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8820676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能够计量叉车待搬运的对象的货物的重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利用链条(50)在设置于顶架(14)的部分被作用于链条(50)的张力压缩而被压缩的位移来计量货物的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叉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叉车,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能够计量叉车待搬运的对象的货物的重量的叉车。
技术介绍
通常,叉车利用于挪动货物。另外,就叉车而言,能够挪动的货物的重量是固定的。当叉车上装载有多于容许重量的量的货物时,存在安全事故的危险。因此,掌握作用于叉车的货物的重量是何种程度对预防安全事故而言是极为重要的要素,根据作业环境,有时需要测量并记录货物的重量。作为以往公知的技术,通过测量叉车装载货物时形成于提升缸的工作油的压力,并将工作油的压力换算成重量来掌握货物的重量。然而,如前所述的将工作油的压力换算成重量的方式存在响应较慢且可靠性显示5%左右的误差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韩国注册技术公报第20-0344391号(2004.03.11公告)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实现的技术课题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上装载货物时能够更迅速而准确地掌握该货物的重量的叉车。本专利技术旨在实现的技术课题不限于以上提及的技术课题,本专利技术所属
中的一般的技术人员将从下面的记载中能够清楚地理解未提及的另一些技术课题。技术方案用于达成上述技术课题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包括:底架10;主架12,其纵向地配置于所述底架10;顶架14,其配置于所述主架12的上侧;移动架20,其在所述主架12升降;导向轮22,其具备于所述移动架20;驱动器30,其设置于所述底架10而使所述移动架20进行升降工作;运输单元40,其在所述主架12升降;链条50,其一侧设置于所述顶架14且经由所述导向轮22,另一侧设置于所述运输单元40;以及重量计量单元100,其利用所述链条50在设置于所述顶架14的部分被作用于所述链条50的张力被压缩的压缩力来计量货物的重量。此外,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而言,所述重量计量单元100可以包括:支撑架16,其在所述顶架14沿垂直方向形成有孔18;轴102,其一侧连接至所述链条50,另一侧贯通所述孔18;负载单元106,其贯通设置于贯通所述支撑架16的所述孔18的所述轴102;以及螺母110,其紧固于贯通所述负载单元106的所述轴102,使作用于所述链条50的拉伸应力作为压力对所述负载单元106进行工作。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还可以包括第一、第二立柱104、108,其以分别配置于所述负载单元106的上侧和下侧的方式具备于所述轴102。其他实施例的具体事项包括在详细的说明和附图中。专利技术的效果就如上述构成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而言,货物的重量直接地作用于链条,且直接地计量作用于链条的荷重,从而,与以往测量提升缸的液压相比,能够在显著短的时间内计量货物的重量。此外,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而言,计量直接地作用于链条的荷重,从而,与以往测量提升缸的液压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可靠度。此外,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而言,将重量计量单元配置于主架的上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与货物或其他物品干扰,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重量计量单元的毁损。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叉车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叉车中的重量计量单元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以及达成这些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在参照结合附图详细后述的实施例的过程中变得清楚。下面参照所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以下说明的实施例只是为便于本专利技术的理解而示例性地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可以与此处说明的实施例不同地被多样地变形而实施。但是,说明本专利技术时,当判断为对相关公知功能或构成要素的具体说明不必要地使本专利技术的要旨不清楚时,省略其详细的说明和具体的图示。此外,为便于专利技术的理解,所附附图并非按实际比例图示,部分构成要素的大小可以被夸张地图示。一方面,后述的术语是考虑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功能而设定的术语,有可能会根据生产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而其定义应基于贯穿本说明书全文的内容而定义。贯穿说明书全文的相同的参照符号指相同的构成要素。