浆液中脱水仅仅是在铜网的整个长度上沿向下的一个方向进行。由于这种铜网工段的操作原理,使得制成的纸页上,下面具有不同的特征,即纸张的上面比下面光滑,下面由于成形铜网造成的图案或网迹或多或少清楚可见,纸页上,下面的纤维组成也彼此不同,纸幅上面包含的细小和短小纤维及填料大大多于下面,在单向脱水工序期间,使大量细小纤维从纸幅下面掉落,以至造成上述结果。如在包装纸或包装纸板的应用中,纸张两面有差别并没有什么害处。关键是对于书报的印刷纸,要求两面的纤维组成和其它性质尽量相同。纸张两面的差别称为两面性。众所周知,以前许多类型造纸机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降低纸张的两面性。其中主要可分为二类,即真正双长网成形机和称之为混合式成形机,真正双长网成形机上纸幅的成形在两网之间自始至终都进行。混合式成形机的成形,开始在一个铜网上,然后把部分成形的纸幅引导到二网之间的脱水区,在此确立纤维最后的相互位置。混合式成形机的一个优点是它可以从现有长网造纸机的铜网工段上,通过很简单的改型获得。最主要的改变是把上铜网环路置于下铜网上行程的中间或最后部分,以便与其协同工作。除了可改善成品纸张的质量以外,它还可使在铜网工段上更有效地进行脱水,同时也意味着造纸机速度的增加。此类型的一种混合式成形机已在申请人的芬兰820742号申请案中公开,为制造新闻纸或类似的印刷纸,在第一工段的工作速度达到或超过900米/分。上述成形机的主要缺点是,在一般情况下它们不适于制造厚纸和纸板级的纸幅。这是由于在跟随单网第一脱水区之后的双网开始部分,铜网和它们之间的部分已成形为纸幅的纤维层的运行立即变成陡峭曲线,该过程发生在转动案辊上或发生在称为弧面成形板的静止案辊上方。曲线运行造成内裂,纸幅越厚破裂越大。这表示纤维层遭受了铜网之间的脱水压力,该压力与铜网张力成正比,与上述表面曲率半径成反比。空间安排和其他结构因素使众所周知的混合式成形机,如芬兰820742申请案中的成形机的铜网反向元件,即弧面撑板或案辊的曲率半径很小,以至在上述成形机上生产厚纸和纸板的情况下,对成形纸幅瞬时压力作用非常大。太大的压力造成对纤维层的毁坏,并降低成品性能,特别是它的强度性能,同时也降低适印性。最坏的情况是太大的压力使纸幅产生所谓的“喷溅”以及停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创立一种混合式成形机式的造纸机铜网工段以及使用它的方法,其中特别注意了解决生产厚纸和纸板时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结构也可在高速下生产轻型纸,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混合式成形机意味着可在很广的纸张重量范围内进行加工,甚至可达到每平方米50~1000克的范围。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目的是建立一装置,借助该装置,对着纤维层的脱水压力在铜网行程方向上逐渐增加。为达到上述目标,下面将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方法的主要特征在于当通过下铜网在单网脱水区进行初期脱水时,借助与其水平长行程内表面相接触的元件组,阻止通过下铜网的脱水,在所述的阻止区,从纸幅中脱水是通过上铜网在第二双网脱水区的第一阶段或几个阶段进行的,该阶段是线性的,并且相对单网区来说具有相当长的延伸量,在双网区的第一脱水阶段或几个阶段之后,脱水在弯曲面的双网脱水区或多个区域上进行,此后纸幅跟随下铜网运动。本专利技术装置的特征在于双网第二脱水区位于主要的且相当长的第一部分平面内,并直接延伸到铜网成形机的单网部分,在该双网平面部分之后,能形成的双网区在固定和/或转动导向元件的导向表面上方弯曲。专利技术的最佳实施例中,所述双网部分的线性第一阶段装设一个由二部分组成的脱水装置1,它包括下铜网环路内的铜网支承元件和位于上铜网环路内对应部位的抽吸腔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单网脱水区是当脱水区很短时是最合适的,由于在此部位脱水,使在第二脱水区的第一部分以前,干燥度约为1-4%。