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4143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5 11: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包括工作台、基座和夹持固定部件,所述基座和所述夹持固定部件均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夹持固定部件设有压装件,所述压装件与所述夹持固定部件转动连接,所述压装件处于设定夹角时,所述压装件与所述基座抵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在焊接过程中,通过夹持固定部件实现对后吊耳板总成的固定,能够防止后吊耳板在工装上晃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后吊耳板总成的焊接精度。

Welding fixture for rear lug assembly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welding tool for a rear lifting lug assembly, which comprises a workbench, a base and a clamping fixing part. The base and the clamping fixing part are all arranged on the workbench. The clamping fixing part is provided with a press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clamping fixing part and the pressing part is in place. When the clamping angle is fixed, the press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base; the welding fixture of the rear lifting lug assembly of the invention can fix the rear lifting lug assembly by clamping the fixed parts in the welding process, and can prevent the rear lifting lug from swaying on the fixture. Compared with the prior art, the in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rear lifting lug assembly. Welding accura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加工设备
,特别是一种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常见的后吊耳板总成包括后吊耳板100、后吊耳上销200和后吊耳下销300,后吊耳上销200和后吊耳下销300均设于后吊耳板100的下方,并与后吊耳板100通过焊接连接。现有的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的结构简单,在进行焊接时,后吊耳板上销和后吊耳下销的定位不够牢靠,而且后吊耳板缺少夹持固定装置和定位挡块,因此焊接得到的后吊耳总成的精度较差。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以对上述情况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它能够实现对后吊耳板的有效夹持固定,防止后吊耳板在工装上晃动,进而提高后吊耳板总成的焊接精度。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包括工作台、基座和夹持固定部件,所述基座和所述夹持固定部件均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夹持固定部件设有压装件,所述压装件与所述夹持固定部件转动连接,所述压装件处于设定夹角时,所述压装件与所述基座抵接。优选地,所述基座顶部设有第一凸部和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二凸部之间设有第一凹槽,所述压装件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相适应的压装块。优选地,所述压装块呈“L”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与所述压装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段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段设有与后吊耳板的形状相适配的端面。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上设有第一定位孔,所述第二凸部设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一定位孔与后吊耳上销相适配,所述第二定位孔与后吊耳下销相适配。优选地,所述基座与所述工作台滑动连接,所述基座的滑动轨迹与所述压装件的中心线垂直。优选地,所述压装件上设有平行排列的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段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压装件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二定位孔的底部设有复位弹簧。优选地,所述第一凸部在远离所述第二凸部的边缘设有定位挡块,所述定位挡块的顶面高于所述第一凸部的顶面。优选地,所述基座在所述第一凸部的边缘设有开口滑槽,所述定位挡块上设有平行排列的第二连接孔,所述定位挡块局部容置在所述开口滑槽内,并与所述开口滑槽通过所述第二连接孔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工作台的底部设有支脚,所述支脚为上宽下窄的圆锥台状结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包括工作台、基座和夹持固定部件,所述基座和所述夹持固定部件均设于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夹持固定部件设有压装件,所述压装件与所述夹持固定部件转动连接,所述压装件处于设定夹角时,所述压装件与所述基座抵接;本专利技术的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在焊接过程中,通过夹持固定部件实现对后吊耳板总成的固定,可以防止后吊耳板在工装上晃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后吊耳板总成的焊接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后吊耳板总成的轴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的轴测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的主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的局部剖视图。