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单元、俯仰旋臂起重机及用于装配该起重机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8820674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01 1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提升单元(1),包括:旋臂根部(2),其在工作构造中形成旋臂的近端部分;平衡旋臂(4),其支撑配重(5);固定部分(6),其位于旋臂根部(2)与平衡旋臂(4)之间,用于将提升单元(1)固定至塔架(104);以及致动器(8),其连接至旋臂根部(2),使得旋臂根部(2)能够在下降位置与提升位置之间移动。第二致动器部分(8.2)连接至固定部分(6)。还提出了一种包括这种提升单元(1)的塔式起重机(100)。另外地提出了一种用于装配这种起重机(100)的方法(20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提升单元、包括这种提升单元的俯仰旋臂起重机、以及用于装配这种起重机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构成俯仰旋臂起重机的提升单元。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包括这种提升单元的俯仰旋臂起重机。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装配这种俯仰旋臂起重机的装配方法。
技术介绍
本专利技术应用于包括俯仰旋臂的塔式起重机领域。本专利技术可应用于多种起重机结构,例如应用于由格架和弦杆构成的结构。GB1372533A描述了一种塔式起重机,其包括桅杆、俯仰旋臂、提升单元和用于旋转提升单元的旋转装置。GB137253A的提升单元包括俯仰旋臂的近端部、支撑平衡压载物的平衡旋臂、布置在旋臂与平衡旋臂之间的固定部、以及缸体,该缸体大致竖直,并且一方面连接至旋臂且另一方面连接至桅杆。然而,GB137253A的提升单元体积庞大,这就要求在运输起重机之前有必要将缸体从旋臂和桅杆拆卸。然而,由于起重机的多次拆卸,在拆卸构造中,旋臂、缸体与桅杆之间的连接构件受到冲击和污染,这降低了它们的工作寿命。此外,起重机的装配或拆卸操作时间相当长。此外,要单独管理和存储的部件的数量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特别旨在解决上述问题的全部或部分。为此,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构成俯仰旋臂起重机的提升单元,该提升单元至少包括:旋臂支腿,其设计为在提升单元处于工作构造中时,形成属于俯仰旋臂起重机的旋臂的近端部;平衡旋臂,其构造为支撑设计为平衡旋臂的压载物;固定部,其布置在旋臂支腿与平衡旋臂之间,该固定部包括固定部分,该固定部分构造为将提升单元固定至俯仰旋臂起重机的桅杆;以及缸体,其包括第一缸体部和第二缸体部,该第一缸体部机械地连接至旋臂支腿,使得旋臂支腿至少可在下降位置与提升位置之间移动;提升单元构造为至少放置成:在工作构造中,其中缸体可以使旋臂支腿在下降位置与提升位置之间移位;以及在运输构造中,其中旋臂支腿位于下降位置,提升单元的特征在于,第二缸体部机械地连接至固定部。换言之,缸体在旋臂支腿与平衡旋臂之间延伸。当旋臂支腿位于下降位置时,缸体位于缩回位置。不同于现有技术的起重机,第二缸体部不机械地连接至起重机的桅杆。因此,这种提升单元具有相对小的空间要求,这是因为缸体一方面机械地连接至旋臂支腿,并且另一方面,机械地连接至固定部。在相对较小的空间要求下,提升单元可以作为单一模块,也就是说,通过保持所有部件(旋臂支腿、平衡旋臂、固定部、缸体)机械地连接在一起而被运输、装配在起重机上、然后从起重机拆卸。因此,旋臂支腿、固定部、平衡旋臂与缸体的连接构件可以保持永久地机械地连接,特别是在初始工厂装配期间,在提升单元的运输、存储、安装、卸装、修正性或预防性维护期间。这些永久连接允许保护连接构件(特别是旋臂支腿的球和缸体的接合部)免受冲击或污染,由此最大化其工作寿命。实际上,旋臂支腿的球与缸体的接合部始终保持机械地连接至提升单元的结构。然而,在现有技术的起重机中,在多次装配与拆卸期间,可能损坏相对脆弱的连接构件。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提升单元允许减少俯仰旋臂起重机的装配或拆卸操作的持续时间。