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4952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和安装板,所述吸能盒设置在后防撞梁本体底部的两端,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吸能盒的底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呈一定弧度弯曲,所述述后防撞梁本体的顶部设有多个缓冲凸板,所述后防撞梁本体内部设有多个类椭圆形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圆条,所述吸能盒由上到下等距离设有若干个内陷的凹槽,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强度高,碰撞吸能效果好,以减少对车辆及车内人员造成的损伤。

Automobile rear collision prevention beam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rear anti-collision beam of an automobil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in that the rear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an energy-absorbing box and an installation board are included. The energy-absorbing box is arranged at both ends of the bottom of the rear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the installation board is arranged at the bottom of the energy-absorbing box, and the rear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is curved in a certain radian. A plurality of cushioning convex plates are arranged at the top of the box, and a plurality of elliptical cavities are arranged inside the rear anti-collision beam body, and a cushioning circular strip is arranged in the cavity. The energy absorbing box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recessed grooves from top to bottom, and the mounting plate is provided with mounting holes.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reasonable structure design, high strength and good collision energy absorption effect, so as to reduce the damage to the vehicle and the personnel in the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后防撞梁
本技术涉及车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防撞梁。
技术介绍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若被其他物体从后部碰撞时,汽车瞬时的加速度变化及冲量非常大,如果车身的结构设计不理想,车身后部不能很到的吸收碰撞所产生的能量,车身则会被严重损坏,造成人员伤亡。为了吸收碰撞的冲击能量,保证乘员的安全空间,车身的结构设计并不是越牢固越好,车身前后部分结构具有适当的柔性,以使在发生碰撞时被撞毁变形而吸收能量,缓解碰撞加速度,以减少对车辆及车内人员造成的损伤。汽车后保险杠的防撞梁起着在发生追尾事故时,保护汽车安全的作用,在车辆发生低速碰撞时,能尽量吸收碰撞能量,保证车身主体结构不受损坏,以降低维修费用;在车辆发生高速碰撞时,利用自身充分变形吸收碰撞能量,以减少对车辆及车内人员造成的损伤。。现在的汽车后保险杠的防撞梁大都由冲压、辊压成型工艺制造而成,其各部位的强度都比较大,而且均衡,不利于吸收碰撞,在发生碰撞时会全部发生变形甚至损坏,导致维修成本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强度高,碰撞吸能效果好,以减少对车辆及车内人员造成的损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和安装板,所述吸能盒设置在后防撞梁本体底部的两端,所述安装板设置在吸能盒的底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呈一定弧度弯曲,所述述后防撞梁本体的顶部设有多个缓冲凸板,所述后防撞梁本体内部设有多个类椭圆形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圆条,所述吸能盒由上到下等距离设有若干个内陷的凹槽,所述安装板上设有安装孔。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凸板为3个,所述空腔为3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能盒与后防撞梁本体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吸能盒与安装板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缓冲圆条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后防撞梁本体、吸能盒和安装板均由不锈钢或铝合金制成。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汽车后防撞梁在后防撞梁本体的顶部设有多个缓冲凸板,起到第一级吸能缓冲作用;在后防撞梁本体内部设有多个类椭圆形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圆条,不仅起到支撑作用,类椭圆形的空腔和缓冲圆条起到第二级吸能缓冲作用;吸能盒由上到下等距离设有若干个内陷的凹槽,起到第三级吸能缓冲作用;结构设计合理,强度高,碰撞吸能效果好,以减少对车辆及车内人员造成的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中:后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2、安装板3、缓冲凸板4、空腔5、缓冲圆条6、安装孔7、凹槽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1下面结合图1-2对本技术一种汽车后防撞梁的结构作详细的描述。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包括后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2和安装板3,所述吸能盒2设置在后防撞梁本体1底部的两端,所述安装板3设置在吸能盒2的底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呈一定弧度弯曲,所述述后防撞梁本体1的顶部设有多个缓冲凸板4,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内部设有多个类椭圆形的空腔5,所述空腔5内设有缓冲圆条6,所述吸能盒2由上到下等距离设有若干个内陷的凹槽8,所述安装板3上设有安装孔7。进一步,所述缓冲凸板4为3个,所述空腔5为3个。进一步,所述吸能盒2与后防撞梁本体1采用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吸能盒2与安装板3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进一步,所述缓冲圆条6由弹性材料制成,所述弹性材料为橡胶。进一步,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2和安装板3均由不锈钢制成。本技术汽车后防撞梁在后防撞梁本体的顶部设有多个缓冲凸板,起到第一级吸能缓冲作用;在后防撞梁本体内部设有多个类椭圆形的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缓冲圆条,不仅起到支撑作用,类椭圆形的空腔和缓冲圆条起到第二级吸能缓冲作用;吸能盒由上到下等距离设有若干个内陷的凹槽,起到第三级吸能缓冲作用;结构设计合理,强度高,碰撞吸能效果好,以减少对车辆及车内人员造成的损伤。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2)和安装板(3),所述吸能盒(2)设置在后防撞梁本体(1)底部的两端,所述安装板(3)设置在吸能盒(2)的底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呈一定弧度弯曲,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的顶部设有多个缓冲凸板(4),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内部设有多个类椭圆形的空腔(5),所述空腔(5)内设有缓冲圆条(6),所述吸能盒(2)由上到下等距离设有若干个内陷的凹槽(8),所述安装板(3)上设有安装孔(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后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后防撞梁本体(1)、吸能盒(2)和安装板(3),所述吸能盒(2)设置在后防撞梁本体(1)底部的两端,所述安装板(3)设置在吸能盒(2)的底部,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呈一定弧度弯曲,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的顶部设有多个缓冲凸板(4),所述后防撞梁本体(1)内部设有多个类椭圆形的空腔(5),所述空腔(5)内设有缓冲圆条(6),所述吸能盒(2)由上到下等距离设有若干个内陷的凹槽(8),所述安装板(3)上设有安装孔(7)。2.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国富陈元华唐学帮李盛田万里宋洋洋罗国帅邵靖博杨秀兴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