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烘干方法与造纸机的干燥部技术

技术编号:1894691 阅读:4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纸的烘干方法,在该方法中待烘干的纸幅(W)由压榨部进入前干燥部(D1),其中将纸幅(W)在采用标准单铜网牵引力的各干燥组(R↓[1]……R↓[N])中从其底面一侧加以烘干。前干燥部(D1)仅仅包括具有标准单铜网牵引力的单铜网组(R↓[1]……R↓[N])。纸幅(W)由前干燥部(D1)进入完成部(D2)。在这里借助涂布/表面施胶装置(20)对纸幅(W)涂布/表面施胶,并在后干燥器(30)中烘干,其中纸幅(W)在至少一个采用标准单铜网牵引力的干燥组(R↓[21])中被烘干。之后纸幅经压光并送至卷取台(50)。在该方法中,纸幅(W)的卷曲在前干燥部(D1)和/或完成部(D2)的区域借助诸部件(19,31,32,33,34,35,36,R↓[32],R↓[33],Dsyl和Dtela)和/或借助诸装置与由所述诸部件形成的诸组合体来控制。此外,描述了造纸机的干燥部,它包括前干燥部(D1)和完成部(D2)。完成部(D2)包括涂布/表面施胶装置(20)、后干燥器(30)、压光机(40)和卷取台(50)。该干燥部在前干燥部(D1)和/或完成部(D2)的区域包括诸部件(19,31,32,33,34,35,36,R↓[32],R↓[33],Dsyl和Dtela)和/或诸装置与由所述诸部件形成的诸组合体以便控制纸幅(W)的卷曲。(*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纸的烘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待烘干的纸幅由压榨部进入前干燥部,其中将纸幅在各干燥组中从其底面一侧加以烘干,这些干燥组采用标准单铜网牵引力,该前干燥部仅仅包括各具有标准单铜网牵引力的单铜网组;b)纸幅由前干燥部进入完成部,其中借助涂布/表面施胶装置对纸幅涂布/表面施胶,并在后干燥部中烘干,其中纸幅在至少一个采用标准单铜网牵引力的干燥组中被烘干,之后将纸幅在压光机上压光并送至卷取台,其中纸幅被卷到机器纸轴上。此外,本专利技术还涉及造纸机的干燥部,它包括前干燥部和完成部,其完成部包括涂布/表面施胶装置、后干燥器、压光机和卷取台。由现有技术已知,在造纸机的多缸干燥器中,采用双铜网牵引力和/或单铜网牵引力。在双铜网牵引力中各烘缸组包括两个铜网,它们一个从上面另一个从下面将纸幅紧压到加热的缸表面上。在通常为水平排列的各烘缸排之间,纸幅受自由的和无支撑的牵引力,这些牵引力是容许有波动的,这可能导致纸幅的断裂,在纸幅还比较潮湿从而低强度时尤其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近几年来,日益增多了采用所述单铜网牵引力的原因,其中诸烘缸的每一组只包括一个干燥铜网,在这个铜网的支撑下纸幅通过整个组以便干燥铜网在诸烘缸上将纸幅紧压在加热的缸表面上,而在诸烘缸之间的各反转缸或辊筒上纸幅保持表面弯曲的表面。这样,在单铜网牵引力的情况下,烘缸设置在铜网环路的外侧,而反转缸或辊筒设置在该环路的内侧。由经验得知,如果使纸单面烘干,其结果是纸页有卷曲的倾向。当借助各具有单铜网牵引力的标准组从其底面一侧烘干纸时和如果这样的不对称烘干遍布前干燥部的全长,则烘干发生首先使纸幅的底面一侧烘干,并且当烘干继续时,烘干效果也延伸至纸幅的顶面一侧。在这些情况下,烘干的纸通常被卷曲并且向下看去成凹面形状。由现有技术已知,在纸幅的成形方面,尤其是在纸页的成形阶段(例如,本申请人的Sym-Former)借助堰板射流与铜网之间不同速度的选择,和借助其他的运行参数就已影响纸的卷曲倾向。由现有技术已知,例如,在复制纸的情况下,在后干燥器中借助烘干的表面不均匀性为纸页调节一适当的初始的卷曲形状以便在单面或双面复制后使纸的卷曲为最佳。在复制纸的情况下,卷曲的反应性,即每单位湿度变化卷曲发生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受纸的多层结构的影响,其产生与纸幅在湿部的成形有关。涉及本专利技术的最新现有技术工艺在高速造纸机中已经以干燥部为基础,其中沿干燥部长度的大部分有单铜网牵引力,并且为了控制卷曲的倾向,还采用了一反转组以便使烘干在z方向是充分对称的。然而,它已显示出,考虑到机器的运行性能和总效率以及造纸机投资的效益,一反转组产生明显的缺点。因此,由造纸机的运行性能观点看,沿干燥部全长被完全支撑的并以具有单铜网牵引力的诸标准组为基础而没有反转组的干燥部应该是非常合理的解决办法。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还没有勇气将该解决办法引进实施中,因为认为由纸的卷曲倾向的观点看这会导致不可控制的和不利的解决办法。包含在包括反转干燥组的现有技术解决办法中的一个问题是,万一纸幅断裂废纸的排除问题,因为诸反转组不是靠重力效应自动清理的。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纸机的干燥部,其中完全不需要反转组,然而却满足提出的所有其他要求。从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由新的观点解决这些问题并为这些问题提出新颖的解决方案,这些解决方案与传统的思维模式相反。