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表面的改性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5001 阅读:1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纤维表面的改性方法,其包括用醇类,特别是多元醇处理纤维表面,并用酸或碱作催化剂,使醇类与纤维进行化学反应,特别是以共价键结合的接枝反应,从而赋予纤维吸湿排汗的特性。(*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是涉及一种赋予纤维吸湿排汗特性的。本文所用“吸湿排汗”一词是指使不亲水地织物同时具有吸水性和快干性,一般来说,无论是天然纤维或是合成纤维都很难兼具这两种性能,但是吸湿排汗加工技术则可以做到这一点。因此,对于几乎完全不吸水的聚酯纤维而言,吸湿排汗加工技术又赋予了它新的生命。目前市面上的吸湿排汗织物可采用如下技术得到异形断面纤维、中空微多孔纤维、多层织物、亲水剂涂布及对纤维进行表面改性等。一般在纺织上,多采用混纺方式(如UPS 5312667所公开的),亦即以亲水性的棉或羊毛纤维与聚酯纤维混纺或交织,从而赋予织物较佳的吸湿性。异形断面纤维及中空微多孔纤维则是在纺丝时利用特殊的喷丝板纺丝,其缺点是生产成本高。亲水剂涂布法,如JP 09316782及JP 08109267所公开的,则是以后处理方式赋予纤维吸湿性,其缺点是不耐洗涤。纤维表面的改性,如USP 5354815及USP 4808188所公开的,是在染整阶段利用化学药剂反应的方法使纤维表面的化学结构改变,并产生亲水性官能团,其缺点是药剂成本高、生产速度慢、生产过程会产生大量废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赋予纤维吸湿排汗特性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其包括,用醇类处理纤维表面,使醇类与纤维进行化学反应,从而赋予纤维吸湿排汗特性,其吸湿排汗的原理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经表面改性的纤维具有羟基(-OH),此基团可与水分子形成氢键结合,所以可吸收人体所排出的汗气和汗液,但由于此键结合力并不强,水分子会由高湿度的衣服内层往低湿度的外层移动,然后移动到外层的水分子再蒸发到空气中,从而达到吸湿排汗的目的。上述化学反应可以利用表面接枝的方式,使具有羟基(-OH)的化合物或聚合物与纤维形成共价键结合。以聚酯纤维及尼龙纤维为例,其反应方程式如下聚酯纤维 尼龙纤维 方程式(1)和(3)是利用酸或碱使聚酯或尼龙纤维产生-COOH基,方程式(2)和(4)是利用此-COOH基在酸或碱催化剂的存在下与亲水性化合物(醇类)的-OH基进行脱水反应产生酯键结合。本专利技术所用的醇类包括多元醇类,如聚乙烯醇、聚乙二醇、聚丙二醇或聚丁二醇及以上多元醇的改性聚合物。当使用聚乙烯醇时,其分子量较佳为小于200000g/mol,更佳为1000~200000g/mol,浓度较佳为小于10wt%,更佳为0.01~10wt%。适用于本专利技术的产品包括聚酯类纤维、聚酰胺类纤维、聚酯与聚酰胺的混纺纤维、聚酯与其他聚合物的混纺纤维,或聚酰胺与其他聚合物的混纺纤维及以上纤维的织物或非织物。其中,较佳为聚酯类纤维及聚酰胺类纤维。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中,醇类与纤维间的化学反应可为接枝反应,此接枝反应是在酸或碱催化剂存在下进行的。所用的酸可为有机酸或无机酸。其中的有机酸的实例非限制性包括甲酸、醋酸或其混合物,其用量为0.01至10wt%;无机酸的实例非限制性包括硫酸、磷酸、盐酸或其混合物,其用量为0.01至10wt%。所用碱的实例非限制性包括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锂或其混合物,其用量为0.01至10wt%。此接枝反应是在50~220℃,较佳为150~180℃的温度下进行的。利用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由于醇类的羟基(-OH)与纤维表面的化学反应,形成共价键结合,所以能赋予纤维吸湿排汗的特性。本专利技术主要是利用醇类,特别是多元醇的羟基(-OH)所具有的吸湿快干特性,利用化学反应的方法将其与聚酯纤维或尼龙纤维接枝,以达到最佳的吸湿快干性,本专利技术的特点是一、药剂与纤维为共价键结合,故其耐洗涤性极佳。二、处理对象可为100%聚酯纤维或100%尼龙纤维或与聚酯、尼龙的混纺纤维,使用后可回收,具有环保性。三、可在织物定型时对其实施改性,生产速度快、成本低、废水少。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绝非仅限于这些实施例。评估纤维吸湿排汗效果的方法如下本专利技术是以水分蒸发率及水洗五次后的水分蒸发率来评估纤维的吸湿排汗效果的,水分蒸发率愈高表明吸湿排汗效果愈佳。