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86217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8 07: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软水器、溶盐罐、粗盐水罐、碱溶解罐、碱冷却器、次氯酸钠冷却器、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脱氯塔、氯分离器、电解槽、氢水封、氢分离器、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过滤器、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及次氯酸钠贮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软水器产水配制饱和食盐水,减少了钙镁离子在离子膜上的沉积;通过氯分离器和内部含聚丙烯球作为填料的脱氯塔,实现了阳极室中氯气和未电解淡盐水二次分离;通过吸收塔、次氯酸钠吸收泵以及次氯酸钠循环槽组成的次氯酸钠循环反应系统,实现了对氯气的有效吸收,能够避免出现局部过氯化引起的次氯酸钠分解。

A high concentration sodium hypochlorite generator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high-concentration sodium hypochlorite generator,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softener, a salt dissolving tank, a crude brine tank, an alkali dissolving tank, an alkali cooler, a sodium hypochlorite cooler, a first sodium chlorate circulating tank, a dechlorination tower, a chlorine separator, an electrolyzer, a hydrogen water seal, a hydrogen separator, a first absorption tower, a second absorption tower, and a filter. Second sodium hypochlorite circulation tank and sodium hypochlorite tank. Saturated salt water is prepared by water softener to reduce the deposition of calcium and magnesium ions on the ion membrane; chlorine and non-electrolytic dilute salt water in the anode chamber are separated by chlorine separator and dechlorination tower with polypropylene ball as filler; and the absorption tower, sodium hypochlorite absorption pump and sodium hypochlorite circulation are adopted. Sodium hypochlorite circulating reaction system composed of tank can effectively absorb chlorine and avoid the decomposition of sodium hypochlorite caused by local superchlorin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液氯消毒
,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
技术介绍
液氯消毒是最成熟的饮用水消毒技术,但使用前需经公安部门审批备案,且水厂必须配备漏氯吸收装置,运输、使用和存储安全性较差。而采用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则是一种安全性较高的消毒方法,尽管水厂可购置商品次氯酸钠溶液用于消毒,但采用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消毒存在成本高、pH值高,投加时易堵塞和腐蚀投加泵等问题,且部分地区水厂购置次氯酸钠溶液不方便。因此,需要采用现场发生生产次氯酸钠溶液的装置(即次氯酸钠发生器)。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无隔膜次氯酸钠发生器和隔膜法次氯酸钠发生器两种。传统无隔膜次氯酸钠发生器存在有效氯浓度不高、盐耗和电耗较高、运行管理相对复杂、成本高等问题。在广大农村地区,存在大量供水规模较小的水厂,运行管理人员数量及专业水平有限,不能对次氯酸钠发生器进行很好的管理。因此,需要研发一种能够现场制备高浓度次氯酸钠溶液的次氯酸钠发生器,将其放置在中心水厂现场制备高浓度次氯酸钠溶液,然后配送到周边小型水厂,这样小型水厂可只配备投加装置直接投加次氯酸钠溶液,不必再配备消毒设备,可大幅降低运行管理难度。生产高浓度次氯酸钠溶液可借鉴离子膜电解产氯气技术,但电解过程中存在的气液分离和氯气吸收反应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电解槽阳极室出液中的氯气如何充分脱除;未电解淡盐水如何实现再次利用,以降低盐耗;氯气如何被碱液有效吸收反应生成次氯酸钠,提高反应效率,同时避免局部过氯化造成生成次氯酸钠再度分解等问题也需要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软水器、溶盐罐、粗盐水罐、碱溶解罐、碱冷却器、次氯酸钠冷却器、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脱氯塔、氯分离器、电解槽、氢水封、氢分离器、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过滤器、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及次氯酸钠贮罐;软水器、溶盐罐、粗盐水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软水器的出端管路分别连接碱溶解罐及氢水封,粗盐水罐与过滤器连接,过滤器与电解槽连接,碱溶解罐与电解槽及第二吸收塔连接,电解槽与氯分离器及氢分离器连接,氯分离器与脱氯塔及第一吸收塔的氯气进口连接,脱氯塔与溶盐罐及第二吸收塔连接,溶盐罐与第二吸收塔连接,氢分离器与氢水封及碱冷却器连接,碱冷却器与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连接,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与次氯酸钠冷却器及次氯酸钠贮罐连接,次氯酸钠冷却器与第一吸收塔的碱液进口连接,第一吸收塔与第二吸收塔连接,第一吸收塔与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连接。进一步地,粗盐水罐通过加盐水泵与过滤器连接,碱溶解罐通过碱液泵与电解槽连接,过滤器及脱氯塔通过盐水循环泵与溶盐罐连接,氢分离器通过碱液循环泵与碱冷却器连接,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通过第一次氯酸钠吸收泵与次氯酸钠冷却器连接,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通过次氯酸钠出料泵与次氯酸钠贮罐连接。进一步地,第二吸收塔设有用于吸收次氯酸钠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设有第二次氯酸钠吸收泵。进一步地,脱氯塔内的填料采用直径为25mm的聚丙烯球。进一步地,第一吸收塔及第二吸收塔均采用喷淋氢氧化钠溶液方式吸收上升的氯气,内部填料采用直径为25mm的聚丙烯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软水器产水配制饱和食盐水,减少了钙镁离子在离子膜上的沉积;通过氯分离器和内部含聚丙烯球作为填料的脱氯塔,实现了阳极室中氯气和未电解淡盐水二次分离;通过吸收塔、次氯酸钠吸收泵以及次氯酸钠循环槽组成的次氯酸钠循环反应系统,实现了对氯气的有效吸收,能够避免出现局部过氯化引起的次氯酸钠分解。