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8855268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包括:龙门框架;横梁支架装配,通过横梁安装座安装在所述龙门框架上;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和杆端轴承安装在所述横梁支架装配上;扭转载荷传递装置和弯扭载荷传递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横梁支架装配下侧;接头安装座和接头安装座支撑,设置于所述龙门框架底部;扭转梁,连接于所述扭转载荷传递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的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用于对接头结构的刚度性能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对白车身结构进行刚度测量的复杂性,节省测量时间,提高效率与节约劳动成本,该设备具有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多平台车身、多接头类型的优点。

A device for measuring the stiffness of passenger car body in whit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stiffness measuring device for the body-in-white joint of a passenger car, which comprises a gantry frame, a crossbeam bracket assembly, which is mounted on the gantry frame through a crossbeam mounting seat, a cylinder which is mounted on the crossbeam bracket assembly through a cylinder bracket and a rod end bearing, a torsion load transmission device and a bending and torsion load transmission device. The device is fixed on the lower side of the beam bracket assembly; the joint mounting seat and the joint mounting seat support are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gantry frame; and the torsion beam is connected with the torsion load transfer device. The stiffness measuring device for the body-in-white joint of a passenger car proposed by the utility model is used for the related research work on the stiffness performance of the joint structure,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complexity of stiffness measurement for the body-in-white structure, save measuring time, improve efficiency and save labor costs. The device is simple and easy to operate and suitable for use. Advantages for multi platform body and multi connector ty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测量领域,且特别涉及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
技术介绍
车身刚度特性反映了车身在整体上抵抗扭转和弯曲载荷的能力,是汽车性能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车辆的密封性、乘坐舒适性、操纵稳定性、车身结构的可靠性和耐久性以及车身动力特性等。汽车车身上T形接头与其它承载件共同形成了一个牢固的车身承载结构,接头的结构特性、车身关键截面的特性等因素对汽车车身结构性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故除了对整车车身的静态刚度分析以外,对车身接头的刚度分析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在业界内没有专门的接头结构测试装备,一切的研究工作仍然建立在虚拟仿真基础上。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用于对接头结构的刚度性能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可以有效地降低对白车身结构进行刚度测量的复杂性,节省测量时间,提高效率与节约劳动成本,该设备具有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多平台车身、多接头类型的优点。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包括:龙门框架;横梁支架装配,通过横梁安装座安装在所述龙门框架上;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和杆端轴承安装在所述横梁支架装配上;扭转载荷传递装置和弯扭载荷传递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横梁支架装配下侧;接头安装座和接头安装座支撑,设置于所述龙门框架底部;扭转梁,连接于所述扭转载荷传递装置。进一步的,所述龙门框架包括两根立柱、框架安装座、安装座肋板、框架挡板、盖板、堵盖、三角加强板、撑杆组成,所述立柱通过框架安装座以螺栓固定在铁地板上,立柱侧面开有若干螺栓孔,立柱顶部以堵盖封口,所述框架安装座与立柱以及安装座肋板焊接在一起,所述框架挡板焊接在两根立柱之间的顶端,与两根立柱垂直,所述三角加强板焊接在立柱与框架挡板焊接的直角处,对框架挡板与立柱进行加强固定,所述盖板焊接在框架挡板顶部关于挡板中心对称的位置,所述撑杆焊接在两挡板中间,用来支撑两个框架挡板,整个龙门框架用来支撑横梁支架装配与弯扭载荷传递装置。进一步的,所述气缸支架包括气缸支架横梁、气缸支架纵梁、气缸安装座、气缸安装座底板,所述气缸安装座底板焊接在气缸支架横梁两端,所述气缸安装座焊接在气缸安装座底板上,气缸安装座有两安装孔,用来安装杆端轴承,整个气缸支架用来固定气缸,由气缸产生扭转转矩。进一步的,所述横梁支架装配包括横梁总成、支架固定环、气缸旋转支架,所述横梁总成包括横梁、横梁底板以及套筒,横梁用来承载扭转装置的压力以及气缸旋转支架的固定,横梁上开有定位销孔,方便对其他孔位进行定位,套筒焊接在横梁的对应孔位中,所述气缸旋转支架套在横梁套筒上,气缸旋转支架由旋转支架,支架安装板、气缸安装座与气缸安装座底板组成,旋转支架由型材焊接而成,支架安装板焊接在旋转支架相应位置,用来与横梁固定,所述气缸安装座通过气缸安装座底板与旋转支架固定,所述气缸旋转支架负责接头弯曲载荷的加载,所述支架固定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套于套筒上的旋转支架下方套筒上。