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自动吸痰的气管插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68969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1:25
一种可自动吸痰的气管插管,包括气管切开插管、吸痰管和负压吸引器,还包括流体密度传感器,流体密度传感器固定于气管切开插管的插入端的端面上,吸痰管埋设于气管切开插管的管壁中并以气管切开插管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环状分布于气管切开插管的内壁中,检测导线一端与流体密度传感器连接,另一端经气管切开插管内壁进入负压吸痰接口的内腔中,检测导线从负压吸痰接口上部穿出并与检测插头连接;负压吸引器包括信号处理器,信号处理器接收流体密度传感器传输的气管内经过的流体的密度并与预设的密度进行对比,当流体的密度超过预设的密度时,负压吸引器开始吸痰;该吸痰器可自动、持续对气管中的痰液进行吸取,吸痰条件可设定,更加智能、客观。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ith automatic sputum suction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n automatic sputum suction intubation, which comprises a tracheotomy intubation, a sputum suction tube and a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and a fluid density sensor, which is fixed on the end face of the insertion end of the tracheotomy intubation, and the sputum suction tube is embedded in the wall of the tracheotomy intubation tube and symmetrical to the central axis of the tracheotomy intubation tube. Axis ring distributes in the inner wall of tracheotomy intubation. One end of the detection wir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luid density sensor. The other end enters the cavity of negative pressure sputum suction interface through the inner wall of tracheotomy intubation tube. The detection wire goes through the upper part of negative pressure sputum suction interface and connects with the detection plug.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includes a signal processor and a signal place. When the density of the fluid exceeds the preset density, the negative pressure suction device begins to suck sputum. The suction device can automatically and continuously suck sputum from the trachea, and the suction conditions can be set to be more intelligent and objecti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自动吸痰的气管插管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自动吸痰的气管插管。
技术介绍
气管切开插管术常用于危重或者肺功能严重受损的病人,对于维持此类病人的呼吸功能具有较好的效果。然而在插入气管切开插管后,此类病人在肺部产生痰液后痰液将会经气管进入气管切开插管的管道中,造成呼吸堵塞或者插管的污染。因此护理人员需要经常对气管切开病人进行人工吸痰,由于人工吸痰多采用一次性吸痰管,每次吸痰时均需将吸痰管经插管插入气管中进行吸痰,这种方式将会造成病人的极大痛苦进而导致病人的排斥;吸痰与否需要借助病人的感觉进行判断进而向护理人员进行反映,而这种感觉有时并不准确,这种情况下进行吸痰不仅给病人增加痛苦还将造成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可自动吸痰的气管插管,该吸痰器可自动、持续对气管中的痰液进行吸取,无需人工频繁插入吸痰管吸痰,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的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该吸痰器吸痰条件可设定,更加智能。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自动吸痰的气管插管,包括气管切开插管、吸痰管和负压吸引器,气管切开插管包括接口端、插入端、气囊和充气指示器,充气指示器的充气管路埋设于气管切开插管的管壁中并与固定于气管切开插管外表面的气囊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体密度传感器,流体密度传感器固定于气管切开插管的插入端的端面上,吸痰管埋设于气管切开插管的管壁中并以气管切开插管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环状分布于气管切开插管的内壁中,吸痰管的前端设有主吸痰孔,吸痰管的近前端设有吸痰孔,主吸痰孔与气管切开插管的端面平齐,气管切开插管的内壁对应与吸痰孔的部位开有吸痰洞口,气管切开插管的后端设有负压吸痰接口,吸痰管的尾端设有径向的吸痰集合管,吸痰集合管的一端从负压吸痰口接口引出并固定于负压吸痰接口的端口上并与负压吸痰接口的端口平齐,流体密度传感器的检测导线一端与流体密度传感器连接,另一端经气管切开插管内壁进入负压吸痰接口的内腔中,检测导线从负压吸痰接口上部穿出并与检测插头连接;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包括壳体、信号处理器、负压泵和储液罐,壳体上设有检测插头插孔和负压吸痰接口插孔,检测插头与负压吸引器插接连接,吸痰管的负压吸痰接口与负压吸引器插接连接,信号处理器接收流体密度传感器传输的气管内经过的流体的密度信号并与预设的密度进行对比,当流体的密度超过预设的密度时,信号处理器向负压泵发出运行的信号,负压泵通过吸痰管吸取气管中的痰液并存储于储液罐中。