此外,这种提升单元提高了负责这些装配或拆卸操作的操作员的安全。此外,由于提升单元的所有部件保持彼此固定,因此这种提升单元减少了要单独管理与存储的部件的数量。旋臂支腿对应于旋臂的基部,即旋臂的近端部。旋臂支腿通常包括枢转轴,当提升单元处于工作中时,缸体围绕该枢转轴使旋臂提升或下降。当提升单元处于工作中时,旋臂支腿可在下降位置与提升位置之间移动。在本申请中,术语“近端”和“远端”根据其相对于平衡旋臂的靠近位置或远离位置来特征化构件。因此,近端构件相对地靠近平衡旋臂,而远端构件相对地远离平衡旋臂。根据一个变型,固定部包括冲头。根据一个变型,固定部构造为通过嵌入到俯仰旋臂起重机的桅杆顶部而被固定。根据一个变型,固定部在竖直平面上具有大体三角形截面,该固定部包括竖直轴线,当俯仰旋臂起重机处于工作中时,旋臂围绕该竖直轴线旋转。例如,固定部可以具有带有三角形基部的棱柱形状,或具有带有三角形基部的四面体形状。根据一个变型,提升单元还包括设计为提升悬置于旋臂上的负载的起重绞车。根据一个变型,固定部将旋臂支腿直接地连接至平衡旋臂。替代地,固定部可以将旋臂支腿间接地连接至平衡旋臂,也就是说,在旋臂支腿与平衡旋臂之间具有至少有一个中间部件。根据定义,平衡旋臂相对于固定部分与旋臂支腿相对布置。当在工作构造中将提升单元装配在俯仰旋臂起重机上时,平衡旋臂相对于桅杆与旋臂支腿相对布置。因此,平衡旋臂执行配重的功能,以补偿旋臂的自重加上悬置于旋臂上的负载的重量。根据一个实施例,固定部还包括连接部分,该连接部分构造为将旋臂支腿机械地连接至平衡旋臂。因此,这种连接部分确保了提升单元的几个部件的机械结合。根据一个实施例,第一缸体部和第二缸体部每个都配备有球接合部,并且第一缸体部与第二缸体部不仅在工作构造中而且在运输构造中相应地机械地连接至旋臂支腿以及连接至固定部。换言之,在每次安装和卸装俯仰旋臂起重机时,缸体保持固定至旋臂支腿。因此,不需要将缸体与旋臂支腿分开。因此,提升单元形成易于运输的单一模块,以装配在起重机上并从起重机拆卸。此外,该单一模块保护缸体。根据一个实施例,缸体通常地定位在旋臂支腿的远端区域与固定部之间。因此,这种缸体不超过或超过很少由旋臂支腿与平衡旋臂界定的体积。提升单元具有小的空间需求,这使得它容易运输与操作。根据一个变型,缸体完全地定位在一方面由旋臂支腿并且另一方面由平衡旋臂界定的体积内。根据一个实施例,缸体是线性缸体,其构造为从其中旋臂支腿位于下降位置的缩回位置,移动到其中旋臂支腿位于提升位置的展开位置,当提升单元处于运输构造中时,处于缩回位置的缸体沿着与水平方向形成包括在-30度与+30度之间的角的缸体方向延伸。因此,提升单元可以在底壁是水平的传统容器(40英尺)中存储与运输。根据一个变型,当缸体处于缩回位置时,缸体方向大致平行于水平方向。根据一个变型,第一缸体部定位在缸体的远端部分上,并且第二缸体部定位在缸体的近端部分上。例如,第一缸体部可以定位在缸体的远端,并且第二缸体部可以定位在缸体的近端。根据一个实施例,当提升单元处于运输构造中时,缸体构造为处于缩回位置。因此,提升单元在运输构造中特别地紧凑。此外,缸体杆在这种运输构造中受到保护。根据一个变型,当提升单元处于操作、存储、安装、卸装和维护阶段时,缸体也处于缩回位置。因此,在缸体的所有操作期间,缸体(特别是它的杆)可以被保护,以免受侵蚀、冲击、腐蚀和外部污染。根据一个实施例,旋臂支腿包括上部和下部,当提升单元处于旋臂支腿位于下降位置的工作构造中时,上部定位在下部上方。提升单元还包括布置在旋臂支腿与平衡旋臂之间的枢转轴,使得当提升单元处于旋臂支腿位于下降位置的工作构造中时,枢转轴高于下部定位。上部附接至枢转轴,并且下部附接至第一缸体部,使得当提升单元处于具有下降的旋臂支腿的工作构造中时,缸体可以沿着大致在旋臂的下弦杆的延伸部上延伸的轴线推动旋臂。因此,枢转轴的这种定位(缸体围绕该枢转轴使旋臂提升或下降)释放空间,以允许植入缸体并形成刚性组件。此外,枢转轴的这种定位允许释放足够容纳缸体的空间,使得缸体可以以相对显著的力推动旋臂,同时在缸体处于缩回位置时准许可容易地运输的全局性空间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构成俯仰旋臂起重机(100)的提升单元(1),所述提升单元(1)至少包括:旋臂支腿(2),其设计为在所述提升单元(1)处于工作构造中时,形成属于所述俯仰旋臂起重机(100)的旋臂(102)的近端部;平衡旋臂(4),其构造为支撑设计为平衡所述旋臂(102)的压载物(5);固定部(6),其布置在所述旋臂支腿(2)与所述平衡旋臂(4)之间,所述固定部(6)包括固定部分(6.1),所述固定部分(6.1)构造为将所述提升