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用于形成纱罗织边的装置的织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3013138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3-16 10:16
一种具有用于形成纱罗织边(1)的装置的织机,包括设计成线性导向机构的用于引导第一纱罗针(11.1)的第一导向装置(12.1)和包括第一针驱动装置(13.1)。此外包括设计成线性导向机构的用于引导第二纱罗针(11.2)的第二导向装置(12.2)和第二针驱动装置(13.2)。两个导向装置(12.1,12.2)和两个针驱动装置(13.1,13.2)被固定在可在纱罗针(11)的纵向上驱动的支架(14)上。纱罗针(11)经由支架(14)和经由针驱动装置(13)可以在两个相互平行的平面(15.1,15.2)中驱动。两个平面(15.1,15.2)在织机的纬向上(5)和在纱罗针(11)的纵向上延伸。此外设置有导纱元件(16),其具有两个平行于纱罗针(11)的纵向延伸的导向轮廓(17.1,17.2)。导纱元件(16)布置在开口元件(8)和纱罗针(11)的两个平面(15.1,15.2)之间的一个区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用于形成纱罗织边的装置的织机
技术介绍
具有用于形成纱罗织边的装置的织机例如由DE1814269已知。纱罗织边通过绞经和地经形成。通过纱罗织边使一个织物边被如此程度地固定,经纱在织物的边缘区域中不再能够在玮向上与织物松开。在DE1814269中绞经相对于地经借助于电磁驱动装置经由传动元件和叉形的纱罗针对被往复运动。绞经在此情况下在玮向上运动。通过纱罗针的驱动装置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纱罗织物(纱罗组织)。在织机上常常需要多个纱罗织边。它们可以在右边和左边布置在相应的织物处或者在多幅面的织物情况下也可以布置在织物幅面之间的中心处。按照DE1814269对于每个这样的纱罗织边,需要自己的驱动装置用于相应的纱罗针在玮向上的往复运动。这样的机构是复杂和重的并且因此在实际中证明是不可靠的。由W02011095262A1已知一种装置,其中多个引导花纹纱的针可以通过一个公共的驱动装置在玮向上驱动。但是W02011095262A1没有公开在织物边缘处或在多个织物幅面之间形成纱罗织边。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供一种具有简单构造成的用于形成一个或多个纱罗织边的装置的织机。本专利技术的描述该任务通过一种按照独立权利要求的具有用于形成纱罗织边的装置的织机来解决。在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织机上设置一种用于形成纱罗织边的装置,它具有用于引导第一纱罗针的第一导向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一纱罗针的第一针驱动装置。此外在装置上存在用于引导第二纱罗针的第二导向装置以及用于驱动第二纱罗针的第二针驱动装置。纱罗针在此一般地是长形的、薄的、具有导纱眼的元件,通过导纱眼引导所属的绞经。导向装置和针驱动装置被固定在支架上,支架通过驱动装置可以在纱罗针的纵向上被驱动。纱罗针的纵向一般地垂直于在织机中的经纱和玮纱延伸;在大多数的织机中这基本上在垂直方向上。此外在装置上存在导纱元件。导纱元件在此是长形的元件,它的纵轴线一般地具有与纱罗针的纵轴线相同的方向。导纱元件具有两个在纵向上延伸的导向轮廓。两个导向轮廓布置在导纱元件的两个相互背离的侧面上。这一般地是导纱元件的两个侧面或界面,其在织机中指向经纱。织机此外具有开口元件(梭口形成元件),借此可以形成梭道。在织机上的开口元件例如是综框或综丝引导器。借助于安装在织机上开口机,综框或综丝引导器可以与所属的综丝在上和下梭口位置之间运动。通过在综丝中引导的经纱,在该梭口运动中形成梭道。按照本专利技术,具有用于形成纱罗织边的装置的织机的特征在于,第一和第二导向装置作为线性导向机构被这样地构造成,纱罗针可以在织机的玮向上被引导或被驱动。此外两个导向装置和两个针驱动装置这样地被固定在支架上,第一纱罗针可以在第一平面中被驱动和第二纱罗针可以在第二平面中以被驱动,其中,这两个平面相互平行地延伸。在两个平面之间距离在此例如可以通过在导向装置的区域中的间隔件实现,它们以合适的方式安装在支架上。导纱元件按照本专利技术布置在织机的开口元件和两个平面之间的一个区域中,在该平面中纱罗针可以被驱动。通过按照本专利技术结构可以使具有相应的第一和第二绞经的第一和第二纱罗针在玮向上相互相向运动地交替地带到一个在经向上延伸的地经的右侧和左侧上。通过在纱罗针的纵向上驱动支架-即一般地垂直地-两个纱罗针或两个绞经交替地被带到平面上方或下方,在该平面中玮纱被引入。通过导纱元件在此在地经和相邻的经纱之间形成用于穿越相应的纱罗针的通道。通过所述的运动过程,地经和各被引入的玮纱可以同时被两个绞经缠绕。这产生纱罗织边的一种特别牢固的组织。