附图标记说明:图1:100-后吊耳板,200-后吊耳上销,300-后吊耳下销;图2-图4:1-工作台,2-基座,3-夹持固定部件,4-压装件,5-第一凸部,6-第二凸部,7-第一凹槽,8-压装块,9-第一连接段,10-第二连接段,11-第一定位孔,12-第二定位孔,13-第一连接孔,14-开口滑槽,15-第二连接孔,16-支脚,17-定位挡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如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包括工作台1、基座2和夹持固定部件3,所述基座2和所述夹持固定部件3均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夹持固定部件3设有压装件4,所述压装件4与所述夹持固定部件3转动连接,所述压装件4处于设定夹角时,所述压装件4与所述基座2抵接。其中,工作台1优选为矩形板,且在矩形板的四个角处均设置有倒角。夹持固定部件3包括底座、旋转柄和压装件4,其中压装件4优选为条状结构,压装件4的端部与旋转柄连接,通过旋转柄带动压装件4相对于底座旋转,并且在压装件4与基座2抵接时,旋转柄同时能对压装件4起到固定和锁紧的作用,以保证压装件4对后吊耳板的固定效果。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置物架。该置物架用于放置进行焊接的各类工具等物品。置物架优选设置为镂空结构,以降低工作台1承受的载荷。为了使基座2可以更好地适应后吊耳板的结构,所述基座2顶部设有第一凸部5和第二凸部6,所述第一凸部5与所述第二凸部6之间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压装件4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7相适应的压装块8。所述第一凸部5和所述第二凸部6均优选为四棱柱,而且所述第一凸部5的高度优选大于所述第二凸部6的高度。当然,第一凸部5和第二凸部6也可以设置为圆柱形或者六棱柱等其他结构,只要保证第一凸部5和第二凸部6的顶面均为平面即可。另外,第一凸部5和第二凸部6还优选为可以相对于基座2上下伸缩,以形成更好的组合和搭配,适用于各种形式和结构的后吊耳板的固定。在基座2的整体结构也优选为长方体状结构,而且在基座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支撑板,支撑板与基座2的侧面垂直,并与工作台1贴合连接,以对基座2进行有效的夹持和固定,防止基座2发生侧倾。支撑板上优选平行设置有第三连接孔,支撑板通过紧固件与这些第三连接孔与工作台1固定连接。如图3所示,所述压装块8优选呈“L”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段9和第二连接段10,所述第一连接段9与所述压装件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10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9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段10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凹槽7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段10设有与后吊耳板的形状相适配的端面。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后吊耳板与第二连接段10的配合面为斜面,故第二连接段10的端面也设置为角度与之相同的斜面。此外,通过将第二连接段10的宽度设置为不大于第一凹槽7的宽度,那么在该工装处于非工作状态下时,第二连接段10就可以伸至第一凹槽7内并与第一凹槽7进行配合,既能降低整体结构占用的空间,还能令压装块8保持在较为稳定的状态,第一凹槽7对第二连接段10同时还起到保护的作用,防止第二连接段10在非工作状态下发生磕碰,使其结构发生损伤,影响第二连接段10对后吊耳板的定位精度。当然,第一凹槽7的底面优选设置为与第二连接段10的端面形状相适配的斜面或者曲面,以更好地对非工作状态下的第二连接段10进行定位和支撑。为了使第一凹槽7更好地对第二连接段10进行缓冲和保护,在第一凹槽7的底面优选设置有缓冲垫,该缓冲垫可以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述压装件4上优选设有平行排列的第一连接孔13,所述第一连接段9通过所述第一连接孔13与所述压装件4可拆卸连接。通过调整压装件4与第一连接段9进行配合的第一连接孔13,可以实现第一连接段9与基座2的相对位置的调整,更好地适应后吊耳板的多样化定位和压装需求。第一连接孔13的数量优选为不少于3个,且位于中部的第一连接孔13的内径大于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基座(2)和夹持固定部件(3),所述基座(2)和所述夹持固定部件(3)均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夹持固定部件(3)设有压装件(4),所述压装件(4)与所述夹持固定部件(3)转动连接,所述压装件(4)处于设定夹角时,所述压装件(4)与所述基座(2)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1)、基座(2)和夹持固定部件(3),所述基座(2)和所述夹持固定部件(3)均设于所述工作台(1)上,所述夹持固定部件(3)设有压装件(4),所述压装件(4)与所述夹持固定部件(3)转动连接,所述压装件(4)处于设定夹角时,所述压装件(4)与所述基座(2)抵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2)顶部设有第一凸部(5)和第二凸部(6),所述第一凸部(5)与所述第二凸部(6)之间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压装件(4)的端部设有与所述第一凹槽(7)相适应的压装块(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装块(8)呈“L”形,包括相互垂直的第一连接段(9)和第二连接段(10),所述第一连接段(9)与所述压装件(4)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段(10)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段(9)的端部,所述第二连接段(10)的宽度不大于所述第一凹槽(7)的宽度,所述第二连接段(10)设有与后吊耳板的形状相适配的端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后吊耳板总成焊接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部(5)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1),所述第二凸部(6)设有第二定位孔(12),所述第一定位孔(11)与后吊耳上销相适配,所述第二定位孔(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小伟刘君程杨海波龙道江刘诚云吴俊龙范祯科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