单元(1)固定至所述俯仰旋臂起重机(100)的桅杆(104);以及缸体(8),其包括第一缸体部(8.1)和第二缸体部(8.2),所述第一缸体部(8.1)机械地连接至所述旋臂支腿(2),使得所述旋臂支腿(2)至少能够在下降位置与提升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提升单元(1)构造为至少放置成:在工作构造中,其中所述缸体(8)能够使所述旋臂支腿(2)在所述下降位置与所述提升位置之间移位;以及在运输构造中,其中所述旋臂支腿(2)位于所述下降位置,所述提升单元(1)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缸体部(8.2)机械地连接至所述固定部(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12.23 FR 15/632181.一种用于构成俯仰旋臂起重机(100)的提升单元(1),所述提升单元(1)至少包括:旋臂支腿(2),其设计为在所述提升单元(1)处于工作构造中时,形成属于所述俯仰旋臂起重机(100)的旋臂(102)的近端部;平衡旋臂(4),其构造为支撑设计为平衡所述旋臂(102)的压载物(5);固定部(6),其布置在所述旋臂支腿(2)与所述平衡旋臂(4)之间,所述固定部(6)包括固定部分(6.1),所述固定部分(6.1)构造为将所述提升单元(1)固定至所述俯仰旋臂起重机(100)的桅杆(104);以及缸体(8),其包括第一缸体部(8.1)和第二缸体部(8.2),所述第一缸体部(8.1)机械地连接至所述旋臂支腿(2),使得所述旋臂支腿(2)至少能够在下降位置与提升位置之间移动;所述提升单元(1)构造为至少放置成:在工作构造中,其中所述缸体(8)能够使所述旋臂支腿(2)在所述下降位置与所述提升位置之间移位;以及在运输构造中,其中所述旋臂支腿(2)位于所述下降位置,所述提升单元(1)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缸体部(8.2)机械地连接至所述固定部(6)。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单元(1),其中,所述固定部(6)还包括连接部分(6.2),所述连接部分构造为将所述旋臂支腿(2)机械地连接至平衡旋臂(4)。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提升单元(1),其中,所述第一缸体部(8.1)和所述第二缸体部(8.2)每个都装备有球接合部,并且其中,所述第一缸体部(8.1)和所述第二缸体部(8.2)不仅在所述工作构造中而且在所述运输构造中相应地机械地连接至所述旋臂支腿(2)和所述固定部(6)。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所述的提升单元(1),其中,所述缸体(8)大体定位在所述旋臂支腿(2)的远端区域与所述固定部(6)之间。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提升单元(1),其中,所述缸体(8)是线性缸体,其构造为从其中所述旋臂支腿(2)位于所述下降位置的缩回位置移动到其中所述旋臂支腿(2)处于所述提升位置的展开位置,当所述提升单元(1)处于所述运输构造中时,处于所述缩回位置的所述缸体(8)沿着与水平方向(X)形成包括在-30度与+30度之间的角(A8)的缸体方向(X8)延伸。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提升单元(1),其中,当所述提升单元(1)处于所述运输构造中时,所述缸体(8)构造为处于所述缩回位置。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提升单元(1),其中,所述旋臂支腿(2)包括上部(2.1)和下部(2.2),当所述提升单元(1)处于所述旋臂支腿(2)位于所述下降位置的所述工作构造中时,所述上部(2.1)定位在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米歇尔·利桑德雷西尔万·雷蒙德加布里埃尔·弗赖斯迈克尔·莫伦蒂埃尔塔尼娅·加西亚·罗维拉弗洛朗·穆兰
申请(专利权)人:马尼托沃克起重机集团法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法国,F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