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蔺会强专利>正文

一种选针器用驱动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390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5 08: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选针器用驱动电路,它包含四个三极管、四个二极管、四个电阻;当控制信号DRV_D0为低电平、DRV_Dn0为高电平时,三极管Q1和三极管Q4导通,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截止,电磁线圈通过正向电流;当控制信号DRV_D0为高电平、DRV_Dn0为低电平时,三极管Q1和三极管Q4截止,三极管Q2和三极管Q3导通,电磁线圈通过反向电流;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简化了传统驱动电路低压控制高压的前级驱动,以及简化了驱动电源设置,节省了电子元件和驱动电源,进而降低了成本。

A driving circuit for needle selecto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driving circuit for needle selector, which comprises four transistors, four diodes and four resistors; when the control signal DRV_D0 is low level and DRV_Dn0 is high level, the transistor Q1 and the transistor Q4 are turned on, the transistor Q2 and the transistor Q3 are cut off,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passes through the positive current; when the control signal DRV_D0 is high level High level, DRV_Dn0 is low level, triode Q1 and triode Q4 are cut off, triode Q2 and triode Q3 are turned on, and the electromagnetic coil passes through the reverse current; the invention uses the first resistance R1 and the second resistance R2, simplifies the low voltage control high voltage front drive of the traditional drive circuit, simplifies the setting of the driving power supply, and saves electricity. Sub components and drive power supply, thereby reducing th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选针器用驱动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针织机电脑提花
,具体涉及一种选针器用驱动电路。
技术介绍
选针器是针织机电脑提花系统的主要执行机构,驱动电路和电磁线圈是选针器关键组件,驱动电路给电磁线圈施加不同方向的电流,使电磁线圈产生变化的电磁场,从而实现选针刀的摆动。传统的选针器双电源驱动电路,如图1所示,驱动电路采用双电源供电,驱动电压在正负12V以上,而控制信号电压在5V以下,这就需要增加前级驱动,来实现低压对正负高压的控制。当T1、T3导通,T2、T4截止时,正电源接通,电磁线圈通过正向电流;当T1、T3截止,T2、T4导通时,负电源接通,电磁线圈通过反向电流。传统的选针器双电源驱动电路存在以下缺陷:需要两个电源来完成电磁线圈的电流方向的切换,设置较为复杂,成本较高。传统的选针器单电源驱动电路,如图2所示,驱动电路的驱动电压在12V以上,而控制信号的电压在5V以下,同样需要增加前级驱动,来实现低压对高压的控制。当T5、T6、T9导通,T7、T8、T10截止时,电磁线圈通过正向电流;当T5、T6、T9截止,T7、T8、T10导通时,电磁线圈通过反向电流。传统的选针器单电源驱动电路存在以下缺陷:电路较为复杂,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的选针器用驱动电路。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PNP三极管Q1、PNP三极管Q2、NPN三极管Q3、NPN三极管Q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电磁线圈L、驱动电源+V;所述的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与驱动电源+V连接;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磁线圈L的两端分别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连接;PNP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PNP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NPN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控制端DRV_D0;NPN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控制端DRV_Dn0;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后,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选针器用驱动电路,利用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简化了传统驱动电路低压控制高压的前级驱动,并简化了驱动电源设置,降低了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一种传统的选针器双电源驱动电路图;图2是一种传统的选针器单电源驱动电路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选针器驱动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看图3所示,本具体实施方式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含PNP三极管Q1、PNP三极管Q2、NPN三极管Q3、NPN三极管Q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电磁线圈L、驱动电源+V;所述的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与驱动电源+V连接;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磁线圈L的两端分别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连接;PNP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PNP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NPN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控制端DRV_D0;NPN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控制端DRV_Dn0;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本具体实施方式,当控制端DRV_D0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控制端DRV_Dn0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时,PNP三极管Q1和NPN三极管Q4导通,PNP三极管Q2和NPN三极管Q3截止,电磁线圈L上通过正向电流;当控制端DRV_D0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控制端DRV_Dn0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时,PNP三极管Q1和NPN三极管Q4截止,PNP三极管Q2和NPN三极管Q3导通,电磁线圈L通过反向电流。利用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简化了传统驱动电路低压控制高压的前级驱动,并简化了驱动电源设置,有效降低了成本。以上所述,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它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选针器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含PNP三极管Q1、PNP三极管Q2、NPN三极管Q3、NPN三极管Q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电磁线圈L、驱动电源+V;所述的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与驱动电源+V连接;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磁线圈L的两端分别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连接;PNP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PNP三极管Q2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NPN三极管Q3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控制端DRV_D0;NPN三极管Q4的基极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控制端DRV_Dn0;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阴极与NPN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与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选针器用驱动电路,其特征在于它包含PNP三极管Q1、PNP三极管Q2、NPN三极管Q3、NPN三极管Q4、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第四二极管D4、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电磁线圈L、驱动电源+V;所述的PNP三极管Q1的发射极和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均与驱动电源+V连接;NPN三极管Q3的发射极和NPN三极管Q4的发射极均接地;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NPN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电磁线圈L的两端分别与PNP三极管Q1的集电极和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的连接;PNP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R1与PNP三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蔺会强蔺泊郡
申请(专利权)人:蔺会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