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48671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1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打桩孔位,多个打桩孔位包括多个无钢筋孔位、多个有钢筋孔位以及一个砂桩孔位;分别对多个无钢筋孔位以及多个有钢筋孔位依序编号;对编号顺序最前的首个无钢筋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并在浇筑完成后判断首个无钢筋孔位是否满足预设状态;基于判断结果对尚未浇筑的打桩孔位进行浇筑操作。通过在首个无钢筋孔位浇筑完成后,根据首个无钢筋孔位的浇筑状态对后续的浇筑顺序进行调整,保证在每个有钢筋孔位浇筑的过程中不会对无钢筋孔位造成影响,有效避免了管涌、套管突水等事故的发生,保证高水头地质条件下正常施工,提高施工安全性及施工质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Construction method of casing bite pile under high head geological condition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a casing occlusion pile under high water head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construction method comprises: obtaining a plurality of pile driving holes, a plurality of pile driving holes including a plurality of non-reinforced holes, a plurality of reinforced holes and a sand pile hole, respectively, a plurality of non-reinforced holes and a plurality of reinforced holes in sequence. Numbering; pouring operation on the first non-reinforced hole with the highest numbering order, and judging whether the first non-reinforced hole satisfies the preset state after pouring; pouring operation on the pile driving hole without pouring based on the judgment results. By adjusting the subsequent pouring sequence according to the pouring state of the first non-reinforcement hole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the first non-reinforcement hole placement, it is ensured that the non-reinforcement hole placement will not be affected during the pouring process of each non-reinforcement hole placement, thus effectively avoiding the occurrence of piping, casing water inrush and other accidents and guaranteeing the high head geological strip. Under normal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safety and construction quality are improved, and the construction efficiency is improv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程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现代工程技术以及现代工业设备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展现出更强大的改造自然的能力,进一步地,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城市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需要对应的匹配更多的城市设施,例如通过挖掘隧道以缩短城市间交通的距离,通过修建地铁以优化城市内的公共交通等,但在施工过程中,从土地中不断渗出的水或保存于地下的水将对施工工作的推进以及后续的地铁的使用造成极大困扰,甚至导致地铁等城市设施无法正常使用。在现有的工程施工技术中,通过在现场施作套管咬合桩,以在施工现场的周围形成具有良好防渗作用的整体连续防水、挡土的维护结构,由于套管咬合桩是一种互相交错的混凝土浇筑结构,能够实现有效的咬合效果,具有较高的防水以及挡土性能,因此广泛应用于地下开挖的施工过程中。在现有技术中,套管咬合桩分为素桩(无钢筋桩)以及荤桩(有钢筋桩),传统的施工方法是按照套管咬合桩的编号顺序采用一素桩一荤桩的顺序进行交错浇筑,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在高水头富水地带,浇筑素桩的混凝土失去流动性的时间较长,在开挖荤桩的过程中易发生管涌或套管内突水等事故,无法形成可靠的套管咬合桩,对后期基坑开挖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传统的施工方法无法满足在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施工要求,不具有可靠的施工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对现场的施工人员造成了困扰,降低了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高水头的地质条件下,传统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不具有可靠的施工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在首个无钢筋孔位浇筑完成后,根据该首个无钢筋孔位的浇筑状态对后续的浇筑顺序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在每个有钢筋孔位浇筑的过程中都不会对无钢筋孔位造成影响,并有效避免了管涌、套管突水等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正常施工,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提高了现场的施工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打桩孔位,所述多个打桩孔位包括多个无钢筋孔位、多个有钢筋孔位以及一个砂桩孔位;分别对所述多个无钢筋孔位以及所述多个有钢筋孔位依序编号;对编号顺序最前的首个无钢筋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并在浇筑完成后判断所述首个无钢筋孔位是否满足预设状态;基于所述判断结果对尚未浇筑的打桩孔位进行浇筑操作。优选地,分别对所述多个无钢筋孔位以及所述多个有钢筋孔位依序编号,包括:获取所述多个无钢筋孔位以及所述多个有钢筋孔位的位置信息;按照每一无钢筋孔位与所述砂桩孔位之间的距离值大小对所述无钢筋孔位依序编号;以及按照每一有钢筋孔位与所述砂桩孔位之间的距离值大小对所述有钢筋孔位依序编号。