下面参照图1至图3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叉车进行说明。附图中,图1和图2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叉车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叉车中的重量计量单元的图。叉车具备底架10,在底架10纵向地具备主架12。此外,在主架12的上侧配置顶架14,在主架12的前方具备运输单元40。此外,在主架12的内部以能够升降的方式具备移动架20,在移动架20具备导向轮22。此外,在底架10设置驱动器30,在驱动器30的连杆连接上述移动架20。一方面,就链条50而言,一侧设置于顶架14且经由导向轮22,另一侧设置于运输单元40。即,移动架20通过驱动器30的工作而升降,运输单元40通过移动架20的升降作用而升降。附带而言,链条50在移动架20上升时牵引运输单元40来使运输单元40上升。反之,链条50在移动架20下降时使运输单元40利用运输单元40的自重而下降。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而言,在链条50设置于顶架14的部分具备重量计量单元100。重量计量单元100被作用于链条50的张力被压缩,利用被压缩时变形的位移量来计量货物W的重量。因此,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而言,将作用于链条50的张力转换为压缩力,并将该压缩力换算成重量,从而,与以往测量提升缸的液压相比,能够在显著短的时间内计量货物W的重量。此外,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而言,计量直接地作用于链条50的荷重,从而,与以往测量提升缸的液压相比,能够显著提高可靠度。此外,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而言,将重量计量单元100配置于主架的上部,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与货物W或其他物品干扰,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防止重量计量单元100的毁损。一方面,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而言,如图3所示,所述重量计量单元100可以设置于形成于顶架14的支撑架16。在顶架14可以形成支撑架16,在支撑架16可以沿垂直方向形成孔18。在链条50,连接轴102。该轴102以贯通上述孔18的方式设置于支撑架16。即,链条50经由导向轮22,从而,两端部朝向下侧方向。负载单元106贯通设置于贯通支撑架16的孔18的轴102。另外,在贯通负载单元106的轴102紧固螺母110。作用于链条50的张力沿使轴102上升的方向施加作用,螺母110紧固于轴102,因而力沿上升的方向施加作用,从而最终压缩负载单元106。即,作用于链条50的张力作为压缩应力对负载单元106作用。一方面,就负载单元106而言,耐久性可能会比其他构成要素相对弱。即,可能会存在负载单元106被作用于链条50的张力毁损的可能性。但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是即使负载单元106毁损,链条50也不会解开的结构,从而能够更安全地使用。对此,附带而言,即使因某种预想不到的问题导致负载单元106破损而脱离,螺母110防止通过支撑架16,从而链条50不会被解开,由此能够防止货物W降落的事故。另一方面,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而言,在负载单元106的上侧和下侧可以分别具备第一、第二立柱104、108。第一、第二立柱104、108可以是插入于轴102的结构。由此,就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叉车而言,作用于链条50的张力通过螺母110而作为压缩力作用于负载单元106,此时,第一立柱104能够避免支撑架16与负载单元106之间的直接的摩擦,因而能够预防负载单元106的毁损。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0);主架(12),其纵向地配置于所述底架(10);顶架(14),其配置于所述主架(12)的上侧;移动架(20),其在所述主架(12)升降;导向轮(22),其具备于所述移动架(20);驱动器(30),其设置于所述底架(10)而使所述移动架(20)进行升降工作;运输单元(40),其在所述主架(12)升降;链条(50),其一侧设置于所述顶架(14)且经由所述导向轮(22),另一侧设置于所述运输单元(40);以及重量计量单元(100),其利用所述链条(50)在设置于所述顶架(14)的部分被作用于所述链条(50)的张力压缩而被压缩的位移来计量货物的重量。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叉车,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架(10);主架(12),其纵向地配置于所述底架(10);顶架(14),其配置于所述主架(12)的上侧;移动架(20),其在所述主架(12)升降;导向轮(22),其具备于所述移动架(20);驱动器(30),其设置于所述底架(10)而使所述移动架(20)进行升降工作;运输单元(40),其在所述主架(12)升降;链条(50),其一侧设置于所述顶架(14)且经由所述导向轮(22),另一侧设置于所述运输单元(40);以及重量计量单元(100),其利用所述链条(50)在设置于所述顶架(14)的部分被作用于所述链条(50)的张力压缩而被压缩的位移来计量货物的重量。2.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基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斗山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