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咽通气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90158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11 2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口咽通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防止口咽通气管脱落,并且在口咽通气管移位时发出报警的口咽通气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口咽通气管本体、唇挡,其特征在于:咬合部上下两端面设置挡台,所述挡台设置可固定压力传感器的内凹区域,所述唇挡设置与压力传感器匹配的通孔,所述压力传感器外侧连接蜂鸣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口咽通气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口咽通气管。
技术介绍
口咽通气管,主要用于呼吸道梗阻、舌根后坠或是气道分泌物较多的患者,避免堵塞呼吸道,保持患者呼吸道畅通,还可以用于发生癫痫或抽搐时的患者,防止咬伤舌头或舌根,现有的口咽通气管,通常包括直管以及与直管连接的弧形弯管,置管成功后,直管为近口端,靠近患者口部,弧形弯管为远端,伸入咽喉;在口咽通气管管内插入气管或吸痰管或纤维支气管镜进行检查及治疗,用于改善通气效果或将分泌物吸出,保持病人呼吸顺畅。当病人躁动不安、神志欠清或者由昏迷转为清醒的过程中,会感觉到口咽部的异物不适,出于先天的生理反射(非条件反射),会造成口咽通气管位置的移动,若不及时扶正易再次引发呼吸道梗阻而危及生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防止口咽通气管脱落,并且在口咽通气管移位时发出报警的的口咽通气管。本技术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口咽通气管包括口咽通气管本体、唇挡,其特征在于:咬合部上下两端面设置挡台,所述挡台设置可固定压力传感器的内凹区域,所述唇挡设置与压力传感器匹配的通孔,所述压力传感器外侧连接蜂鸣器,当口咽通气管发生移位时,压力传感器所受到的压力改变,触发蜂鸣器工作。所述的,咬合部内壁设置匹配的金属支撑部,防止患者用力时咬碎口咽通气管。所述的,唇挡、压力传感器、挡台形成门齿咬合槽,所述门齿咬合槽为矩形凹槽,牙齿咬合后可防止口咽通气管脱落。所述的,门齿咬合槽槽底粘贴柔性保护层,防止唾液污染压力传感器,保护牙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所述的口咽通气管,设置有压力传感器和蜂鸣器,可检测口咽通气管移位并报警;(2)本技术所述的口咽通气管,设置有金属支撑部,防止患者咬合时因用力过度而咬碎口咽通气管;(3)本技术所述的口咽通气管,唇挡、压力传感器、挡台形成门齿咬合槽,牙齿咬合后可防止脱落。(3)本技术所述的口咽通气管,设置有柔性保护层,防止唾液污染压力传感器,减轻与门齿咬合槽的摩擦,保护牙齿。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图2是一种实施例侧视图;图中:1、口咽通气管本体;2、唇挡;3、压力传感器;4、挡台;5、咬合部;6、门齿咬合槽;7、金属支撑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本技术所述的口咽通气管,包括口咽通气管本体1、唇挡2,咬合部5上下两端面设置挡台4,所述挡台4设置可固定压力传感器3的内凹区域,所述唇挡2设置与压力传感器3匹配的通孔,所述压力传感器3外侧连接蜂鸣器;所述咬合部5内壁设置匹配的金属支撑部7;唇挡2、压力传感器3、挡台4形成门齿咬合槽6,所述门齿咬合槽6为矩形凹槽;门齿咬合槽槽底粘贴柔性保护层。本技术的使用过程如下所述:将口咽通气管本体置入后,使唇挡位于口唇外部,使牙齿咬合在门齿咬合槽中,确保压力传感器接收到牙齿的咬合力,由于唇挡和门齿咬合槽的存在可防止口咽通气管发生移位,当遇到突发情况口咽通气管发生移位时,压力传感器受到的咬合力改变较大,触发蜂鸣器工作报警,医护人员需及时扶正口咽通气管。当然,上述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范围。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归属于本技术的专利涵盖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口咽通气管,包括口咽通气管本体(1)、唇挡(2),其特征在于:咬合部(5)上下两端面设置挡台(4),所述挡台(4)设置可固定压力传感器(3)的内凹区域,所述唇挡(2)设置与压力传感器(3)匹配的通孔,所述压力传感器(3)外侧连接蜂鸣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咽通气管,包括口咽通气管本体(1)、唇挡(2),其特征在于:咬合部(5)上下两端面设置挡台(4),所述挡台(4)设置可固定压力传感器(3)的内凹区域,所述唇挡(2)设置与压力传感器(3)匹配的通孔,所述压力传感器(3)外侧连接蜂鸣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咽通气管,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琨于丽吴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淄博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