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布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526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布置结构,包括进液管、出气管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沿进液管的轴向上间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上的进液口和出气管上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为沿进液管向出气管方向顺序直角弯折的几字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布置结构,以避免局部形成低温聚集区,将低温区分散开,提高换热效率。

A new layout structure of LNG vaporizer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novel LNG vaporiz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liquid inlet pipe, a gas outlet pipe and a heat exchanger pipe; the heat exchanger pipe comprises a first heat exchanger pipe and a second heat exchanger pipe,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pipe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pipe are arranged side by side along the axial upper spacing of the liquid inlet pipe,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pipe and the second heat exchanger pipe. The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let and outlet of the liquid inlet pipe and the air outlet of the air outlet pipe respectively; the first heat exchanger pipe is arranged in a zigzag shape which is bent at right angles sequentially along the liquid inlet pipe toward the air outlet pip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vel LNG gasifier arrangement structure, which avoids local formation of low-temperature aggregation area, disperses low-temperature areas and improves heat transfer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布置结构
本技术属于LNG的气化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加热管走向布局。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加,人们对天然气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但大范围短时间内铺设燃气管网并不现实,所以大量LNG(液化天然气)气化站开始普及,同时也伴随着LNG气化器的大量应用。但由于LNG气化器的设计布局过于简单,造成气化器的效率没有充分发挥。现有技术中空浴式气化器,其利用空气的流动来加热空浴式气化器中的低温液体,从而使LNG液体转化为气体。如图1中LNG气化器横截面剖视图,在LNG液体进液管一侧产生低温散热区5,其面积较大且比较集中,容易形成大面积结冰结霜的现象,结冰后由于冰起到了隔热作用,并堵住了空气的流通,不利于后续的LNG液体散热。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布置结构,以避免局部形成低温聚集区,将低温区分散开,提高换热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布置结构,包括进液管、出气管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分别沿进液管的轴向上间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上的进液口和出气管上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设置为沿进液管向出气管方向顺序直角弯折的几字型,所述第二换热管包括横向管和竖直管,与进液管连通的第一横向管延伸至中间位置,第一横向管与第一竖直管相连,与第一竖直管另一端连通的第二横向管向靠近进液管方向顺序直角弯折成几字型,当与第一换热管初始端竖直平齐时,第三横向管水平延伸至第一竖直管后端,第三横向管向出气管方向顺序直角弯折成几字型。进一步,两个第一换热管中间设置第二换热管呈三明治形式为一组,以进液管轴中心对称设置两组。进一步,所述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均匀等间隔穿插设置三对。进一步,第一换热管和第二换热管的竖直管均沿进液管和出气管之间等间隔设置。进一步,所述竖直管设置六排。进一步,所述第一竖直管设置于沿进液管为初始端的第三排。进一步,所述竖直管外套置螺旋式翅片。进一步,所述竖直管外套置竖直翅片。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布置结构具有以下优势:第一换热管与第二换热管间隔设置,且第二换热管的最冷端与第一换热管的最冷端设置在不同区域,避免低温散热区大面积集中,防止散热管上结霜、结冰;充分利用换热面积,提高换热管和翅片与空气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现有技术中LNG气化器横截面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所述的新型LNG气化器横截面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2所述的新型LNG气化器横截面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换热管正视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二换热管正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进液管;2-出气管;3-第一换热管;4-第二换热管;41-第一横向管;42-第二横向管;43-第一竖直管;44-第三横向管;5-低温散热区。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2、4和5,实施例1,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布置结构,包括进液管1、出气管2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所述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分别沿进液管1的轴向上间隔并排设置,两个第一换热管3中间设置第二换热管4呈三明治形式为一组,以进液管1轴中心对称设置两组。所述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1上的进液口和出气管2上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3设置为沿进液管1向出气管2方向顺序直角弯折的几字型,所述第二换热管4包括横向管和竖直管,与进液管1连通的第一横向管41延伸至中间位置,第一横向管41与第一竖直管43相连,与第一竖直管43另一端连通的第二横向管42向靠近进液管1方向顺序直角弯折成几字型,当与第一换热管3初始端竖直平齐时,第三横向管44水平延伸至第一竖直管43后端,第三横向管44向出气管2方向顺序直角弯折成几字型。如图3、4和5,实施例2,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布置结构,包括进液管1、出气管2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所述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分别沿进液管1的轴向上间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3与第二换热管4均匀等间隔穿插设置三对。所述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1上的进液口和出气管2上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3设置为沿进液管1向出气管2方向顺序直角弯折的几字型,所述第二换热管4包括横向管和竖直管,与进液管1连通的第一横向管41延伸至中间位置,第一横向管41与第一竖直管43相连,与第一竖直管43另一端连通的第二横向管42向靠近进液管1方向顺序直角弯折成几字型,当与第一换热管3初始端竖直平齐时,第三横向管44水平延伸至第一竖直管43后端,第三横向管44向出气管2方向顺序直角弯折成几字型。所述竖直管外套置螺旋式翅片,能够有利于空气的螺旋流通,在相同的空间内,增加接触时间,使换热更充分。使用过程中,LNG以液体形式从进液管1的若干个进液口流通至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空气在壳程与换热管内的LNG进行换热,然后LNG气化从出气口流出,从出气管2汇集并排出使用收集。其过程中,从进液管1初始流入换热管中的液体温度最低,形成低温散热区5,采用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两种不同形式,使初始管的设置位置分散,避免低温散热区5大面积集中,防止散热管上结霜、结冰;充分利用换热面积,提高换热管和翅片与空气接触面积,从而达到提高换热效率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1)、出气管(2)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所述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分别沿进液管(1)的轴向上间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1)上的进液口和出气管(2)上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3)设置为沿进液管(1)向出气管(2)方向顺序直角弯折的几字型,所述第二换热管(4)包括横向管和竖直管,与进液管(1)连通的第一横向管(41)延伸至中间位置,第一横向管(41)与第一竖直管(43)相连,与第一竖直管(43)另一端连通的第二横向管(42)向靠近进液管(1)方向顺序直角弯折成几字型,当与第一换热管(3)初始端竖直平齐时,第三横向管(44)水平延伸至第一竖直管(43)后端,第三横向管(44)向出气管(2)方向顺序直角弯折成几字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LNG气化器布置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液管(1)、出气管(2)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包括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所述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分别沿进液管(1)的轴向上间隔并排设置,所述第一换热管(3)和第二换热管(4)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1)上的进液口和出气管(2)上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管(3)设置为沿进液管(1)向出气管(2)方向顺序直角弯折的几字型,所述第二换热管(4)包括横向管和竖直管,与进液管(1)连通的第一横向管(41)延伸至中间位置,第一横向管(41)与第一竖直管(43)相连,与第一竖直管(43)另一端连通的第二横向管(42)向靠近进液管(1)方向顺序直角弯折成几字型,当与第一换热管(3)初始端竖直平齐时,第三横向管(44)水平延伸至第一竖直管(43)后端,第三横向管(44)向出气管(2)方向顺序直角弯折成几字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江华纪伟康榕升刘虎王付超
申请(专利权)人:瑞华特装天津低温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