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7483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3: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所述的气管插管套件包括堵塞导管、气管导管;所述的堵塞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的导管本体前端位置分别设有第一套囊和第一环形套囊;所述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第一螺纹管接口、第二螺纹管接口、第二环形套囊;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前端位置设有第二套囊;所述的第二环形套囊设于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内侧。其优点表现在:对患侧肺部支气管进行有效堵塞的同时,进行健侧肺部通气;气管导管插入到气管内,无需碰及左右支气管交叉处的隆突,不会引起隆突的伤害性刺激和神经反射;堵塞导管能够在纤支镜的直接引导下、置管快速准确地放置到需要堵塞的支气管。

A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kit for bronchoscopic obstruction under bronchoscope guidanc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tracheal intubation kit for bronchial obstruction under the guidance of bronchoscope. The tracheal intubation kit comprises a blocking catheter and a tracheal catheter; the blocking catheter comprises a catheter body; the front end of the catheter body is respectively provided with a first set of capsules and a first ring type of capsule; and the tracheal catheter bag. The main body of the tracheal tube, the first threaded tube interface, the second threaded tube interface and the second ring sleeve are arranged; the front end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tracheal tube is provided with a second set of capsules; and the second ring sleeve is arranged at the inner end of the main body of the tracheal tube. The advantages are as follows: effective obstruction of the affected lung bronchus and ventilation of the contralateral lung; tracheal tube insertion into the trachea without touching the protuberanc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left and right bronchus; no noxious stimulation and nerve reflex of the protuberance; the obstruction of the catheter can be directly guided by bronchoscope and the catheter can be placed quickly. Quickly and accurately place the bronchial tube that needs to be block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插管套件
,具体地说,是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
技术介绍
目前,单肺通气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技术,常用于一侧肺部需要行微创胸腔镜手术或开胸行肺部、食道手术,需要开胸侧肺萎陷,达到暴露手术空间的目的,同时,患侧肺部支气管堵塞后,一些患侧肺部病变,特别是涉及支气管扩张、血液、浓痰和感染性物质就无法流入健侧肺,健侧肺部在保证有效通气的同时,也起到了有效物理阻隔的目的。待手术病灶去除后,再实施双肺通气。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是一种双腔气管导管,可分别进行单肺通气,起到阻隔肺的目的,但是这种双腔气管导管直径较大,置管难度较大,特别是对于一些困难插管的病人,不仅难度较大,而且损伤也大,另外,此种导管需要插入气管抵达隆突处实施单肺通气,导管前端势必易刺激气管隆突,造成损伤的插管反应,病人不耐管等不利因素,另外患者如需手术后带气管导管继续呼吸机支持治疗,需更换为单腔气管导管,反复有创操作,增加了损伤的风险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也有一种堵塞导管,但缺乏可视引导作用,操作难度较大。更为危险的是,如果患者主气管下段或支气管有病变或狭窄,过粗过深的导管插入极易造成出血和损伤,造成难以弥补的后果,不适宜双腔气管导管的置入。中国专利文献:CN201110316610.9,申请日2011.10.18,专利名称为: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堵塞器单肺通气一体装置。公开了一种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堵塞器单肺通气一体装置,属于医疗器具,包括,“y”型三通,“y”型三通与单腔气管导管相连,单腔气管导管前端设导管囊,导管囊前方左右两侧设有健、患侧支气管开口,尖端设“V”型隆突卡,支气管堵塞系统与单腔气管导管为一体结构,堵塞管前端在患侧支气管开口上缘穿出,并设有堵塞囊,向上在导管体管壁内走形,尾端在导管体患侧根部穿出,接双向堵塞管开关,并配有专供疏通堵塞管的弹力导丝。上述专利文献的一种单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堵塞器单肺通气一体装置,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集合了目前单肺通气装置的诸多优点,可为临床提供一种操作方便、定位准确、单双肺通气转换灵活、使患肺较好保持静止塌陷状态的新型单肺通气装置。但是关于一种用于纤支镜直视引导下,能够对患者的患侧肺部支气管进行有效堵塞的同时,进行健侧肺部通气,气管导管在置入的过程中不会对患者肺部之间的隆突部位产生挤压和刺激,减轻患者不良神经反射,且在行纤支镜检查时能够快速、直观的确定堵塞导管放置位置的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目前则没有相关的报道。