因为第一脱水区短,所以只需要少数脱水元件,如案板来支承它,因此在这里去除细小物质和垂直于成形纸幅的水流的影响很小。在此区域脱水元件对铜网产生的磨擦也不明显,对于这部分也减少了铜网的磨损和铜网所需的能量。包含二个铜网的第二脱水区可根据不同应用场合的结构不同而设置几个不同的操作阶段,最少是二个。与惯用的混合式成形器技术不同,这些阶段中的第一阶段,直线地直接延伸到第一单网脱水区。在第一阶段地段,使上铜网环路以很小的角度,如2~5度接近下铜网环路和位于其表面上的纤维层。在此阶段面向部分成形的纸幅的脱水压力很小,这表示谨慎的脱水工序在继续。上铜网环路与纤维层相遇之处可根据交叉角和纤维层厚度改变。为防止整个纸幅成形工位太长,脱水作用必须增强,但仍然需要非常谨慎。再有,在此阶段应该强制通过上铜网进行脱水,在这种情况下,可采用位于上铜网环路内并在瑞典申请案8703468中公开的脱水装置。上述装置的第一部分是称为真空刮刀型的刮水刀,它最好与连接到抽吸源的对应集水腔结合使用,脱水装置至少还要连接一个包括若干个案板并连到抽吸源的集水池。和位于上铜网环路的该脱水装置对置的还有在下铜网环路内的一组铜网支承元件。这些元件一方面为了减少通过下铜网的脱水,另一方面为将此处压力朝向上,下网之间的纤维层-换句话说即朝向部分成形的纸幅-以便增加脱水作用和增加适宜的脉冲压力。借助于此,纸幅成形得以改进。可以借助气压软管使这些铜网支承元件对每个下铜网环路加载。对纸幅的压力是自行调节的。这种装置的一个主要优点是朝向铜网之间纤维层的脱水压力,在铜网运行方向上可以以所希望的方式逐渐增加,而不致像在惯用的混合式成形机中那样,在双网部分开始处产生突然压力高峰。在第二脱水区进行第一阶段脱水之后,成形纸幅达到干燥度为5~10%时,当然它是根据欲制纸张或纸板的基本重量和机器的速度而定,在此阶段可以有较前更大的压力朝向上,下铜网之间的纸幅。这是靠使纸幅在一个或多个或转动或静止的曲面上运行而产生的。在一个或几个阶段内,纸幅在曲面上运行形成在第二脱水区的第二阶段。在此阶段后,纸幅的干燥度为14~16%,它取决于生产条件,在此阶段上铜网可与由下铜网支承的纸幅分离,此后纸幅继续向下一工序运行,如进入造纸机的压榨工位。下面参照几个附备中所示的实施例详细介绍本专利技术,但专利技术决不仅局限于实施例中有限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纤维材料形成纸张或纸板纸幅的方法,该方法应用于造纸机或同类机器的铜网工段,它包括其上行程的主要部分基本上是水平的下铜网环路(2,102)和与它协同工作的上铜网环路(10,110),在该方法中,把来自造纸机网前箱(1,101)内的纤维浆液输送到所述下铜网环路(2,102)上行程的第一部分(2a,102a),这里形成第一脱水区,此后将部分成形的纤维层引导到第二脱水区,在该地区设置一上铜网环路(10,110)使其复盖部分成形的纤维层,以便至少在第二脱水区的二个阶段从纤维层中连续脱水,然后上铜网环路与将近成形的纸幅(W)分离,纸幅(W)随着下铜网环路的运行,被导向其下一道工序,该方法的特征是:在单网脱水区(2a,102a),通过下铜网(2,102)进行初期脱水以后,借助与水平上行程内表面接触工作的元件组(9,109),通过下铜网(2,102)的脱水被阻止,在所述的阻止区,从纸幅中脱水是在双铜网第二脱水区的第一阶段或几个阶段进行的,这些阶段包括一个从网前箱延伸到图1中成形案辊6的相当长的平面铜网工作台,或者从网前箱到图2中的最后一个支承元件(109),双网区的第一脱水阶段或几个阶段之后,则在图1中的曲面双网脱水区(b)或图2中的脱水区(R↓[0],C)上进行脱水,然后纸幅(W)被引导跟随下铜网(2,102)运行。...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塔皮奥瓦里斯
申请(专利权)人:维美德阿尔斯特罗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