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脱氯塔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第一吸收塔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软水器;2-溶盐罐;3-粗盐水罐;4-碱溶解罐;5-碱冷却器;6-次氯酸钠冷却器;7-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8-脱氯塔;9-氯分离器;10-电解槽;11-氢水封;12-氢分离器;13-第一吸收塔;131-碱液进口;132-氯气进口;133-氯气出口;134-次氯酸钠溶液出口;14-第二吸收塔;15-盐水循环泵;16-加盐水泵;17-过滤器;18-碱液泵;19-碱液循环泵;20-第一次氯酸钠吸收泵;21-第二次氯酸钠吸收泵;22-次氯酸钠出料泵;23-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24-次氯酸钠贮罐。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包括软水器1、溶盐罐2、粗盐水罐3、碱溶解罐4、碱冷却器5、次氯酸钠冷却器6、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7、脱氯塔8、氯分离器9、电解槽10、氢水封11、氢分离器12、第一吸收塔13、第二吸收塔14、过滤器17、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23及次氯酸钠贮罐24;软水器1、溶盐罐2、粗盐水罐3通过管路依次连接,软水器1的出端管路分别连接碱溶解罐4及氢水封11,粗盐水罐3与过滤器17连接,过滤器17与电解槽10连接,碱溶解罐4与电解槽10及第二吸收塔14连接,电解槽10与氯分离器9及氢分离器12连接,氯分离器9与脱氯塔8及第一吸收塔13的氯气进口132连接,脱氯塔8与溶盐罐2及第二吸收塔14连接,溶盐罐2与第二吸收塔14连接,氢分离器12与氢水封11及碱冷却器5连接,碱冷却器5与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7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23连接,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7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23与次氯酸钠冷却器6及次氯酸钠贮24罐连接,次氯酸钠冷却器6与第一吸收塔13的碱液进口131连接,第一吸收塔13与第二吸收塔14连接,第一吸收塔13与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7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23连接。本实施例提供的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通过软水器产水配制饱和食盐水,减少了钙镁离子在离子膜上的沉积;通过氯分离器和内部含聚丙烯球作为填料的脱氯塔,实现了阳极室中氯气和未电解淡盐水二次分离;通过吸收塔、次氯酸钠吸收泵以及次氯酸钠循环槽组成的次氯酸钠循环反应系统,实现了对氯气的有效吸收,能够避免出现局部过氯化引起的次氯酸钠分解。在本实施例中,粗盐水罐3通过加盐水泵16与过滤器17连接,碱溶解罐4通过碱液泵18与电解槽10连接,过滤器17及脱氯塔8通过盐水循环泵15与溶盐罐2连接,氢分离器12通过碱液循环泵19与碱冷却器5连接,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7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23通过第一次氯酸钠吸收泵20与次氯酸钠冷却器6连接,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7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23通过次氯酸钠出料泵22与次氯酸钠贮罐24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吸收塔14设有用于吸收次氯酸钠的循环管路,循环管路设有第二次氯酸钠吸收泵21。在本实施例中,脱氯塔8内的填料采用直径为25mm的聚丙烯球。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吸收塔13及第二吸收塔14均采用喷淋氢氧化钠溶液方式吸收上升的氯气,内部填料采用直径为25mm的聚丙烯球。该高浓度次氯酸钠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软水器、溶盐罐、粗盐水罐、碱溶解罐、碱冷却器、次氯酸钠冷却器、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脱氯塔、氯分离器、电解槽、氢水封、氢分离器、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过滤器、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及次氯酸钠贮罐;所述软水器、溶盐罐、粗盐水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软水器的出端管路分别连接所述碱溶解罐及氢水封,所述粗盐水罐与所述过滤器连接,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电解槽连接,所述碱溶解罐与所述电解槽及第二吸收塔连接,所述电解槽与所述氯分离器及氢分离器连接,所述氯分离器与所述脱氯塔及第一吸收塔的氯气进口连接,所述脱氯塔与所述溶盐罐及第二吸收塔连接,所述溶盐罐与所述第二吸收塔连接,所述氢分离器与所述氢水封及碱冷却器连接,所述碱冷却器与所述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连接,所述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与所述次氯酸钠冷却器及次氯酸钠贮罐连接,所述次氯酸钠冷却器与所述第一吸收塔的碱液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与所述第二吸收塔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与所述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浓度次氯酸钠发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软水器、溶盐罐、粗盐水罐、碱溶解罐、碱冷却器、次氯酸钠冷却器、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脱氯塔、氯分离器、电解槽、氢水封、氢分离器、第一吸收塔、第二吸收塔、过滤器、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及次氯酸钠贮罐;所述软水器、溶盐罐、粗盐水罐通过管路依次连接,所述软水器的出端管路分别连接所述碱溶解罐及氢水封,所述粗盐水罐与所述过滤器连接,所述过滤器与所述电解槽连接,所述碱溶解罐与所述电解槽及第二吸收塔连接,所述电解槽与所述氯分离器及氢分离器连接,所述氯分离器与所述脱氯塔及第一吸收塔的氯气进口连接,所述脱氯塔与所述溶盐罐及第二吸收塔连接,所述溶盐罐与所述第二吸收塔连接,所述氢分离器与所述氢水封及碱冷却器连接,所述碱冷却器与所述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连接,所述第一次氯酸钠循环槽及第二次氯酸钠循环槽与所述次氯酸钠冷却器及次氯酸钠贮罐连接,所述次氯酸钠冷却器与所述第一吸收塔的碱液进口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与所述第二吸收塔连接,所述第一吸收塔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燕南胡孟丁昆仑邬晓梅李晓琴宋卫坤徐万昌谢薇廖丽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