优选的,所述的信号处理器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优选的,所述的负压吸痰接口前端为宝塔式接头。优选的,所述的吸痰管设有4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吸痰器可自动、持续对气管中的痰液进行吸取,无需人工频繁插入吸痰管吸痰,增加了病人的舒适感的同时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该吸痰器吸痰条件可设定,更加智能、客观。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可自动吸痰的气管插管组成结构示意图;图2是所述的负压吸引器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气管切开插管,11-接口端,12-插入端,13-气囊,14-充气指示器,141-充气管路,2-吸痰管,21-主吸痰孔,22-流体密度传感器,221-检测导线,222-检测插头,23-吸痰孔,24-负压吸痰接口,241-宝塔式接头,25-吸痰集合管,3-负压吸引器,31-信号处理器,32-负压泵,33-检测插头插孔,34-负压吸痰接口插孔,35-储液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参阅图1-2所示,一种可自动吸痰的气管插管,包括气管切开插管(1)、吸痰管(2)和负压吸引器(3),气管切开插管(1)包括接口端(11)、插入端(12)、气囊(13)和充气指示器(14),充气指示器(14)的充气管路埋设于气管切开插管的管壁中并与固定于气管切开插管外表面的气囊(13)连接,还包括流体密度传感器(22),流体密度传感器(22)固定于气管切开插管的插入端(12)的端面上,吸痰管(2)埋设于气管切开插管的管壁中并以气管切开插管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环状分布于气管切开插管(1)的内壁中,吸痰管(2)设有4根;吸痰管(2)的前端设有主吸痰孔(21),吸痰管(2)的近前端设有吸痰孔(23),主吸痰孔(21)与气管切开插管的插入端端面平齐,气管切开插管(1)的内壁对应与吸痰孔(23)的部位开有吸痰洞口,气管切开插管的后端设有负压吸痰接口(24),吸痰管的尾端设有径向的吸痰集合管(25),吸痰集合管(25)的尾端从负压吸痰口接口(24)引出固定于负压吸痰接口(24)的端口上并与负压吸痰接口(24)的端口平齐,流体密度传感器的检测导线(221)一端与流体密度传感器(22)连接,另一端经气管切开插管内壁进入负压吸痰接口(24)的内腔中,检测导线(221)从负压吸痰接口(24)上部穿出并与检测插头(222)连接。负压吸引器(3)包括壳体、信号处理器(31)、负压泵(32)和储液罐(35),信号处理器(31)为PL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壳体上设有检测插头插孔(33)和负压吸痰接口插孔(34),检测插头(222)插入负压吸引器(3)的检测插头插孔(33)中,吸痰管的负压吸痰接口(24)插入负压吸引器(3)的负压吸痰接口插孔(34)中;当气管中的流体经过流体密度传感器(22)时,流体密度传感器(22)将检测的液体浓度传输至信号处理器(31),信号处理器(31)接收流体密度传感器(22)传输的气管内经过的流体的密度信号并与预设的密度进行对比,当流体的密度超过预设的密度时,信号处理器(31)向负压泵(32)发出运行的信号,负压泵(32)通过吸痰管(2)吸取气管中的痰液并存储于储液罐(35)中,储液罐(35)中的存储液超过容器的2/3或者使用24小时后应当及时更换。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可自动吸痰的气管插管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自动吸痰的气管插管,包括气管切开插管、吸痰管和负压吸引器,气管切开插管包括接口端、插入端、气囊和充气指示器,充气指示器的充气管路埋设于气管切开插管的管壁中并与固定于气管切开插管外表面的气囊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体密度传感器,流体密度传感器固定于气管切开插管的插入端的端面上,吸痰管埋设于气管切开插管的管壁中并以气管切开插管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环状分布于气管切开插管的内壁中,吸痰管的前端设有主吸痰孔,吸痰管的近前端设有吸痰孔,主吸痰孔与气管切开插管的端面平齐,气管切开插管的内壁对应与吸痰孔的部位开有吸痰洞口,气管切开插管的后端设有负压吸痰接口,吸痰管的尾端设有径向的吸痰集合管,吸痰集合管的一端从负压吸痰口接口引出并固定于负压吸痰接口的端口上并与负压吸痰接口的端口平齐,流体密度传感器的检测导线一端与流体密度传感器连接,另一端经气管切开插管内壁进入负压吸痰接口的内腔中,检测导线从负压吸痰接口上部穿出并与检测插头连接;所述的负压吸引器包括壳体、信号处理器、负压泵和储液罐,壳体上设有检测插头插孔和负压吸痰接口插孔,检测插头与负压吸引器插接连接,吸痰管的负压吸痰接口与负压吸引器插接连接,信号处理器接收流体密度传感器传输的气管内经过的流体的密度信号并与预设的密度进行对比,当流体的密度超过预设的密度时,信号处理器向负压泵发出运行的信号,负压泵通过吸痰管吸取气管中的痰液并存储于储液罐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自动吸痰的气管插管,包括气管切开插管、吸痰管和负压吸引器,气管切开插管包括接口端、插入端、气囊和充气指示器,充气指示器的充气管路埋设于气管切开插管的管壁中并与固定于气管切开插管外表面的气囊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流体密度传感器,流体密度传感器固定于气管切开插管的插入端的端面上,吸痰管埋设于气管切开插管的管壁中并以气管切开插管的中轴线为对称轴环状分布于气管切开插管的内壁中,吸痰管的前端设有主吸痰孔,吸痰管的近前端设有吸痰孔,主吸痰孔与气管切开插管的端面平齐,气管切开插管的内壁对应与吸痰孔的部位开有吸痰洞口,气管切开插管的后端设有负压吸痰接口,吸痰管的尾端设有径向的吸痰集合管,吸痰集合管的一端从负压吸痰口接口引出并固定于负压吸痰接口的端口上并与负压吸痰接口的端口平齐,流体密度传感器的检测导线一端与流体密度传感器连接,另一端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咏梅刘路平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