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890663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2 0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包括车厢,设于车厢后侧的污水箱;车厢近于污水箱处设有隔离板,隔离板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污水箱远离于隔离板的下侧设有排水部;隔离板包括第一褶皱部,与第一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二褶皱部,与第二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三褶皱部,与第三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四褶皱部,与第四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五褶皱部,与第五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六褶皱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对污水进行收集,转运到垃圾站时再通过排水部将污水排出,有效地避免在转运过程中污水的泄漏,且隔离板设有多个褶皱部,不容易产生堵塞,排水效果好,降低了污水对车厢的腐蚀,提高了车厢的使用寿命。

Drainage system of garbage compression box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waste compression tank drainage system, which comprises a carriage, a sewage tank arranged on the rear side of the carriage, a compartment near the sewage tank, a plurality of outlets on the isolation plate, and a drainage part arrang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sewage tank away from the isolation plate; and the isolation plate comprises a first fold part adjacent to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fold part. The second fold, the third fold adjacent to and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fold, the fourth fold adjacent to and connected with the third fold, the fifth fold adjacent to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ourth fold, and the sixth fold adjacent to and connected with the fifth fold. The invention collects the sewage and discharges the sewage through the drainage section when it is transported to the garbage station, effectively avoids the leakage of the sewage in the process of transshipment, and the isolation plate is provided with multiple folding sections, which is not easy to produce blockage, has good drainage effect, reduces the corrosion of the sewage to the carriage, and enhances the service life of the carria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垃圾车排水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环卫车市场上有一些车型需要与垃圾站对接转运垃圾;当垃圾装载进车厢时,会有很多污水被一起装到车厢内,如果垃圾箱密封性能不好,则在垃圾转运过程中会将污水外泄,大量含有有机物、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有害物质的污水直接渗漏到车厢外,并淋洒到地面上,扩大污染面积,造成对道路、空气等环境的二次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包括车厢,设于所述车厢后侧的污水箱;所述车厢近于所述污水箱处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所述污水箱远离于所述隔离板的下侧设有排水部;所述隔离板包括第一褶皱部,与所述第一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二褶皱部,与所述第二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三褶皱部,与所述第三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四褶皱部,与所述第四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五褶皱部,与所述第五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六褶皱部;所述第一褶皱部,第二褶皱部,第三褶皱部,第四褶皱部,第五褶皱部,以及第六褶皱部上均设有若干个出水口。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褶皱部与第二褶皱部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60°-9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褶皱部与第三褶皱部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120°-15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三褶皱部与第四褶皱部之间形成有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110°-14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四褶皱部与第五褶皱部之间形成有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为140°-160°。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五褶皱部与第六褶皱部之间形成有第五夹角,所述第五夹角为145°-165°。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褶皱部,第二褶皱部,第三褶皱部,第四褶皱部,第五褶皱部,以及第六褶皱部为一体成型结构。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车厢的底部设有向所述污水箱倾斜的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倾斜角度为1°-3°。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污水箱的底部沿所述隔离板至所述排水部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所述排水部为两根排水软管;所述排水软管设于所述污水箱的两侧。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车厢位于所述隔离板的前侧还设有过滤网。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于车厢后侧的污水箱;车厢近于污水箱处设有隔离板,隔离板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污水箱远离于隔离板的下侧设有排水部;对污水进行收集,转运到垃圾站时再通过排水部将污水排出,有效地避免在转运过程中污水的泄漏,也就不会产生二次污染,且隔离板设有多个褶皱部,不容易产生堵塞,排水效果好,降低了污水对车厢的腐蚀,提高了车厢的使用寿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压缩式垃圾车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内部示意图;图3为图2中污水箱的示意图;图4为图2中隔离板的结构图。