优选地,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结果对尚未浇筑的打桩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包括: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首个无钢筋孔位满足预设状态的情况下,对所述砂桩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在所述砂桩孔位浇筑完成后,按照编号顺序从无钢筋孔位开始,以浇筑一个无钢筋孔位浇筑一个有钢筋孔位的交叉顺序对尚未浇筑的打桩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首个无钢筋孔位不满足预设状态的情况下,按照编号顺序对尚未浇筑的无钢筋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并在每浇筑完成一个无钢筋孔位后再次判断所述首个无钢筋孔位是否满足预设状态,直到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首个无钢筋孔位满足预设状态的情况下,对所述砂桩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在所述砂桩孔位浇筑完成后,按照编号顺序从无钢筋孔位开始,以浇筑一个无钢筋孔位浇筑一个有钢筋孔位的交叉顺序对尚未浇筑的打桩孔位进行浇筑操作。优选地,所述预设状态为所述首个无钢筋孔位中浇筑的混凝土达到无流动性状态。优选地,采用超缓凝混凝土浇筑所述无钢筋孔位。通过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在首个无钢筋孔位浇筑完成后,根据该首个无钢筋孔位的浇筑状态对后续的浇筑顺序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在每个有钢筋孔位浇筑的过程中都不会对无钢筋孔位造成影响,并有效避免了管涌、套管突水等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正常施工,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提高了现场的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的具体实现流程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对所有打桩孔位进行依序编号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传统浇筑方法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中根据首个无钢筋孔位的浇筑状态对后续打桩孔位的浇筑顺序进行调整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在高水头的地质条件下,传统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不具有可靠的施工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施工效率低下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在首个无钢筋孔位浇筑完成后,根据该首个无钢筋孔位的浇筑状态对后续的浇筑顺序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在每个有钢筋孔位浇筑的过程中都不会对无钢筋孔位造成影响,并有效避免了管涌、套管突水等事故的发生,保证了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正常施工,提高了施工安全性以及施工质量,提高了现场的施工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术语“系统”和“网络”可被互换使用。“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也可以将“多个”理解为“至少两个”。“和/或”,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另外,需要理解的是,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描述中,“第一”、“第二”等词汇,仅用于区分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也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顺序。请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S10)获取多个打桩孔位,所述多个打桩孔位包括多个无钢筋孔位、多个有钢筋孔位以及一个砂桩孔位;S20)分别对所述多个无钢筋孔位以及所述多个有钢筋孔位依序编号;S30)对编号顺序最前的首个无钢筋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并在浇筑完成后判断所述首个无钢筋孔位是否满足预设状态;S40)基于所述判断结果对尚未浇筑的打桩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无钢筋孔位以及有钢筋孔位进行顺序浇筑的过程中,由于无钢筋孔位内的混凝土凝固时间较短,因此在浇筑有钢筋孔位时会对无钢筋孔位内的混凝土造成扰动从而发生管涌、管内突水等事故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根据首个无钢筋孔位的浇筑状态来动态调节后续打桩孔位的浇筑顺序,从而在不影响正常施工进度的情况下,保证了每个打桩孔位的正常浇筑,以及保证了浇筑的每个打桩孔位的浇筑质量,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同时,由于每次浇筑都能一次完成,因此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打桩孔位,所述多个打桩孔位包括多个无钢筋孔位、多个有钢筋孔位以及一个砂桩孔位;分别对所述多个无钢筋孔位以及所述多个有钢筋孔位依序编号;对编号顺序最前的首个无钢筋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并在浇筑完成后判断所述首个无钢筋孔位是否满足预设状态;基于所述判断结果对尚未浇筑的打桩孔位进行浇筑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水头地质条件下的套管咬合桩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方法包括:获取多个打桩孔位,所述多个打桩孔位包括多个无钢筋孔位、多个有钢筋孔位以及一个砂桩孔位;分别对所述多个无钢筋孔位以及所述多个有钢筋孔位依序编号;对编号顺序最前的首个无钢筋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并在浇筑完成后判断所述首个无钢筋孔位是否满足预设状态;基于所述判断结果对尚未浇筑的打桩孔位进行浇筑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所述多个无钢筋孔位以及所述多个有钢筋孔位依序编号,包括:获取所述多个无钢筋孔位以及所述多个有钢筋孔位的位置信息;按照每一无钢筋孔位与所述砂桩孔位之间的距离值大小对所述无钢筋孔位依序编号;以及按照每一有钢筋孔位与所述砂桩孔位之间的距离值大小对所述有钢筋孔位依序编号。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判断结果对尚未浇筑的打桩孔位进行浇筑操作,包括:在所述判断结果为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晓亮张玉民赵香萍曹立波董豪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