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短纤维纱、其织物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5117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如羊绒超短纤维的超短纤维纱、用所述纱制得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系利用不同纤维在不同的酸处理条件下具有不同溶点温度,将低溶点的长纤维5~25%用作纱里层,将高溶点的超短羊绒纤维95~75%用作纱外层,纺成混纺纱,在织造之前或之后作酸处理,溶去或部分溶去,或不溶其纱里层的低溶点长纤维,制得羊绒纤维织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羊绒纤维织物具有与一般羊绒织物无异的品质和风格,同时,又极大地降低成本。(*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超短纤维纱、用所述超短纤维纱织造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又涉及一种羊绒超短纤维纱、用所述羊绒超短纤维纱织造的羊绒纤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本领域公知,纺织用纤维须具有一定的长度,以便在纺纱时,可使纱中纤维相互之间形成一定的缠结、分布及抱合力,以形成具有一定的强力、柔软性、弹性、伸长等性能的织物用纱。纤维长度在20mm左右、或短于20mm的短纤维无纺纱织造性能,因此,通常无法用于织物的织造。虽然,偶尔也有将20mm左右长度的短纤维结合其它长纤维,用于无纺布等的制造,以充分利用超短纤维,降低产品成本。但其强度很低,无法有效用于如服装等需较高强力的实用场合。在通常情况下,纤维长度在20mm左右及短于20mm、尤其是短于10mm的超短纤维是作为无纺纱价值的废料,予以废弃。多年来,人们试图通过改善纺纱方法,将价值较高的纺纱原料的、其纤维长度在20mm左右及/或20mm以下的短纤维充分利用于织物纺纱,以求充分利用高价值的纺纱原料,但无有效、实用上的成功。尤其是对于超短纤维,迄今为止无人加以作为织物纺纱原料的有效利用。另一方面,众所周知,羊绒纤维,即通常所说的山羊绒纤维,在纺织行业中素有“软黄金”之称。因山羊绒纤维比起所有其它的纤维原料来,其纤度更为纤细,保暖性更佳,手感更为滑、爽、糯,透湿、透气性能优异。因而,山羊绒纤维一直是一种“极品”纺织原料。然而,山羊绒全球的每年生产数量极为有限,而其成品织物的价格惊人。由于山羊绒纤维长度较短,通常在20-45mm左右,纺纱性能差;其单纱强度低;摩擦系数小,抱合力低,因此,在纺纱过程中,尤其是在精梳后,会产生较多的长度在20mm左右及/或20mm以下、甚至在10mm以下的超短羊绒纤维。这部分羊绒超短纤维以往是作为废料、垃圾废弃的。服用性能优异、品位高雅的羊绒纤维日益供不应求。利用低廉的原料纺制高品位的羊绒纤维纱将对羊绒纤维织物的生产产生重大的影响。然而,如本领域的发展所证实地,按传统的纺纱工艺、理论及其实践,无法将如上所述的羊绒超短纤维再有效地利用于织物的纺纱,织造。欲利用低廉的、或者说是几近无价值的如羊绒超短纤维等的原料,纺制高品位的羊绒纤维纱及其服用性能优异、品位高雅的羊绒纤维织物,并形成实用的、工业化生产,则不光所述羊绒纺纱、织造等纺纱、织造的工艺原理须有革命性突破,其工艺操作也须作较大的改革。鉴于上述,本专利技术者对包括羊绒在内的、其纤维长度在20mm及/或短于20mm的超短纤维的纺纱方法及其织物产品的织造进行了研究,发现利用不同纤维在不同的酸处理条件下具有的不同溶点温度,将低溶点(可溶性)的长纤维(例如,合成纤维)用作主要位于纱里层的成纱用功能纤维,将高溶点(不溶性)的超短纤维用作主要位于纱外层的主体纤维;在自由端纺纱条件下,纺成里层纤维/外层纤维的混纺纱;在用该混纺纱织造混纺织物之前或之后,在有机酸溶液中处理组成该混纺织物的混纺纱,溶去混纺纱里层的低溶点(可溶性)长纤维,形成基本上完全由混纺纱外层的超短纤维组成的纱,同时制得基本上完全由混纺纱的外层纤维组成的织物。或者,在自由端纺纱条件下,纺成里层长纤维/外层超短纤维的混纺纱,并在织造成织物之前或之后,在酸溶液中处理组成该混纺织物的混纺纱,不溶、或部分溶去混纺纱里层的低溶点(可溶性)长纤维,即可形成具有不同混纺比例的外层纤维/里层纤维的混纺纱,同时制得具有不同硬挺度、牢度及风格的本专利技术的混纺纤维织物。