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测振机构及轴承检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4220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轴承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测振机构及轴承检测设备,该轴承测振机构包括:支撑组件、垫板组件、测振芯轴、旋转组件、用周向加载组件和用于测量轴承内圈旋转时外圈的振动的测振传感器;垫板组件包括垫板和驱动垫板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垫板设置在旋转组件的输出端的正上方,且垫板设置有能够穿过测振芯轴的外侧的通孔;周向加载组件包括压头组件和用于驱动压头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压头组件设置在通孔的正上方;测振传感器设置在测振芯轴的侧端。该轴承测振机构解决了现有轴承在测量振动值时,不能够自动检测,且立式结构的轴承测振机构,使内圈与外圈的受力不均,影响测量效果的技术问题。

Bearing vibration measuring mechanism and bearing detecting equipment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bearing detection, in particular to a bearing vibration measuring mechanism and a bearing detection device. The bearing vibration measur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support component, a pad component, a vibration measuring core shaft, a rotating component, a circumferential loading component and a vibration measuring sensor for measuring the vibration of the outer ring when the inner ring of a bearing rotates. The pad assembly includes a pad and a second drive assembly for driving the pad to move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the pad is positioned directly above the output end of the rotating assembly, and the pad is provided with a through hole capable of passing through the outer side of the vibration measuring mandrel; the circumferential loading assembly includes a pressing head assembly and a first drive for driving the pressing head assembly to move in a vertical direction. The pressure head assembly is located directly above the through hole, and the vibration sensor is located at the side end of the vibration core shaft. The bearing vibration measuring mechanism solves the technical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bearing can not be automatically detected when measuring the vibration value, and the bearing vibration measuring mechanism with vertical structure makes the force between inner ring and outer ring uneven and affects the measur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轴承测振机构及轴承检测设备
本技术涉及轴承检测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轴承测振机构及轴承检测设备。
技术介绍
轴承是用于确定旋转轴与其他零件相对运动位置,起支承或导向作用的零部件。轴承的主要功能是支承旋转轴或其它运动体,引导转动或移动运动并承受由轴或轴上零件传递而来的载荷。为了能够确保生产活动顺利安全的展开,需要通过检测装置测定轴承质量。其中,轴承质量检测项目中,轴承振动值的大小是反映轴承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现有的轴承测振机构,通常为立式结构,通过压头组件垂直压紧轴承的外圈,使轴承竖直设置;然后使测振芯轴水平移动,以使测振芯轴套在轴承的内圈内,带动轴承的内圈转动,通过与轴承的外圈接触的测振传感器测量轴承的内圈在旋转过程中,轴承的外圈的振动值,从而实现检测轴承的质量的目的。但是,这样的结构,需要手工将轴承放置在测振芯轴上,不能够实现自动检测,且立式结构,由于重力作用,使内圈与外圈的受力不均,影响测量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测振机构,以解决现有轴承测量振动值时,不能够自动检测,且立式结构的轴承测振机构,使内圈与外圈的受力不均,影响测量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轴承测振机构,包括:支撑组件、用于承载轴承的垫板组件、用于固定轴承的内圈的测振芯轴、用于驱动测振芯轴旋转的旋转组件、用于对轴承的外圈施加轴向压力的周向加载组件和用于测量轴承内圈旋转时外圈的振动的测振传感器;所述垫板组件包括垫板和驱动所述垫板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的输出端的正上方,且所述垫板设置有能够穿过所述测振芯轴的通孔;所述周向加载组件包括压头组件和用于驱动压头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压头组件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正上方;所述测振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测振芯轴的侧端,且所述测振传感器垂直于所述测振芯轴的轴线方向;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周向加载组件和测振传感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多根用于穿过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垫板的底端的第一连杆和多根用于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与第二底板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进一步的,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垫板的侧端,以使所述垫板向下移动能够穿过所述测振传感器;且所述测振传感器的探头为弹性探头。进一步的,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电机、测振主轴和主轴连接板;所述主轴连接板套接在所述测振主轴的外侧,所述主轴连接板固定在所述支撑组件上,且所述测振主轴的输出端与所述测振芯轴连接,所述测振主轴的输入端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传送带组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组件包括第一顶板和第一气缸;所述第一顶板与所述支撑组件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缸体与所述第一顶板连接,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压头组件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周向加载组件还包括滑轨组件,所述滑轨组件的导轨竖直固定于所述支撑组件,所述滑轨组件的滑块通过第二顶板连接在所述压头组件和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之间。