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装式盘根编织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069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倒装式盘根编织机。由电动机和减速机组成的动力部分。由编织台底板、编织台面板、传动齿轮、送锭齿轮、带拨齿口的送锭板和锭子组成的编织部分。编织台底板、编织台面板、传动齿轮、送锭齿轮、送锭板和锭子设置在机台面的上方,盘面朝下,锭子的锭尾设置在编织台面板内。由固定齿轮带动牵引齿轮,使编织物通过牵引轮上的针布牵引出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改变原有的机器形式,避免粉尘及絮状纤维落在盘面、齿轮等部位,减小盘面磨损、降低阻力使编织物受力均匀,坠砣式锭子使编织物受力均匀。(*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盘根编织机,尤其涉及一种倒装式盘根编织机。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由电动机和减速机组成的动力部分。由编织台底板、编织台面板、传动齿轮、送锭齿轮、带拨齿口的送锭板和锭子组成的编织部分。编织台底板、编织台面板、传动齿轮、送锭齿轮、送锭板和锭子设置在机台面的上方,盘面朝下,锭子的锭尾设置在编织台面板内。主传动轴的一端部固定设置圆锥齿轮,圆锥齿轮与减速机输出端的圆锥齿轮向啮合。电动机通过三角带的传动带动减速机,减速机通过一对圆锥齿轮将动力传递给主传动轴。主传动轴的中部固定设置蜗杆,主传动轴的另一端部固定设置手轮和传动齿轮。在传动轴的两端部各自固定设置送锭板和送锭齿轮构成送锭板组,由若干个送锭板组设置在编织台底板和编织台面板之间,送锭板上设置若干个送锭槽,送锭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在编织台面板与编织台底板之间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装有送锭齿轮和送锭板,送锭板与送锭齿轮铆接后随送锭齿轮转动(由主传动轴上的传动齿轮带动),送锭板上各送锭槽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相邻送锭板相互对接,每对接一次完成一次送锭动作,送锭板对接的好处在于使锭子在运行中端部受力位置一致,各锭子受力均匀,解决了因送锭板位置高低不一致使锭子受力不均匀的问题。由若干个送锭板组可矩形排列设置,且使送锭板组的送锭齿轮相啮合。由若干个送锭板组可环形排列设置,且使送锭板组的送锭齿轮相啮合。主传动轴带动传动齿轮,传动齿轮带动一组送锭齿轮送锭板转动(送锭齿轮与送锭板经铆接后成为一体同轴转动),送锭齿轮间是相互啮合,每对齿轮均作相反方向的运转,使安装在盘面下方的锭子随着送锭板的运动,通过送锭齿口的传递沿编织台面板的封闭轨道阵的方向运动。编织台面板上有彼此以相交切线连接的直线与圆弧状的波形槽,波形槽主要是用于引导锭子按规定的路线滑走,圆型机为两条W形相贯波形槽,方型机为两条或两条以上O型槽相贯而成。同轴平行固定设置蜗轮和交换齿轮构成过渡二联齿轮组,蜗轮与主传动轴中部的蜗杆相啮合。同轴平行固定设置输出齿轮和固定齿轮构成输出二连齿轮组,输出齿轮与过渡齿轮组的交换齿轮相啮合。同轴平行固定设置牵引齿轮和针布构成牵引轮,设置若干个牵引轮,牵引轮的牵引齿轮相对排列啮合,牵引轮的牵引齿轮与固定齿轮相啮合。主传动轴上的蜗杆带动蜗轮及与蜗轮同轴的交换齿轮运动并带动与交换齿轮相啮合的输出齿轮及与输出齿轮同轴的固定齿轮,由固定齿轮带动牵引齿轮,使编织物通过牵引轮上的针布牵引出来。纱筒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锭尾的一侧,纱筒杆的另一端设置纱筒托架,纱筒托架一侧设置纱杆,纱筒套装在纱筒杆上。滑道的一端固定设置在锭尾的另一侧,滑道的上部设置滑轮和锭子压砣,锭子压砣的一侧设置纱筒压扣,滑道的中部固定设置磁眼。滑道的下端部固定设置输出磁眼,锭子坠砣放置滑道内,锭子坠砣的下端部设置坠砣滑轮。将缠满编织基材的纱筒套在纱筒杆上,用纱筒托架固定纱筒的位置,将基材绕涨纱杆并从瓷眼穿出,经锭子坠砣上的锭子坠砣滑轮、滑轮从输出瓷眼中穿出。锭子坠砣向上运动到一定距离时带动锭子压砣向上运动,锭子压砣上的纱筒压扣向上抬起,使纱筒在锭子坠砣的重力压迫下转动,当锭子坠砣向下坠落与锭子压砣分离时,纱筒压扣将纱筒卡住,停止转动,在编织过程中编织基材带动锭子坠砣上下运动,如此反复运动,使锭子送线均匀。本技术是倒装式盘根编织机。改变原有的机器形式,避免粉尘及絮状纤维落在盘面、齿轮等部位,减小盘面磨损、降低阻力使编织物受力均匀,提高机器的使用寿命。