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牛角脱模式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2712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牛角脱模式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开有对应产品的模腔和水平设置的注胶流道,所述下模包括有可平移的模腔滑块,所述模腔、注胶流道位于模腔滑块上,所述模腔和注胶流道之间开有靠上侧的第一牛角流道和靠下侧的第二牛角流道,所述上模开有注胶口与注胶流道连通,还包括有朝向注胶流道的顶针,所述模腔滑块后侧与上模之间开有后侧导向斜面;该模具针对高精度的汽车部件技术要求,通过双牛角流道保证注塑效果,并通过顶针配合模腔滑块的设计保证脱模顺利,且部件表面效果不受脱模影响。

A double ox horn stripping mold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ouble-bull-horn demoulding mold, comprising an upper mold and a lower mold, wherein a mold cavity corresponding to the product and a horizontal injection runner are arranged between the upper mold and the lower mold. The lower mold comprises a translatable cavity slider, the mold cavity and the injection runner are located on the cavity slider, and the mold cavity and the injection runner are arranged on the cavity slider. A first horn runner on the upper side and a second horn runner on the lower side are separated. The upper die is provided with an injection port connected with the injection runner, and a thimble toward the injection runner is also included. A rear side steering inclined plane is arranged between the rear side of the cavity slider and the upper die; the die passes through a double-side steering inclined plane according to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the high-precision automobile parts. The cattle horn runner guarantees the injection effect, and ensures the smooth demoulding through the ejector needle matching with the cavity slider design, and the component surface effect is not affected by demoul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牛角脱模式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注塑
,特别是一种双牛角脱模式模具。
技术介绍
对于一些高精度、高技术要求的汽车部件,往往需要两个流道注料以保证注塑质量,这就为脱模带来了难度,需要一种针对性的模具来解决这种脱模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牛角脱模式模具。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牛角脱模式模具,包括上模、下模,所述上模和下模之间开有对应产品的模腔和水平设置的注胶流道,所述下模包括有可平移的模腔滑块,所述模腔、注胶流道位于模腔滑块上,所述模腔和注胶流道之间开有靠上侧的第一牛角流道和靠下侧的第二牛角流道,所述上模开有注胶口与注胶流道连通,还包括有朝向注胶流道的顶针,所述模腔滑块后侧与上模之间开有后侧导向斜面。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模腔滑块的前侧还设置有脱模滑块,所述脱模滑块与下模、上模之间开有脱模斜面。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模腔滑块下侧开有顶针腔,所述顶针位于顶针腔内,所述顶针腔还内置有顶针板。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顶针为两根。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下模内置有可顶住顶针板的顶杆,所述顶针板下侧设置有卡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模具针对高精度的汽车部件技术要求,通过双牛角流道保证注塑效果,并通过顶针配合模腔滑块的设计保证脱模顺利,且部件表面效果不受脱模影响。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专利技术,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专利技术创造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可更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参照图1、图2、图3,一种双牛角脱模式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开有对应产品的模腔3和水平设置的注胶流道4,所述下模2包括有可平移的模腔滑块5,所述模腔3、注胶流道4位于模腔滑块5上,所述模腔3和注胶流道4之间开有靠上侧的第一牛角流道41和靠下侧的第二牛角流道42,所述上模1开有注胶口11与注胶流道4连通,还包括有朝向注胶流道4的顶针6,所述模腔滑块5后侧与上模1之间开有后侧导向斜面51。在脱模时,上模1升起,然后顶针6向上顶起注胶流道4处胶料,同时在后侧导向斜面51的作用下,模腔滑块5向右活动,第一牛角流道41、第二牛角流道42的胶料也就顺着牛角弧线顶起模腔3的产品。所述模腔滑块5的前侧还设置有脱模滑块7,所述脱模滑块7与下模2、上模1之间开有脱模斜面71,即上模1升起时,通过斜导杆或者斜导槽等结构带动脱模滑块7向外平移,完成产品另一侧不规则形状位置处的脱模。所述模腔滑块5下侧开有顶针腔52,所述顶针6位于顶针腔52内,所述顶针腔52还内置有顶针板61,便于顶针6的安装。所述下模2内置有可顶住顶针板61的顶杆8,所述顶针板61下侧设置有卡孔62。在脱模时,顶杆8顶住顶针板61向上活动,可以保护顶针6,也简化顶针控制结构。所述顶针6为两根,使第一牛角流道41、第二牛角流道42的胶料顶起时更平稳。根据上述原理,本技术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牛角脱模式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开有对应产品的模腔(3)和水平设置的注胶流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包括有可平移的模腔滑块(5),所述模腔(3)、注胶流道(4)位于模腔滑块(5)上,所述模腔(3)和注胶流道(4)之间开有靠上侧的第一牛角流道(41)和靠下侧的第二牛角流道(42),所述上模(1)开有注胶口(11)与注胶流道(4)连通,还包括有朝向注胶流道(4)的顶针(6),所述模腔滑块(5)后侧与上模(1)之间开有后侧导向斜面(5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牛角脱模式模具,包括上模(1)、下模(2),所述上模(1)和下模(2)之间开有对应产品的模腔(3)和水平设置的注胶流道(4),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包括有可平移的模腔滑块(5),所述模腔(3)、注胶流道(4)位于模腔滑块(5)上,所述模腔(3)和注胶流道(4)之间开有靠上侧的第一牛角流道(41)和靠下侧的第二牛角流道(42),所述上模(1)开有注胶口(11)与注胶流道(4)连通,还包括有朝向注胶流道(4)的顶针(6),所述模腔滑块(5)后侧与上模(1)之间开有后侧导向斜面(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牛角脱模式模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东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