综上所述,亟需一种用于纤支镜直视引导下,能够对患者的患侧肺部支气管进行有效堵塞的同时,进行健侧肺部通气,气管导管在置入的过程中不会对患者肺部之间的隆突部位产生挤压和刺激,减轻患者不良神经反射,且在行纤支镜检查时能够快速、直观的确定堵塞导管放置位置的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纤支镜直视引导下,能够对患者的患侧肺部支气管进行有效堵塞的同时,进行健侧肺部通气,气管导管在置入的过程中不会对患者肺部之间的隆突部位产生挤压和刺激,减轻患者不良神经反射,且在行纤支镜检查时能够快速、直观的确定堵塞导管放置位置的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所述的气管插管套件包括堵塞导管、气管导管;所述的堵塞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的导管本体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的导管本体前端位置设有第一套囊;所述的第一套囊上方位置设有第一环形套囊;所述的第一套囊与第一环形套囊之前呈弧形弯曲结构;所述的导管本体末端位置通过细管分别设有连接第一套囊、第一环形套囊的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所述的导管本体底部连接设有帽盖;所述的细管本体设于导管本体的管壁中;所述的导管本体内壁中还设有细钢丝;所述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第一螺纹管接口、第二螺纹管接口、第二环形套囊;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表面同样设有刻度线;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前端位置设有第二套囊;所述的第一螺纹管接口设于气管导管本体末端侧面;所述的第二螺纹管接口设于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所述的第一螺纹接口和第二螺纹接口上分别连接设有气管盖;所述的第二环形套囊设于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内侧;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末端通过同样通过细管分别设有连接第二套囊、第二环形套囊的第三充气阀和第四充气阀;所述的细管主体设于气管导管本体的导管壁中;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内壁中同样设有细钢丝;所述的堵塞导管在使用时置于气管导管中。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套囊与第一环形套囊之间呈10°~20°弧形结构,二者相距1cm-3cm,且弧形角度与环形套囊处于同一平面方向相反。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堵塞导管为空心结构,直径为1mm-4.5mm。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气管导管为单腔气管导管本体。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二环形套囊与堵塞管末端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间。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螺纹管接口为国际标准呼吸机接口。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气管导管还包括气腔导管和注射阀。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气腔导管分别设于第一环形套囊和第二套囊的上方位置,呈空心环形结构,且与第一套囊和第二套囊之间分别相距0.2cm-0.6cm,所述的注射阀设于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位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气腔导管与注射阀之间通过相互连接,且气腔导管表面设有多个小孔。本专利技术优点在于:1、利用堵塞导管和气管导管之间相辅相成的配合作用,可在患者进行单肺通气治疗时,有效阻隔和萎陷患侧肺脏,通过堵塞导管堵住患侧肺部的支气管,避免血液或痰液的外流,且同时利用空心的堵塞导管必要时对患侧肺部实施输氧和吸引血液或分泌物的作用。阻隔患侧肺后,健侧肺可有效实施单肺通气保证机体氧供。2、堵塞导管前端利用第一环形套囊充分并固定纤支镜头端,从而堵塞导管在置入的过程中,可借助纤支镜的指引作用进行置管,方便检查治疗的同时,更加便于置管快速地完成。3、利用堵塞导管堵住患者患侧肺部的支气管,一方面便于患侧胸腔内手术空间暴露,方便手术治疗的进行,另一方面,避免患侧肺部中的血液或痰液流至健侧肺部中,从而有效避免健侧肺部受感染的风险。4、气管导管前端为单腔导管,由于置入深度只到达主气管的上中段,可避免气管导管在置入的过程中对患者肺部之间的隆突部位产生挤压和刺激,从而减轻了患者不良神经反射。5、利用控制第四充气阀向气管导管本体末端内侧的第二环形套囊中充气,便可使得第二环形套囊固定住堵塞管末端,且第二环形套囊与堵塞管之间形成一个封闭空间,同时,能对堵塞导管起到很好的加压固定和刻度测量作用。6、通过控制设于气管导管本体末端侧面的第一螺纹管接口外连接呼吸机,此时通过气管导管便可完成对患者健侧肺部的呼吸工作,且利用第二环形套囊与堵塞管末端之间形成的封闭空间,使得气管导管中的气体不会外漏,从而便可持续的对患者进行患侧肺部的治疗和健侧肺部的通气工作。7、患者到监护病房中需要持续呼吸机支持治疗时,只需退出堵塞导管,并将气管导管本体末端第二螺纹管接口利用气管盖盖上后,便可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所述的气管插管套件包括堵塞导管、气管导管;所述的堵塞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的导管本体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的导管本体前端位置设有第一套囊;所述的第一套囊上方位置设有第一环形套囊;所述的第一套囊与第一环形套囊之前呈弧形弯曲结构;所述的导管本体末端位置通过细管分别设有连接第一套囊、第一环形套囊的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所述的导管本体底部连接设有帽盖;所述的细管主体设于导管本体的管壁中;所述的导管本体内壁中还设有细钢丝;所述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第一螺纹管接口、第二螺纹管接口、第二环形套囊;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表面同样设有刻度线;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前端位置设有第二套囊;所述的第一螺纹管接口设于气管导管本体末端侧面;所述的第二螺纹管接口设于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所述的第一螺纹接口和第二螺纹接口上分别连接设有气管盖;所述的第二环形套囊设于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内侧;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末端通过同样通过细管分别设有连接第二套囊、第二环形套囊的第三充气阀和第四充气阀;所述的细管主体设于气管导管本体的导管壁中;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内壁中同样设有细钢丝;所述的堵塞导管在使用时置于气管导管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在纤支镜引导下行支气管堵塞的气管插管套件,所述的气管插管套件包括堵塞导管、气管导管;所述的堵塞导管包括导管本体;所述的导管本体表面设有刻度线;所述的导管本体前端位置设有第一套囊;所述的第一套囊上方位置设有第一环形套囊;所述的第一套囊与第一环形套囊之前呈弧形弯曲结构;所述的导管本体末端位置通过细管分别设有连接第一套囊、第一环形套囊的第一充气阀和第二充气阀;所述的导管本体底部连接设有帽盖;所述的细管主体设于导管本体的管壁中;所述的导管本体内壁中还设有细钢丝;所述的气管导管包括气管导管本体、第一螺纹管接口、第二螺纹管接口、第二环形套囊;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表面同样设有刻度线;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前端位置设有第二套囊;所述的第一螺纹管接口设于气管导管本体末端侧面;所述的第二螺纹管接口设于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所述的第一螺纹接口和第二螺纹接口上分别连接设有气管盖;所述的第二环形套囊设于气管导管本体的末端内侧;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末端通过同样通过细管分别设有连接第二套囊、第二环形套囊的第三充气阀和第四充气阀;所述的细管主体设于气管导管本体的导管壁中;所述的气管导管本体内壁中同样设有细钢丝;所述的堵塞导管在使用时置于气管导管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插管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江徐威沈益行陈延超
申请(专利权)人: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