结构简单,结构布局合理。坠砣式锭子使编织物受力均匀,编织的产品外形美观、平整。经试验,符合有关标准要求。附图说明图1倒装式盘根编织机的传动示意图图2倒装式盘根编织机的的牵引传动的俯视图图3倒装式盘根编织机的的牵引传动的俯视图图4倒装式盘根编织机的锭子运行轨道分布图图5倒装式盘根编织机的锭子运行轨道分布图图6倒装式盘根编织机的锭子运行轨道分布图图7倒装式盘根编织机的锭子运行轨道分布图图8倒装式盘根编织机的锭子的主视图图9倒装式盘根编织机的锭子的侧视图1编织台底板,2送锭齿轮,3送锭板,4锭子,5传动齿轮,6编织台面板,7手轮,8蜗杆,9交换齿轮,10蜗轮,11输出齿轮,12固定齿轮,13锭尾,14滑道,15牵引齿轮,16圆锥齿轮,17三角带,18电动机,19减速机,20主传动轴,21纱筒,22纱筒杆,23纱筒托架,24纱杆,25输出瓷眼,26坠砣滑轮,27锭子坠砣,28瓷眼,29锭子压砣,30滑轮,31纱筒压扣,32送锭槽,33牵引轮,34送锭板组,35针布主传动轴20的中部固定设置蜗杆8,主传动轴20的另一端部固定设置手轮7和传动齿轮5。在传动轴的两端部各自固定设置送锭板3和送锭齿轮2构成送锭板组34,由16个送锭板组34设置在编织台底板1和编织台面板6之间,送锭板3上设置6个送锭槽32,送锭齿轮2与传动齿轮5相啮合,如图4所示。在编织台面板6与编织台底板1之间装有传动轴,传动轴上装有送锭齿轮2和送锭板3,送锭板3与送锭齿轮2铆接后随送锭齿轮2转动(由主传动轴20上的传动齿轮5带动),送锭板3上各送锭槽32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相邻送锭板3相互对接,每对接一次完成一次送锭动作,送锭板3对接的好处在于使锭子4在运行中端部受力位置一致,各锭子4受力均匀,解决了因送锭板3位置高低不一致使锭子4受力不均匀的问题。由16个送锭板组34可矩形排列设置,且使送锭板组34的送锭齿轮2相啮合,如图4所示。主传动轴20带动传动齿轮5,传动齿轮5带动一组送锭齿轮2送锭板3转动(送锭齿轮2与送锭板3经铆接后成为一体同轴转动),送锭齿轮2间是相互啮合,每对齿轮均作相反方向的运转,使安装在盘面下方的锭子4随着送锭板3的运动,通过送锭齿口32的传递沿编织台面板6的封闭轨道阵33的方向运动,如图4所示。实施例2主传动轴20的中部固定设置蜗杆8,主传动轴20的另一端部固定设置手轮7和传动齿轮5。在传动轴的两端部各自固定设置送锭板3和送锭齿轮2构成送锭板组34,由9个送锭板组34设置在编织台底板1和编织台面板6之间,送锭板3上设置4个送锭槽32,送锭齿轮2与传动齿轮5相啮合,如图5所示。在编织台面板6与编织台底板1之间装有齿轮轴,齿轮轴上装有送锭齿轮2和送锭板3,送锭板3与送锭齿轮2铆接后随送锭齿轮2转动(由主传动轴20上的传动齿轮5带动),送锭板3上各送锭槽32在圆周上均匀分布,相邻送锭板3相互对接,每对接一次完成一次送锭动作,送锭板3对接的好处在于使锭子4在运行中端部受力位置一致,各锭子4受力均匀,解决了因送锭板3位置高低不一致使锭子4受力不均匀的问题。由9个送锭板组34可矩形排列设置,且使送锭板组34的送锭齿轮2相啮合,如图5所示。主传动轴20带动传动齿轮5,传动齿轮5带动一组送锭齿轮2送锭板3转动(送锭齿轮2与送锭板3经铆接后成为一体同轴转动),送锭齿轮2间是相互啮合,每对齿轮均作相反方向的运转,使安装在盘面下方的锭子4随着送锭板3的运动,通过送锭齿口32的传递沿编织台面板6的封闭轨道阵33的方向运动,如图5所示。实施例3主传动轴20的中部固定设置蜗杆8,主传动轴20的另一端部固定设置手轮7和传动齿轮5。在传动轴的两端部各自固定设置送锭板3和送锭齿轮2构成送锭板组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倒装式盘根编织机,其特征是在于编织台底板(1)、编织台面板(6)、传动齿轮(5)、送锭齿轮(2)、送锭板(3)和锭子(4)设置在机台面的上方,盘面朝下,锭子(4)的锭尾(13)设置在编织台面板(6)内;主传动轴(20)的一端部固定设置圆锥齿轮(16),圆锥齿轮(16)与减速机(19)输出端的圆锥齿轮相啮合;主传动轴(20)的中部固定设置蜗杆(8),主传动轴(20)的另一端部固定设置手轮(7)和传动齿轮(5);在传动轴的两端部各自固定设置送锭板(3)和送锭齿轮(2)构成送锭板组(34),由若干个送锭板组(34)设置在编织台底板(1)和编织台面板(6)之间,送锭板(3)上设置若干个送锭槽(32),送锭齿轮(2)与传动齿轮(5)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津华辛庆乐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新中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