实施例中的水分蒸发率测试方法及水洗方法分别如下水分蒸发率测试方法于23℃,65%RH恒温恒湿环境下,将6×6公分的待测织物置于精密电子天平上,此天平与记录器连接,于织物上滴加0.03克的水,并每隔1.5分钟自动记录织物重量的变化,水分蒸发率的计算公式如下Wo水滴重Wtt时间后的水滴重W%t时间后的水分蒸发率水分蒸发率(W%)=(Wo-Wt)/Wo×100%水洗方法根据AATCC61-1A法,水洗条件AATCC清洁剂1240.5g/l,钢珠10颗,温度40℃,时间45分钟。下述实施例表中所述的PET表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Nylon表示尼龙;Lycra表示弹性纤维。下述实施例1-8中使用的设备为Mathis高温高压染色机,操作条件如各实施例中所述。实施例1用2克/公升的氢氧化钠于100℃下对基重为180克/m2的100%聚酯针织物进行60分钟的处理,然后用0.7%的醋酸中和。接枝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药剂组成成分为聚乙烯醇(分子量25000g/mol)1.0%、磷酸1.0%,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0分钟。实施例2所选织物种类及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药剂组成成分为聚乙烯醇(分子量25000g/mol)3.0%、磷酸1.0%,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0分钟。实施例3所选织物种类及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药剂组成成分为聚乙烯醇(分子量25000g/mol)5.0%、磷酸1.0%,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60分钟。实施例4所选织物种类及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药剂组成成分为聚乙烯醇(分子量15000g/mol)5.0%、磷酸1.0%,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60分钟。实施例5所选织物种类及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药剂组成成分为聚乙烯(分子量25000g/mol)5.0%、磷酸1.0%,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60分钟。实施例6所选织物种类及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药剂组成成分为聚乙烯醇(分子量83000g/mol)5.0%、磷酸1.0%,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60分钟。实施例7所选织物种类及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药剂组成成分为聚乙烯醇(分子量117000g/mol)5.0%、磷酸1.0%,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60分钟。实施例8所选织物种类及处理条件与实施例1相同,药剂组成成分为聚乙烯醇(分子量130000g/mol)5.0%、磷酸1.0%,反应温度130℃,反应时间60分钟。利用前述的水分蒸发率测试方法及水洗方法对实施例1~8进行测试,获得经过表面改性的纤维的水分蒸发率及水洗五次后的水分蒸发率,结果如表1所示。下述实施例9-13使用Rapid定型机,实验流程采用连续式方式(浸渍→压吸→烘焙),操作条件如各实施例中所述。实施例9对基重为230克/m2的聚酯/弹性纤维针织物用连续式进行吸湿排汗表面改性,药剂的组成成分为聚乙烯醇(分子量25000g/mol)5.0%、磷酸0.5%,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5分钟。实施例10所选织物种类与实施例9相同,用连续式对其进行吸湿排汗表面改性,药剂的组成成分为聚乙烯醇(分子量25000g/mol)5.0%、磷酸1.0%,反应温度180℃,反应时间5分钟。实施例11所选织物种类与实施例9相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纤维表面的改性方法,其包括,用醇类处理纤维表面,使醇类与纤维进行化学反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锦衡何佳臻陈联泰
申请(专利权)人: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