此外由此产生优点,导纱元件布置在纱罗针和织机的开口元件的综丝之间的区域中。由此实现在经纱和地经之间的通道的形成,而织机的织筘和导纱元件之间不存在碰撞的危险。为了实现,纱罗针在地经和在一个区域中的经纱之间通过,在该区域中存在的通道是最宽的,有利的是,通过点紧密地位于导纱元件上。为此可以有意义的是,纱罗针在朝着导纱元件的方向上-即在经向上向后-弯曲或从导向装置出发倾斜地布置。第一和第二纱罗针通过各个所属的第一和第二针驱动装置可以各个另外的与纱罗针相独立地在织机的玮向上被驱动。有利的是,第一和第二针驱动装置分别设计成线性驱动装置。针驱动装置可以是气动的、机动的或电磁的线性驱动装置。例如有利的是一种结构,其中第一和第二导向装置以及第一和第二针驱动装置被安装在综框的前端面上。以这种方式可以使用标准元件-即商业上通用的、具有所属的综片引导机构的综框作为用于绞经装置的支架。一种技术上有利的解决方案在此是通过织机的开口机驱动支架或综框。由于开口机的典型的运动过程,这一般地导致,绞经在相互跟随的引玮期间交替地位于玮纱的上方和下方。对于希望一个纱罗织边的情况,其中绞经在相互跟随的引玮期间应该总是位于玮纱上方或总是位于玮纱下方,支架也可以由一个驱动装置驱动,它在两个引玮之间产生支架的完整的向下和向上运动。这例如可以一种驱动,其由织机的织筘驱动中导出。在对用于纱罗针的针驱动装置和用于绞经装置的支架的驱动装置进行相应的编程情况下可以在织物边中产生纱罗织物的不同的变型。可选择地,通过导纱元件的不同的安装可能性得到按照本专利技术的织机的多个实施方式。当导纱元件被固定在与用于纱罗针的导向装置的相同的可驱动的支架上时,得到第一简单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导纱元件与纱罗针同步地在它的纵向或在纱罗针的纵向上被驱动。为了在这种运动中导纱元件在经纱和地经的区域中总是保持它的形成通道的功能,导纱元件必须通过它的导向轮廓足够长地实施,使得导纱元件可以与地经或与相邻的经纱发生相互交错。例如可以有利的是,导纱元件的导向轮廓在一个长度上延伸,该长度大致对应于在织机上的上梭口位置和下梭口位置之间的间距。在其它的有利的实施方式中,导纱元件被固定在织机的开口元件上或织机的一个固定不动的部件上。在固定在开口元件上的情况下,与开口元件一起在导纱元件的纵向上发生一个垂直于经纱和玮纱的运动。在固定在织机的固定不动的部件上情况下-例如机座的横梁-导纱元件也必须具有一种长度,其大致上对应于在织机上的上梭口位置和下梭口位置之间的间距。由此在梭口变换时没有纱线钩挂在导纱元件的自由端上或者错误地与导纱元件相互交错。一般地一个织物被纱罗织边的两个侧面上。因此有意义的是,第一组两个第一纱罗针和第二组两个第二纱罗针被固定在第一或第二导向装置上。两个属于一个组的纱罗针在这种情况下在玮向上相互在一个间距下布置,该间距大约对应于在织筘中的织物宽度。在右或左织物边的区域中,纱罗组织各由一对纱罗针形成,其中,该对中的一个纱罗针属于第一纱罗针的组,而该对的另一个纱罗针属于第二纱罗针的组。第一和第二纱罗针的这些组中的每个组至少被分配一个导纱元件,该导纱元件在地经的一侧上负责在地经和各相邻的经纱之间的通道。当然也可以设想,在两侧上各通过一个导纱元件引导每个地经。在这种情况下每对第一和第二纱罗针被分配一对两个导纱元件。这导致较大的过程安全性,因为地经的侧面偏移被防止。为了在两幅面的织物的中间分离点处形成纱罗织边,有意义的是,在用于外部的两个织边的第一和第二纱罗针的组中也还添加用于在中间的两个织物边的纱罗针。由此得到一组第一纱罗针和一组第二纱罗针,它们分别由四个针组成。一组中的全部四个针与相同的导向装置连接,其由针驱动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织机,具有开口元件(8)以及具有用于形成纱罗织边(1)的装置,其中,该装置具有用于引导第一纱罗针(11.1)的第一导向装置(12.1)和用于驱动第一纱罗针(11.1)的第一针驱动装置(13.1)以及用于引导第二纱罗针(11.2)的第二导向装置(12.2)和用于驱动第二纱罗针(11.2)的第二针驱动装置(13.2),其中,导向装置(12)和针驱动装置(13)被固定在支架(14)上,该支架可以通过驱动装置在纱罗针(11)的纵向上驱动,此外具有导纱元件(16),其具有两个平行于纱罗针(11)的纵向延伸的导向轮廓(17.1,17.2),它们布置在导纱元件(16)的两个相互背离的侧面上,其特征在于,导向装置(12)分别由线性导向机构这样地构造成,即纱罗针(11)可以在织机的纬向(5)上被驱动并且两个导向装置(12.1,12.2)和两个针驱动装置(13.1,13.2)被这样地固定在支架(14)上,即第一纱罗针(11.1)可以在第一平面(15.1)中被驱动和第二纱罗针(11.2)可以在第二平面(15.2)中被驱动,其中,这两个平面(15.1,15.2)相互平行地延伸并且导纱元件(16)布置在开口元件(8)和纱罗针(11)的两个平面(15.1,15.2)之间的区域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楚拉G贝格尔H阿诺尔德
申请(专利权)人:林道尔·多尼尔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