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下机器人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浮沉潜航发射器。
技术介绍
1、实现潜水器上升下沉的方法有浮力驱动、螺旋桨驱动等。其中,最为节能的浮力驱动应用最为广泛,其通过改变自身浮力利用正浮力和负浮力来进行上下运动。现有的潜航器主要通过浮力驱动来进行上升下沉,潜航器的浮力调节系统主要有体积调控型、重量调控型和混合型。体积调控型通过控制潜水器质量不变,改变潜水器排水体积实现潜水器上升下沉;重量调控型通过控制潜水器排水体积不变,改变潜水器自身重量实现潜水器上升下沉;混合型则是通过既改变体积又改变重量来改变浮力大小从而实现潜水器上升下沉。目前,混合型浮力调节系统研究较少,可浮沉潜航发射器更是鲜有耳闻。本专利技术所设计的即为可沉浮式潜航发射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研究水下升降发射系统的模型,所设计的可浮沉潜航发射器通过位于首尾的两个排水缸吸排水来控制整体的重量,并通过压缩气体控制船体两侧的四个气囊来改变整体的体积,进而通过协调两者来达到快速上升下降的目的;位于船体中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浮沉无人潜航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推进螺旋桨(3)、气囊装置(4)、上舱(5)、偏移螺旋桨(6)、上壳体人口(7)、舷侧阵声呐(8)、进出水口(9)、上舱人口(10)、天线(11)、重量调节系统(12)、发射系统(13)、体积控制系统(14)、艇艏声呐(15)、陀螺仪(16)、隔板(17)、中央控制系统(18)、M20螺栓(19)、GPS(20),所述下壳体(2)的首尾安装有重量调节系统(12),所述下壳体(2)中段安装有发射系统(13),所述下壳体(2)底部安装有体积控制系统(14),所述船体两侧安装有气囊(4),所述下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浮沉无人潜航发射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下壳体(2)、推进螺旋桨(3)、气囊装置(4)、上舱(5)、偏移螺旋桨(6)、上壳体人口(7)、舷侧阵声呐(8)、进出水口(9)、上舱人口(10)、天线(11)、重量调节系统(12)、发射系统(13)、体积控制系统(14)、艇艏声呐(15)、陀螺仪(16)、隔板(17)、中央控制系统(18)、m20螺栓(19)、gps(20),所述下壳体(2)的首尾安装有重量调节系统(12),所述下壳体(2)中段安装有发射系统(13),所述下壳体(2)底部安装有体积控制系统(14),所述船体两侧安装有气囊(4),所述下壳体(2)首端安装有艇艏声呐(15)和陀螺仪(16),所述上壳体(1)两侧安装有舷侧阵声呐(8),且两翼安装有天线(11),所述上舱(5)安装有中央控制系统(18),所述下壳体(2)尾端安装有偏移螺旋桨(6),所述船体尾端安装有推进螺旋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沉无人潜航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通过m20螺栓(19)与下壳体(2)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沉无人潜航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装置(4)包括气囊连接杆(401)、气囊,所述气囊装置(4)通过螺钉固定在下壳体(2)上,位于船体一侧的气囊(402)之间通过气囊连接杆(40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沉无人潜航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舱(5)位于上壳体(1)上方,通过焊接与上壳体(1)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浮沉无人潜航发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偏移螺旋桨(6)位于下壳体(2)尾端;
6.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宣佳林,张斯迈,隋树华,康会峰,王秋香,赵侠,张太平,孙思达,刘怡曼,
申请(专利权)人:北华航天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