进一步的,所述压头组件包括称重传感器、用于压轴承的外圈的测振压头和用于连接所述测振压头和第一驱动组件的工装连接件;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壳体固设在所述工装连接件的端面上,所述称重传感器的探头能够与所述测振压头的上端面抵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平台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垂直连接在所述平台板上,且所述旋转组件和第二驱动组件均固设在所述平台板上;所述周向加载组件和振动传感器均设在所述支撑板上。进一步的,所述平台板的下端连接有多个减振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轴承测振机构,通过机械手将轴承放置垫板上,通过第二驱动组件驱动垫板向下运动,使轴承的内圈套接在在测振芯轴上;又通过第一驱动组件带动压头组件向下转动,并使压头组件压紧轴承的外圈;然后,通过与测振芯轴连接的旋转组件转动,使套接在测振芯轴的轴承的内圈转动;从而通过测振传感器的探头与轴承的外圈的侧面抵接,测量轴承内圈在转动时,外圈的振动值,进而检测到轴承的质量。在本技术中,通过机械手可以将轴承放置在垫板上,进行检测振动值,检测完通过机械手可以将轴承取走,更加有利于自动化检测轴承的振动值,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同时,通过卧式结构代替原有的立式结构,使轴承水平放置在垫板上,这样,外圈和内圈受到相同的支撑力,使受力均匀,从而使测量更加准确,提高了测量振动值的效果。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检测设备,以解决现有轴承测量振动值时,不能够自动检测,且立式结构的轴承测振机构,使内圈与外圈的受力不均,影响测量效果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轴承检测设备,包括:机械手和所述的轴承测振机构;所述机械手能够将轴承放置到所述轴承测振机构的垫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轴承检测设备,通过机械手将轴承放置在垫板上,进行检测振动值,检测完通过机械手将轴承取走,完成了自动检测,提高了检测的效率。其中,轴承测振机构的结构以及有益效果上述已经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这里不再进行赘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测振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提供的轴承测振机构中垫板和测振传感器的位置关系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测振机构中旋转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轴承测振机构中周向加载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提供的轴承测振机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标:100-支撑组件;200-第二驱动组件;300-旋转组件;400-周向加载组件;500-测振芯轴;600-测振传感器;110-平台板;111-减振器;120-支撑板;210-垫板;211-通孔;220-第一底板;221-第一连杆;230-第二底板;231-第二连杆;232-第二气缸;310-测振主轴;311-主轴连接板;320-电机;330-传送带组件;410-压头组件;411-测振压头;412-称重传感器;413-工装连接件;414-凸起台;420-第一驱动组件;421-第一顶板;422-第一气缸;430-滑轨组件;431-第二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轴承测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用于承载轴承的垫板组件、用于固定轴承的内圈的测振芯轴、用于驱动测振芯轴旋转的旋转组件、用于对轴承的外圈施加轴向压力的周向加载组件和用于测量轴承内圈旋转时外圈的振动的测振传感器;所述垫板组件包括垫板和驱动所述垫板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的输出端的正上方,且所述垫板设置有能够穿过所述测振芯轴的通孔;所述周向加载组件包括压头组件和用于驱动压头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压头组件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正上方;所述测振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测振芯轴的侧端,且所述测振传感器垂直于所述测振芯轴的轴线方向;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周向加载组件和测振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轴承测振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组件、用于承载轴承的垫板组件、用于固定轴承的内圈的测振芯轴、用于驱动测振芯轴旋转的旋转组件、用于对轴承的外圈施加轴向压力的周向加载组件和用于测量轴承内圈旋转时外圈的振动的测振传感器;所述垫板组件包括垫板和驱动所述垫板在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二驱动组件;所述垫板设置在所述旋转组件的输出端的正上方,且所述垫板设置有能够穿过所述测振芯轴的通孔;所述周向加载组件包括压头组件和用于驱动压头组件沿竖直方向移动的第一驱动组件;所述压头组件设置在所述通孔的正上方;所述测振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测振芯轴的侧端,且所述测振传感器垂直于所述测振芯轴的轴线方向;所述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固定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第二驱动组件、周向加载组件和测振传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测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第二气缸、第一底板、第二底板、多根用于穿过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底板和垫板的底端的第一连杆和多根用于连接所述支撑组件与第二底板的第二连杆;所述第一底板设置在所述第二底板的上方,且所述第二气缸的活塞杆与所述第一底板连接,所述第二气缸的缸体与所述第二底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测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贯穿所述垫板的侧端,以使所述垫板向下移动能够穿过所述测振传感器;且所述测振传感器的探头为弹性探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测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电机、测振主轴和主轴连接板;所述主轴连接板套接在所述测振主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军马盈丰张文欢潘斌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中亿自动化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