10车厢11倾斜面20污水箱30隔离板31出水口32第一褶皱部33第二褶皱部34第三褶皱部35第四褶皱部36第五褶皱部37第六褶皱部40排水部50第一夹角60第二夹角70第三夹角80第四夹角90第五夹角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如图1到图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包括车厢10,设于车厢10后侧的污水箱20;车厢10近于污水箱20处设有隔离板30,隔离板30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31,污水箱20远离于隔离板30的下侧设有排水部40;隔离板30包括第一褶皱部32,与第一褶皱部32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二褶皱部33,与第二褶皱部33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三褶皱部34,与第三褶皱部34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四褶皱部35,与第四褶皱部35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五褶皱部36,与第五褶皱部36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六褶皱部37;第一褶皱部32,第二褶皱部33,第三褶皱部34,第四褶皱部35,第五褶皱部36,以及第六褶皱部37上均设有若干个出水口31。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污水箱20对污水进行收集,转运到垃圾站时再通过排水部40将污水排出,有效地避免在转运过程中污水的泄漏,也就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具体地,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褶皱部32与第二褶皱部33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50,第一夹角为60°-9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角50为75°-85°,使得车厢10内的污水更容易从出水口31流入到污水箱20,且有效地避免了垃圾对出水口31造成堵塞的问题。其中,第二褶皱部33与第三褶皱部34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60,第二夹角60为120°-15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夹角为125°-140°,有效地扩大了流水面同时避免了对出水口31造成堵塞,使得污水从车厢10流入到污水箱20的流速加快。其中,第三褶皱部34与第四褶皱部35之间形成有第三夹角70,第三夹角70为110°-14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三夹角70为115°-135°,使得污水沿第三夹角70往两侧分流,加快了污水的流速,同时避免了垃圾对出水口31造成堵塞。其中,第四褶皱部35与第五褶皱部36之间形成有第四夹角80,第四夹角80为140°-160°。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四夹角80为145°-155°,有效地扩大了流水面同时避免了垃圾对出水口31造成堵塞,使得污水从车厢10流入到污水箱20的流速加快。其中,第五褶皱部36与第六褶皱部37之间形成有第五夹角90,第五夹角90为145°-165°。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五夹角90为150°-160°,使得车厢10内的污水更容易从出水口31流入污水箱20,且有效地避免了垃圾对出水口31造成堵塞的问题。其中,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褶皱部32,第二褶皱部33,第三褶皱部34,第四褶皱部35,第五褶皱部36,以及第六褶皱部37为一体成型结构,使得隔板板30的结构更加稳定,承受力强,不易变形,使用寿命长。进一步地,隔离板30与车厢10的内壁进行焊接,使得两者之间联接牢固,且提高了密封性,使得垃圾不会从两者之间的缝隙流入到污水箱20。其中,车厢10的底部设有向污水箱20倾斜的倾斜面11,倾斜面11的倾斜角度为1°-3°,使得车厢10内的污水在运输过程中,自动流向污水箱20内,有效地提高了排污效果,同时降低了污水对车厢10内部的腐蚀,提高了车厢10的使用寿命。进一步地,污水箱20的底部沿隔离板30至排水部40方向逐渐向下倾斜,方便污水流到排水部40处,进而方便排出,这种结构在排污后,污水箱20中不会有污水残留,降低了污水对污水箱20的腐蚀,延长了污水箱20的使用寿命。其中,排水部40为两根排水软管;排水软管设于污水箱20的两侧,便于快速地排出污水箱20内的污水,提高了排污效率。于其他实施例中,车厢位于隔离板的前侧还设有过滤网,能够更有效地把垃圾与污水进行分离,使得污水流入污水箱的速度更快,且不会造成出水口的堵塞。于其他实施例中,在污水箱的上侧还设有进水口,在污水箱排出污水后,方便对污水箱内部进行清洗,有效地降低了污水对污水箱的腐蚀,延长了污水箱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设于车厢后侧的污水箱;车厢近于污水箱处设有隔离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包括车厢,设于所述车厢后侧的污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近于所述污水箱处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所述污水箱远离于所述隔离板的下侧设有排水部;所述隔离板包括第一褶皱部,与所述第一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二褶皱部,与所述第二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三褶皱部,与所述第三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四褶皱部,与所述第四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五褶皱部,与所述第五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六褶皱部;所述第一褶皱部,第二褶皱部,第三褶皱部,第四褶皱部,第五褶皱部,以及第六褶皱部上均设有若干个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1.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包括车厢,设于所述车厢后侧的污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厢近于所述污水箱处设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上设有若干个出水口,所述污水箱远离于所述隔离板的下侧设有排水部;所述隔离板包括第一褶皱部,与所述第一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二褶皱部,与所述第二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三褶皱部,与所述第三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四褶皱部,与所述第四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五褶皱部,与所述第五褶皱部相邻且与其联接的第六褶皱部;所述第一褶皱部,第二褶皱部,第三褶皱部,第四褶皱部,第五褶皱部,以及第六褶皱部上均设有若干个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褶皱部与第二褶皱部之间形成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60°-9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褶皱部与第三褶皱部之间形成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120°-15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压缩箱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褶皱部与第四褶皱部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支氏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