进一步的,所述横梁安装座由横梁安装板与横梁安装座肋板焊接而成,横梁安装座安装板上开有螺栓孔,通过螺栓分别连接立柱与横梁,整个横梁安装座起支撑横梁及其横梁上安装的附件的作用。进一步的,所述扭转载荷传递装置由扭转轴、扭转轴上下安装板组成,扭转轴与下安装版焊接好后,将轴穿过横梁上的套筒,再对扭转轴上端与扭转轴上安装板进行焊接,所述扭转轴上开有通孔,方便在扭转载荷传递装置上提时用轴类零件卡住,扭转轴上端开有斜切口,所述扭转轴上下安装版都开有螺栓孔,方便与其他部件连接,所述扭转载荷传递装置由所述安装在横梁的卡块固定,第一卡块和第二卡块卡住扭转轴的斜切口,第一卡块开有通孔,第二卡块开有螺纹孔,二者通过螺栓夹紧或放松,所述卡块可在横梁上滑动。进一步的,所述弯扭载荷传递装置由上安装板、下安装板、弯扭传递空心轴组成,所述上下安装板开有螺栓孔,分别与扭转载荷传递装置和接头安装板相连接,下安装板焊接有标志杆,用来测定扭转角或者弯曲位移,所述弯扭载荷传递装置在测试扭转刚度时起到承接上部扭转载荷传递装置传来的扭转转矩的作用,在测试弯曲刚度时,上部扭转载荷传递装置与下部弯扭载荷传递装置脱开,弯扭载荷传递装置只承接气缸对接头施加的弯曲载荷。进一步的,所述扭转梁中间开有螺栓孔,与所述扭转载荷传递装置的扭转轴上安装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扭转梁用来承受所述气缸支架上气缸施加的载荷。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安装座分为固定安装座与旋转安装座,所述固定安装座由安装座安装板、固定安装座底板、固定安装座肋板组成,安装座底板与接头安装座支撑上安装版用螺栓连接,固定安装座安装板与接头安装板连接;所述接头旋转安装座由转动板、转动轴、安装座底板、转动轴支撑板,转动轴支撑固定盖组成,所述旋转轴表面铣有平面,该平面与所述转动板焊接,转动轴在转动轴支撑板孔位转动时可以带动转动板旋转,所述旋转安装座根据接头形状、位置自由调节旋转角度。进一步的,所述接头安装座支撑由上安装板、下安装板、支撑板支撑,所述下安装与铁地板用螺栓连接,上安装板与接头安装座底板连接,整个接头安装座支撑用来支撑接头安装座。本技术提出的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提供了专门的车身接头结构刚度测试台架,能够测量白车身接头弯曲、扭转刚度,测量装置简单,针对性更强,操作方便,能够节省测量时间与劳动强度,测试精度高,有利于仿真分析进行对比校验,提升接头设计的水平,为车身刚度的合理性设计提供基础,该设备具有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多平台车身、多接头类型的优点,有利于为车身开发数据库——接头开发设计子库提供高精度的对标数据,有利于提升乘用车接头结构的开发设计水平。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的侧视图。图4所示为气缸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所示为扭转载荷传递装置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弯扭载荷传递装置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接头旋转安装座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横梁支架装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给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于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请参考图1-图3,图1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的俯视图,图3所示为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的侧视图。本技术提出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包括:龙门框架1;横梁支架装配2,通过横梁安装座7安装在所述龙门框架1上;气缸16,通过气缸支架5和杆端轴承6安装在所述横梁支架装配2上;扭转载荷传递装置13和弯扭载荷传递装置12,固定安装于所述横梁支架装配2下侧;接头安装座9和接头安装座支撑10,设置于所述龙门框架2底部;扭转梁17,连接于所述扭转载荷传递装置13。还有相应的传感器、线路在图中没有标出。根据本技术较佳实施例,所述龙门框架包括两根立柱、框架安装座、安装座肋板、框架挡板、盖板、堵盖、三角加强板、撑杆组成,所述立柱通过框架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框架;横梁支架装配,通过横梁安装座安装在所述龙门框架上;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和杆端轴承安装在所述横梁支架装配上;扭转载荷传递装置和弯扭载荷传递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横梁支架装配下侧;接头安装座和接头安装座支撑,设置于所述龙门框架底部;扭转梁,连接于所述扭转载荷传递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龙门框架;横梁支架装配,通过横梁安装座安装在所述龙门框架上;气缸,通过气缸支架和杆端轴承安装在所述横梁支架装配上;扭转载荷传递装置和弯扭载荷传递装置,固定安装于所述横梁支架装配下侧;接头安装座和接头安装座支撑,设置于所述龙门框架底部;扭转梁,连接于所述扭转载荷传递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龙门框架包括两根立柱、框架安装座、安装座肋板、框架挡板、盖板、堵盖、三角加强板、撑杆组成,所述立柱通过框架安装座以螺栓固定在铁地板上,立柱侧面开有若干螺栓孔,立柱顶部以堵盖封口,所述框架安装座与立柱以及安装座肋板焊接在一起,所述框架挡板焊接在两根立柱之间的顶端,与两根立柱垂直,所述三角加强板焊接在立柱与框架挡板焊接的直角处,对框架挡板与立柱进行加强固定,所述盖板焊接在框架挡板顶部关于挡板中心对称的位置,所述撑杆焊接在两挡板中间,用来支撑两个框架挡板,整个龙门框架用来支撑横梁支架装配与弯扭载荷传递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支架包括气缸支架横梁、气缸支架纵梁、气缸安装座、气缸安装座底板,所述气缸安装座底板焊接在气缸支架横梁两端,所述气缸安装座焊接在气缸安装座底板上,气缸安装座有两安装孔,用来安装杆端轴承,整个气缸支架用来固定气缸,由气缸产生扭转转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支架装配包括横梁总成、支架固定环、气缸旋转支架,所述横梁总成包括横梁、横梁底板以及套筒,横梁用来承载扭转装置的压力以及气缸旋转支架的固定,横梁上开有定位销孔,方便对其他孔位进行定位,套筒焊接在横梁的对应孔位中,所述气缸旋转支架套在横梁套筒上,气缸旋转支架由旋转支架,支架安装板、气缸安装座与气缸安装座底板组成,旋转支架由型材焊接而成,支架安装板焊接在旋转支架相应位置,用来与横梁固定,所述气缸安装座通过气缸安装座底板与旋转支架固定,所述气缸旋转支架负责接头弯曲载荷的加载,所述支架固定环通过焊接方式固定在套于套筒上的旋转支架下方套筒上。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用车白车身接头刚度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安装座由横梁安装板与横梁安装座肋板焊接而成,横梁安装座安装板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灯宏陈少伟韦超忠聂继全黄金旺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