本专利技术者发现利用不同纤维在不同的酸处理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溶点温度,将低溶点(可溶性)的长纤维(例如,合成纤维)用作主要位于纱里层的成纱用功能长纤维,将高溶点(不溶性)的羊绒超短纤维用作主要位于纱外层的主体纤维;在自由端纺纱条件下,纺成里层合成长纤维/外层羊绒超短纤维的羊绒超短纤维的混纺纱;在织造成混纺织物之前或之后,在酸溶液中处理组成该混纺织物的混纺纱,溶去混纺纱里层的低溶点(可溶性)合成长纤维,形成基本上完全由混纺纱外层的羊绒超短纤维组成的纱,同时制得基本上完全由混纺纱的外层羊绒超短纤维组成的、与通常的纯羊绒纤维织物品质、风格无异的纯羊绒纤维织物。或者,本专利技术者又发现在所述自由端纺纱条件下,纺成里层合成长纤维/外层羊绒超短纤维的混纺纱,并织造成混纺纱织物之前或之后,在酸溶液中处理组成该混纺织物的混纺纱,不溶、或仅部分溶去混纺纱里层的低溶点(可溶性)合成长纤维,即可形成具有不同比例的外层羊绒纤维/里层长纤维的混纺纱,同时制得具有不同硬挺度、牢度及风格的本专利技术的羊绒混纺纤维织物。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其纤维长度在20mm及/或20mm以下的超短纤维纱、以该超短纤维纱制得的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又在于提供一种其纤维长度在20mm及/或20mm以下的羊绒超短纤维纱、以该羊绒超短纤维纱制得的羊绒纤维织物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其纤维长度在20mm及/或20mm以下的羊绒混纺超短纤维纱、以该羊绒混纺超短纤维纱制得的羊绒纤维混纺织物及其制备方法。由本专利技术的自由端纺纱条件纺制得的包括羊绒混纺或纯羊绒超短纤维纱在内的超短纤维纱,其单纱支数可达10~30公支。其用乌斯特III仪器所测得的纱线各项指标皆达到或超过国家质量指标。用本专利技术的、包括羊绒超短纤维纱在内的超短纤维纱制得的织物,具有如同通常纤维长度的包括羊绒纤维纱在内的纤维纱制得的织物的各项性能,例如,羊绒超短纤维纱织造的织物,其保暖性、舒适性极佳,手感特别柔软、滑、爽、糯,透湿、透气性优异,等等。另外,因本专利技术所使用的包括超短羊绒纤维在内的超短纤维系一般羊绒等纺织厂的废料下脚超短纤维,从而,在极大地降低羊绒等纤维织物的原料成本的同时,又大大地开拓了羊绒等纤维的原料来源。用作本专利技术的超短纤维纱中的外层的超短纤维可以是如棉、麻。化纤等的任何纤维,但因实际使用中,利用价值较高的是如羊绒、羊毛等纤维,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超短纤维纱的超短纤维首指羊绒超短纤维。用作本专利技术的超短纤维纱中的里层长纤维也可以是任何纤维,但因实际使用中,主要是利用长纤维的强度,因此本专利技术的超短纤维纱中的长纤维通常使用合成长纤维。本专利技术的羊绒超短纤维纱包括95%以上的、其纤维长度在20mm及/或20mm以下的羊绒短纤维。本专利技术的羊绒超短纤维织物系用上述羊绒超短纤维纱织造的羊绒纤维织物,其羊绒纤维含量在95%以上。本专利技术的羊绒混纺超短纤维纱包括95~75%以上的、其纤维长度在20mm及/或20mm以下的羊绒短纤维和5~25%的其纤维长度在30~70mm的长纤维。本专利技术的羊绒混纺超短纤维织物系用所述羊绒混纺超短纤维纱织造的羊绒混纺纤维织物,所述织物包括95~75%以上的其纤维长度在20mm及/或20mm以下的羊绒短纤维和5~25%的其纤维长度在30~70mm的长纤维。本专利技术系利用不同纤维在不同的酸处理条件下具有不同的溶点温度,将低溶点(可溶性)的长纤维5~25%用作成纱用功能纤维,将高溶点(不溶性)的其纤维长度在20mm及/或20mm以下的超短羊绒纤维95~75%用作成纱用主体纤维,在自由端混纺纺纱条件下,所述低溶点长纤维基本上位于混纺纱里层,所述高溶点羊绒超短纤维基本上位于混纺纱外层,藉由所述低溶点合成长纤维用作纱里层,可大大提高本专利技术混纺纱的强力和缠结性,利于通过自由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短纤维纱,其特征在于,所述超短纤维纱由95~75%的纤维长度在20mm及/或20mm以下的超短纤维和5~25%的纤维长度在30~70mm的长纤维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承瑞刘瑞旗梁金茹黄秀宝丰珏静柳新燕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恒源祥绒线有限公司顾承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