关于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参见本申请人的芬兰专利N0.91,900(等同于美国专利NO.5,416,980),其中在造纸机的干燥部特别为减小纸的卷曲倾向描述了一种方法,在该方法中纸幅借助诸烘缸烘干,干燥铜网将纸幅紧压在加热的缸表面上,并且在该干燥部中采用了各烘缸组,其中使用双铜网牵引力和/或单铜网牵引力。在这种方法中被认为新颖的是在干燥部中基本上横过纸幅的全宽供给热水蒸汽,通过这种方式纸幅纤维网内产生或倾向于产生的应变借助进入该应变的形成区或基本上正在其后面的热和湿气予以松弛。关于涉及本专利技术的现有技术,还参见本申请人的芬兰专利NO.93,876(等同于美国专利NO.5,553,393)和本申请人的芬兰专利申请NO.925942(等同于美国专利NO.5,465,505),935340,950434,951746,以及参见本申请人至此尚未公开的芬兰专利申请NO.963024,963734和963735。在本申请人的芬兰专利NO.93,876中描述了造纸机的干燥部,其中具有设置有单铜网牵引力的干燥组。在该干燥部中被认为新颖的是,为了优化干燥部沿机器方向每单位长度计算的烘干能力,使用了烘缸直径与反转辊筒直径之烘干不同比率的进程以便在干燥部始端的第一组或各组中采用该比率大于干燥部中间区中各组的,并且在于燥部终端的组或各组中采用直径比率大于该比率。在本申请人的芬兰专利申请NO.935340中,描述了纸幅烘干方法和纸幅的干燥部,其中,在压榨部后面,纸幅经许多具有单铜网牵引力的连续的组烘干,并且按照一个实施方案纸幅借助所述接触烘缸从其底面一侧沿全长烘干,并且纸幅在脱离铜网的纸幅牵引力或诸牵引力作用下从其顶面一侧烘干,和/或纸幅借助通过干燥铜网向纸幅的顶面施加烘干气流从其顶面一侧烘干。在本申请人的芬兰专利申请NO.925942中,描述了用于造纸机的多缸干燥器的具有单铜网牵引力的所谓反转的干燥组,其中设置了支撑铜网以沿基本上很大区域与诸反转缸接触,该铜网由其配置在各反转缸之间的空间的导辊和其他需要的辊子引导,并且借助支撑铜网的张力有所述区域将纸幅紧压干燥铜网。在本申请人的芬兰专利申请NO.951746中,描述了干燥部的基本原理和纸/板幅的烘干方法,其中与至少一些烘缸相结合设置了冲击喷放装置或同等物,通过该装置优选空气或蒸汽之加热的介质穿过铜网进入纸幅方面以便产生双面烘干效果并提高烘干能力。在本申请人的芬兰专利申请NO.963734中,为在造纸机的后干燥器中烘干经表面处理的纸幅或同等物描述了一种方法以及为使用该方法的造纸机的干燥部,其中,为了补偿纸幅的卷曲倾向,在后干燥器中纸幅在利用标准单铜网牵引力的一干燥组/各组中烘干,而且,与烘干一起或在烘干以后,将纸幅借助一装置/各装置加以处理以便补偿纸幅的卷曲倾向,这些装置是例如一蒸汽盒、一鼓风装置、一加湿装置和/或一软压光机。另一方面,在本申请人的芬兰专利申请NO.963735中,描述了为在造纸机的后干燥器中烘干经表面处理的纸幅或同等物的一种方法以及为使用该方法的造纸机的后干燥器,在该后干燥器中纸幅在利用单铜网牵引力的至少一个干燥组中烘干,与此同时纸幅借助冲击烘干装置烘干,该冲击烘干装置与至少一个缸或辊筒相结合配置在所述干燥组中。在本申请人的芬兰专利申请NO.963024中,为在造纸机的后干燥器中烘干待表面处理的纸,特别是高级纸,描述了一种方法以及为实现该方法的造纸机的后干燥器,其中,在表面施胶或涂布以后,纸幅借助一具有单铜网牵引力的朝上敞开的反转组加以烘干,在这方面在前干燥部中纸幅中形成的卷曲倾向可基本被消除和/或被补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上述早先的解决办法以便能在造纸机的干燥部更有效地控制纸的卷曲。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整饰装置的这样一种造纸机的干燥部,即其中运行性能可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此外,本专利技术的一附加的目的是提供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纸的烘干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待烘干的纸幅(W)由压榨部进入前干燥部(D1),其中将纸幅(W)在采用标准单铜网牵引力的各干燥组(R↓[1]……R↓[N])中从其底面一侧加以烘干,该前干燥部(D1)仅仅包括各具有标准单铜网牵引力的单铜网组(R↓[1]……R↓[N]); b)纸幅(W)由前干燥部(D1)进入完成部(D2),其中借助涂布/表面施胶装置(20)对纸幅(W)涂布/表面施胶,并在后干燥部(30)中烘干,其中纸幅(W)在至少一个采用标准单铜网牵引力的干燥组(R↓[21])中被烘干,之后将纸幅(W)在压光机(40)上压光并送至卷取台(50),其中纸幅(W)被卷到机器纸轴(MR)上; 其特征在于,在该方法中,纸幅(W)的卷曲至少在完成部(D2)的区域借助诸部件(19,31,32,33,34,35,36,Dsyl和Dtela)和/或借助诸装置与由所述诸部件形成的诸组合体来控制。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帕希阿霍宁亚科卡利奥涅米尤哈卡霍维尔塔维勒科尔霍宁马蒂卢翁塔玛
申请(专利权)人:韦尔梅特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I[芬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