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总线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4945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CAN总线设备,包括:附属电路板,包括第一外部接口模块和功能模块;所述附属电路板与主控电路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内部与所述附属电路板通过内部连接器电性连接;外部通过外部连接器连接外供电源及CAN总线;包括电源管理模块、MCU模块和ID配置模块;所述MCU模块与所述ID配置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均电性连接。该方案解决了CAN总线产品主要部件的互换性低、设备成本高、资源浪费的问题。

CAN bus devic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N bus device, which comprises an auxiliary circuit board, comprising a first external interface module and a functional module; the auxiliary circuit board is detachably connected with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board; the main control circuit board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auxiliary circuit board through an internal connector; and the external connection is connected with an external connector. Connect external power supply and CAN bus, including power management module, MCU module and ID configuration module; the MCU module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with the ID configuration module and the power management module. The scheme solves the problems of low interchangeability, high equipment cost and waste of resources of main components of CAN bus product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AN总线设备
本技术涉及CAN总线
,尤其是一种CAN总线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CAN总线设备在移动式专用车辆中已经得以使用。针对于各个不同的功能需求设计了各类不同产品。例如CAN总线模拟量采集器、CAN总线操作键盘、CAN总线输入输出模块等。然而目前的产品普遍存在如下缺点:1)每个CAN总线产品只能针对于一种特定功能,当需要进行功能修改时需要重新进行设计和开发,不具备功能扩展性能,生产成本较高,新产品的开发效率低;2)不同CAN总线产品之间无法进行配件互换,当主要器件损坏时必须要有备用并调试好的同样的产品更换,否则有可能导致整个车辆无法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CAN总线设备,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CAN总线设备成本高、资源浪费严重等缺陷,提高CAN总线产品主要部件的互换性,降低生产成本和资源浪费,提高CAN总线产品的开发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CAN总线设备,包括:附属电路板,包括第一外部接口模块和功能模块;所述附属电路板与主控电路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内部与所述附属电路板通过内部连接器电性连接;外部通过外部连接器连接外供电源及CAN总线;包括电源管理模块、MCU模块和ID配置模块;所述MCU模块与所述ID配置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均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外供电源降压并稳定后向所述主控电路板及所述附属电路板提供;所述MCU模块用于在通电瞬间检测所述内部连接器上的电平状态,并据此确定所述附属电路板的类型;所述ID配置模块用于通过拨码开关实现不同的CAN总线报文ID号配置。优选地,所述电源管理模块、MCU模块及拨码开关位于所述主控电路板的同一面,所述外部连接器设置在所述主控电路板的另一面。优选地,所述附属电路板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模块包括多个按键,每个按键上设置有指示灯。优选地,所述按键为轻触按键,所述指示灯为LED指示灯。优选地,所述附属电路板上的输入输出接口模块包括用于通过电缆与电气操作手柄连接的电缆接口模块;所述电缆接口模块与所述功能模块电性连接。本技术提供的CAN总线设备,当需要开发CAN总线设备的新功能时,可以将附属电路板拆卸下来,只对附属电路板进行重新设计,而不需要对主控电路进行硬件上的更换,不同的CAN总线设备主控电路板可以通用,降低了产品的开发时间和成本,提高了开发效率;当出现故障时,可以借助其他设备的主控电路板进行替换,缩短了维修时间。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CAN总线设备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CAN总线输入设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CAN总线模拟信号手柄转换设备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附属电路板111轻触按键11第一外部接口模块112LED指示灯12第一内部接口模块5连接螺柱13功能模块6安装孔2主控电路板10拨码开关21第二内部接口模块11a第一手柄电缆接口22MCU模块11b第二手柄电缆接口23电源管理模块5a第一手柄接线缆24ID配置模块5b第二手柄接线缆3内部连接器4a第一电气手柄4外部连接器4b第二电气手柄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CAN总线输入设备。实施例:请参照图1,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CAN总线输入设备包括附属电路板1和主控电路板2;附属电路板1上设置第一外部接口模块11、第一内部接口模块12和功能模块13;附属电路板1与主控电路板2的机械结构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2上设置第二内部接口模块21、MCU(MicrocontrollerUnit简称微控制单元)模块22、电源管理模块23、ID配置模块24;MCU模块22分别电性连接第二内部接口模块21、电源管理模块23、ID配置模块24。主控电路板2内部与所述附属电路板1通过内部连接器3电性连接;具体第一内部接口模块12与第二内部接口模块21之间经内部连接器3连接,主控电路板2外部通过外部连接器4连接外供电源及CAN总线;所述电源管理模块23与外供电源连接,用于将所述外供电源降压并稳定后向所述主控电路板及所述附属电路板1供电;所述MCU模块22用于在通电瞬间检测所述内部连接器3上的电平状态,并据此确定所述附属电路板1的类型;例如连接键盘、鼠标或U盘等,内部连接器3上的电平是不同的。所述ID配置模块24用于通过拨码开关实现不同的CAN总线报文ID号配置。工作过程如下:通电的瞬间,MCU模块22检测所述内部连接器3上的电平状态,确定所述附属电路板1的类型;附属电路板1的第一外部接口模块11用于接收操作指令,具体可以是按键指令、鼠标的移动或点击指令或者是操作手柄的指令等,具体根据设备的具体类型确定,这些指令经功能模块13转换呈MCU模块22可直接接收的信号后再经内部连接器3传递给主控电路板2;MCU模块22检测到这些指令后根据预先设置(对每个具体功能设置一个功能偏移量)获取当前指令的功能偏移量和功能定义,通过检测拨码开关10的状态,获取当前设备的基础ID号,然后结合当前指令的功能偏移量和功能定义生成当前报文ID号及功能含义经CAN总线向相应操控的设备传递。利用8位拨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CAN总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附属电路板,包括第一外部接口模块和功能模块;所述附属电路板与主控电路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内部与所述附属电路板通过内部连接器电性连接;外部通过外部连接器连接外供电源及CAN总线;包括电源管理模块、MCU模块和ID配置模块;所述MCU模块与所述ID配置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均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外供电源降压并稳定后向所述主控电路板及所述附属电路板提供;所述MCU模块用于在通电瞬间检测所述内部连接器上的电平状态,并据此确定所述附属电路板的类型;所述ID配置模块用于通过拨码开关实现不同的CAN总线报文ID号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AN总线设备,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附属电路板,包括第一外部接口模块和功能模块;所述附属电路板与主控电路板可拆卸连接;所述主控电路板,内部与所述附属电路板通过内部连接器电性连接;外部通过外部连接器连接外供电源及CAN总线;包括电源管理模块、MCU模块和ID配置模块;所述MCU模块与所述ID配置模块、所述电源管理模块均电性连接;所述电源管理模块用于将所述外供电源降压并稳定后向所述主控电路板及所述附属电路板提供;所述MCU模块用于在通电瞬间检测所述内部连接器上的电平状态,并据此确定所述附属电路板的类型;所述ID配置模块用于通过拨码开关实现不同的CAN总线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鹏汤池郑忠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广大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