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5985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包括U型着陆架,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分别滑动配合式插入安装套管的下端内,所述安装套管对称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直的条形孔,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条形孔配合的限位滑块,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的顶端与位于所述安装套管内的限位挡板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限位挡板的两端设置于限位槽结构内,所述限位槽结构包括竖直方向的滑道以及多个呈上、下布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滑道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能够有效减缓着陆时的冲击力,保护无人机。

A landing shockproof buffer structure for UAV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landing shock-proof and cushioning structure for UAV, which comprises a U-type landing gear. The two ends of the U-type landing gear are respectively sliding and matching inserted into the lower end of the installation sleeve. The symmetrical side wall of the installation sleeve is provided with vertical strip holes, and the two ends of the U-type landing gear are provided with the said strip. A limiting slider with a shape hole matching is provided with a compression spring between the top ends of the two ends of the U-shaped landing gear and the limiting baffles located in the mounting sleeve. The two ends of the limiting baffles are arranged in the limiting groove structure, the limiting groove structure comprises a vertical slideway and a plurality of upper and lower arranged limiting grooves. The limiting slot is communicated with the slide way.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the landing shock-proof buffer structure of the UAV,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mpact force during landing and protect the UAV.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的无人接在降落着陆时,由于缺少防震缓冲结构,容易造成剧烈的额颠簸,存在侧翻及摔坏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有效减缓着陆时的冲击力,保护无人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包括U型着陆架,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分别滑动配合式插入安装套管的下端内,所述安装套管对称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直的条形孔,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条形孔配合的限位滑块,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的顶端与位于所述安装套管内的限位挡板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限位挡板的两端设置于限位槽结构内,所述限位槽结构包括竖直方向的滑道以及多个呈上下布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滑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U型着陆架的外周侧包裹有橡胶缓冲层。进一步的,所述橡胶缓冲层的两端位于所述安装套管下端的下方,所述橡胶缓冲层的两端设置有环形橡胶垫圈,所述环形橡胶垫圈用于与所述安装套管的下端接触缓冲。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套管包括上、下螺纹连接的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限位槽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套管上。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挡板顶端固定安装有手柄。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槽结构包括5个呈上、下布置的限位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通过将U型着陆架着陆时受到冲击力被压缩弹簧缓冲而有效保护无人机;同时通过限位槽结构的多个限位槽和滑道,可通过将限位挡板固定于不同水平的限位槽内从而根据需要调节弹簧的缓冲力,使用方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第二套管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U型着陆架;2-安装套管;201-第一套管;202-第二套管;3-条形孔;4-限位滑块;5-限位挡板;6-压缩弹簧;7-限位槽结构;701-滑道;702-限位槽;8-橡胶缓冲层;9-环形橡胶垫圈;10-手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2所示,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包括U型着陆架1,所述U型着陆架1的两端分别滑动配合式插入安装套管2的下端内,所述安装套管2对称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直的条形孔3,所述U型着陆架1的两端均固定设置有与所述条形孔3配合的限位滑块4,所述U型着陆架1的两端的顶端与位于所述安装套管2内的限位挡板5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6(其与二者均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挡板5的两端设置于限位槽结构7内,所述限位槽结构7包括竖直方向的滑道701以及5个呈上下布置的限位槽702,所述限位槽702与所述滑道701连通。安装套管2上端用于匹配安装于无人机上。其中,所述U型着陆架1的外周侧包裹有橡胶缓冲层8,所述橡胶缓冲层8的两端位于所述安装套管2下端的下方,所述橡胶缓冲层8的两端设置有环形橡胶垫圈9,所述环形橡胶垫圈9用于与所述安装套管的下端接触缓冲,也可以不接触,主要是起到一旦冲击力过大,弹簧缓冲力度不够时,最大程度缓冲冲击力。所述安装套管2包括上、下螺纹连接的第一套管201和第二套管202,所述限位槽结构7位于所述第二套管202上。所述限位挡板5顶端固定安装有手柄10,用于方便的将限位挡板5于不同水平的限位槽702之间切换以调节压缩弹簧6的缓冲力。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着陆架,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分别滑动配合式插入安装套管的下端内,所述安装套管对称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直的条形孔,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条形孔配合的限位滑块,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的顶端与位于所述安装套管内的限位挡板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限位挡板的两端设置于限位槽结构内,所述限位槽结构包括竖直方向的滑道以及多个呈上、下布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滑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U型着陆架,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分别滑动配合式插入安装套管的下端内,所述安装套管对称的侧壁上设置有竖直的条形孔,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均设置有与所述条形孔配合的限位滑块,所述U型着陆架的两端的顶端与位于所述安装套管内的限位挡板之间安装有压缩弹簧,所述限位挡板的两端设置于限位槽结构内,所述限位槽结构包括竖直方向的滑道以及多个呈上、下布置的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滑道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无人机的着陆防震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着陆架的外周侧包裹有橡胶缓冲层。3.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志为赵云峰段龙方张东风关在兴
申请(专利权)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